再次理性批判:“理性批判:“面对‘国外地理教育进展’一筹莫展?不妨先看看这篇。”| 实力示范自我打脸与前后矛盾”

2018.05.15 08:47

UCL IOE

星期一下午已经进去尝试过里面的披萨了哈哈哈~

听说好莱坞剧本的常规打磨过程是所有相关人士聚在一起度过一个周末,出一个稿子(1.0),然后各回各家,第二个周末又聚在一起一天,从头到尾把上周的稿子全部推翻(2.0),各回各家,第三个周末又聚在一起一天,从头到尾把第二周的意见有全部再推翻一次,这次出来的新稿子是3.0。

是不是很酷?是不是真的很能作?

这才是刚开始呢,一个成功打磨出来准备拍摄的剧本要经历两三个月这样的流程,也就是最后你看到的进入拍摄的那个剧本应该起码是10.0版本。

所以这篇文章从1.0的《面对“国外地理教育进展”一筹莫展?不妨先看看这篇。》进阶到2.0的《理性批判:“面对'国外地理教育进展’一筹莫展?不妨先看看这篇。”| 实力示范自我打脸与前后矛盾,以说明辩证看待事物的重要性》再到今天这篇3.0的《再次理性批判:“理性批判:“面对'国外地理教育进展’一筹莫展?不妨先看看这篇。”| 实力示范自我打脸与前后矛盾”》,只是刚开始而已。

那么再来一次:

我在咨询“地理直播”的过程中(详情见:所有可能的地理课堂未来:直播平台+实地考察),有一位老师提到自己在给研究生上《国内外地理教育比较研究》的课程,问问我有没有什么推荐。

人家是比较研究,能够审清题意吗?比较研究的推荐的话,难道不应该从“比较”入手,不应该先问问那么目前这位老师和TA的研究生们:是怎么了解国内陆理教育研究进展的吗?

即使牛顿也会认为自己能看得更清楚,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国内外地理教育的研究比较并非没有任何人做过,甚至还有集大成的博士论文,也有走在前沿的期刊文章,甚至还有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专门在做各国之间学者沟通。同时这个委员会还推出过非常经典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并且在2016年的大会上(地点在北京)颁布了更新版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

这之前的两个段落,一个在问“做什么”,第二个在回答“怎么做”。可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最应该先问问的不是“为什么?”

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目前都至少两百个,为什么会特别想知道某些国家的情况?为什么要知道英国的研究进展、课程标准、课堂实践?

在进行“比较”的时候,是可以直接表面所见的现象和结果?还是要去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为什么要看国外?看见好的就可以直接搬过来用?看见不好的就可以尽量避免?可为什么别的国家情况就可以适用于我们国家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对于在海外求学却在以中国为案例做研究的留学生而言,我们往往会这样回答:

因为我们想要学习的是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这种思辨的精神在目前求学的国家有更久的发展历程和更完善成熟的体系,所以我需要在这里系统地学习研究方法,之后这套思维体系是可以迁移到任意一个案例研究中去的。而我之所以选择我的国家,那是因为我认为我所学的方法能够提供一个看待目前困局的新视角,能够让国内我所在的研究领域在往前走的路上多一点助力。

这就是有这篇推送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难道不是希望多几个人来读你曾经写过的一堆废话,然后还试图让别人从茂密繁杂的森林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颗圣诞树。而且,更准确来说,难道不是因为你又懒又蠢还夜郎自大么?

我的公众号不像一些希望实现十万加阅读量的公众号那样吸引人,我知道自己要是往那条路上走是偏离了我设立这个公众号的本心。我想要在这里塑造的一个有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会花很多时间在自己研究领域琢磨的青年形象,或许这是我塑造出来的虚拟形象,但这些文字都切切实实记录下来我的成长历程。

如果是初入这个研究领域的人,TA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号的“历史消息”或者推送目录,看到我是怎么一点点在这个森林里找到自己的路。如果说这是一个茂密繁杂的森林,那我写的一些内容或许就像是萤火虫一样,又或者是散落在地上的豆子,能够让新来的人知道:哦,有和我相似想法的人存在呢!原来也不是所有人一进入就能够瞬间满血的,现在看起来很厉害的人,原来两三年前是这种水平。

所以我的公众号相比学术期刊或者协会网站而言,是更容易作为踏脚石的。因为我虽然是一个时而暴躁时而温和的矛盾体,但确实能够让读者顺着这两年的轨迹看到我是怎么从迷茫中慢慢走到现在有自己的坚信。

这就像是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指导手册一样。我就像是一个先进入森林的导游,那篇文章就是举着一个GEO的小旗子,告诉你,我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当下就厚脸皮地推荐了自己的公众号。

这句话中至少有三个字是准确的自我认知“厚脸皮”。你一个啥都更新的各种想法汇杂在一起的公众平台,怎么能够和经典又前沿的专业书籍相提并论。人家老师请你推荐的肯定是国内研究生想对难以获得的国外新出的学术专著和文章。

英国地理协会(Geographical Association)在2017年新出的全彩版 The handbook of secondary geography(edited by Mark Jones),学者们一起编写的2017年出版的 Debates in Geography Education(2nd edition)(edited by Mark Jones and David Lambert),国际地理联合会在2016年推出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以及相关委员陆续推出的评论文章,不应该是更专业负责的推荐吗?

理由基本同上。

可以再增补一句的是,厚脸皮是在某种程度上认为这件事非我不可的中二感。我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天选之人”,但是我觉得我是可以往前一步、毛遂自荐的“自选之人”。哈利波特第二部里罗琳借邓布利多校长之口说:不是我们的能力决定我们是谁,是我们的选择。

所以我选择自己成为一块可以供后来者起步时踏上的垫脚石。这在我看来,是我的选择。我希望萤火虫的微光也好,撒落在地上的豆子也好,挥舞着的导游小旗也好,都让想要前行的人看到,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酷炫高大上的文章不是一口气就写出来一鸣惊人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有一部分显示在参考文献里,但更多的也藏在自己曾经的文献笔记里。

再多一个比喻来帮助你理解,大部分人(当然包括我)没有办法吃一口蛋糕,就知道这个蛋糕是怎么做出来的,但我们知道这真是很好吃呀。所以我们也会想要学着有天能够烘焙出自己的蛋糕,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原料、不同的菜谱,但有一个一定相同的,那就是必须要付出时间

时间是每个人都有的魔法。我一直都这么相信,这就送一个“时光传送门”让你可以看到最早开始GEO的我:

2014-04-01 GEO诞生记

2016-07-03 回归的我

【译文】花生油、你每呼吸一次、治疗癌症的药、1/6的工作机会…之间的联系是?Five reasons we are al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