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景区 行春看行春(二)

说起苏州有名的桥,石湖东边的行春桥算一座。

行春桥

行春桥端               淼淼拍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行春桥上都很热闹,行人川流不息。桥西的上方山上历来山寺众多,在这个重大的节日,烧香的人可谓摩肩接踵。

八月十八,是苏州人又一个重要的风俗:行春桥看串月。清代顾禄的《清嘉录》有记载:行春桥跨石湖之上,八月十八日,月光初起,入桥洞中,其影如串。

刚到苏州的九几年,在一个中秋之夜,和几个小伙伴骑车去行春桥赏月,那时候石湖还不是景区,只能顺着田埂路,跟着人潮,黑咕隆咚往前骑。大约有两里地的样子,自行车便不能向前移动,人多到挤不上前,只得悻悻而归。

行春桥,今天俗称九环洞桥,但,自宋到清,据史料的记载,都是十八桥孔。九孔则是在同治、光绪、还是民国早期,文献已无可考。

行春桥始建年代不详,南宋的吴县知县赵彦贞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第一次重修..重修过的行春桥,石湖主人范成大做过这样的描述:凡游吴中而不致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无异。

明洪武七年(1374年)桥坍塌了,少了四孔。(行春桥中间一孔下为“刚性墩”,独立成孔;两旁四孔间各为“柔性墩”,如果其中一孔出了问题倒塌,那么相连的另外三孔也难逃倒塌的命运)。此桥历来是交通要道,不通就要摆渡,来往实在不便。

募捐修桥的任务是由一个叫善成的僧人完成的。在苏州众多桥梁的修建中,都能看到僧人的身影,如僧渡桥,觅渡桥等。此次造桥的是有名的造桥专家钱玄济。

1949年,国民党兵败撤退,又拆除了桥东的四孔。再重修时,除了留有宋代风貌的端部兽面,在石栏各望柱上都雕刻有蹲狮,成就了今日行春桥的模样。

如今景区交通方便,观赏条件比古代好很多,串月景象出现在十一点到一点的子夜,不知还有没有耐心等月的人。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旧时南方有迎春的仪式,又称行春。

上方山百花节

在立春的头一天,人们不分男女老少,像乡村迎接新娘一样迎接春天的来临。

男人牵来家里的耕牛,女人带来花草、彩幡,沿着田埂站成两排,嬉笑逗乐,对歌跳舞。数百人热闹的场景会持续一天。

现代耕种已不需要耕牛,这一习俗也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行春,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踏春。

行春桥畔,一年一度的上方山百花节从立春后,开始欣欣向荣起来。人们走出户外,走向自然,赋予行春桥名的另一种含义。

我的微信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