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拉低认知水平的「学生思维」
本文烧脑指数:☆☆☆
1
范式思维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个成功的范式,好比毕业进到大公司,出国留学申请到常春藤名校,就算是成功的范式。
再或者,读书的时候GPA多少,做了几份大公司实习,做了多少社团工作,拿了多少奖项,等等。
但真正当我们进入社会后会发现,每个人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除了非常亲密的朋友,你不再会去关注别人干什么,什么是范式了。
范式和榜样不同,它的另一个词思维定势。英文当中专门有个词来形容这类思维:叫Victim of Stereotype,翻译过来是定势思维的受害者。
2
颠倒因果
经常碰到小朋友来问,我想进入某个行业我是不是应该考个什么证书。或者我是不是应该念个MBA,因为看起来因为有了这些证书,因为念了MBA,那些人才因此获得了好的工作和收入。
但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没考过MBA没考过证书的人一样获取到了好的工作机会,这部分人和考了证书念了MBA的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本身都上进,努力,自律(他们因此很厉害)。
因为他们厉害,所以考证念书,所以获取到好的机会。而不是反过来,因为他们考证了,所以他们厉害,所以他们获取到好的机会。
真正厉害的人,其厉害之处不仅体现在考一个证书和念一个学位上,还更多体现在背后发挥作用的那些因素上:性格、品质、资源等。
这引出另一个典型的学生思维
3
线性思维
学生时代总喜欢问:我是北大/清华/复旦的,我毕业能去大投行/大咨询公司吗?
或者,美国XXX学校的XXX硕士项目竞争力如何,值得去读吗?
或者,我有一二三四这些背景,我能找到X公司这样的工作吗?
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线性思维。
即认为只要具备某些因素,就必然导致结果的发生。
再比如说,我的训练营里,有些老铁也常常问,为什么美联储加了三次息了,美股还没跌呀?这也有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思维。
实际上,生活当中很多事都处在一个复杂系统里,复杂系统的因素之间,是非线性的关系,而且更多时候没有因果性,只有相关性。
你无法用一些因素就去推断出结果的发生。即使线性相关,统计上还有残差,还有推断失败的一类二类错误,有置信水平。这些和因果关系也完全是两码事。
4
分不清事实和观点
这不是学生时代独有的思维,很多人进入社会多年依然分不清。但在学生时代特别明显。
好比说,学长学姐告诉你,XXX项目很好,值得去读。又有学长学姐告诉你,学金融要学习很多数学,会很难。再比如,辅导员老师说,要读研出路才会更好。
很多学生不多加研究就会把这些本来是观点的说法当成事实拿来用,并据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如果运气好碰到好的学长学姐好的老师,那还问题不大,如果碰到相反的情况,就真的误人子弟了。
好比我上大学期间,不少人都鼓吹读书不重要,大学课程过了就好,更多要去社会上锻炼去实习云云(现在依然很多人鼓吹这个观点),差点就上了这些人的当,好在我没把这些观点当成事实来对待。
5
用母体(大样本)性质代替个体
有人觉得上清北了就万事大吉了,毕竟统计表明清北毕业的学生就业出国各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它学校。为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最后毕业时发现之前对清北的印象在自己身上并不成立。
也有人觉得我进了一个二流甚至三流学校,就等于人生被定了性,再努力也无用,因为统计表明,二流三流学校毕业的就是竞争不过一流学校毕业的。所以就选择随波逐流。最后毕业时,果真也会符合统计特征。
我们看统计,清北的确比其它学校毕业生要优秀,但不要忘了每年也有不少的清北的人毕业困难,找的工作甚至比不上二三流学校的人。
我们看统计,二三流学校的确整体竞争不过名牌大学,但不要忘了马云也只是杭州师范毕业的。
你又要说,全国有多少马云?没错,是只有一个马云,但是不妨碍你去打破标签去努力。
很多统计特征是要在大样本的情况下才讨论才有意义的,针对个体的参考意义往往被夸大了。极端的情况下,当样本的数量足够大逼近母体时,离散的分布趋近连续分布时,任何样本点都无法取到母体的性质。都只能概率逼近。要很多样本才能完成,一个样本点去逼近的概率为零!
所以不要轻易给人贴标签是有理论依据的!
6
不独立的思维
其实提到的很多思维都是源自这一点。
遇到问题总希望有现成的方法,有人来告诉我怎么做,有人来帮我做了更好。
不要告诉我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股票怎么定价的,直接告诉我哪只股票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房子该不该入手就可以了。
人们懒得自己去搞清楚背后的原理,懒得动手搜集资料做研究,也懒得走出认知的舒适区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
从根本上,人们之所以会混淆事实和观点,原因和结果,母体和样本,总觉得事物之间有线性的因果关系,
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你没有决定让自己变得足够独立和“理性”。或者说,源于你太懒了!
这里的“理性”指的是在不接受别人的干预而独立运用自己的知识,独立地收集信息,独立地处理信息,独立地得出结论,以及独立地为结果负责。
有关理性和独立,早在千百年前,康德关于启蒙的精彩论述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
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懒惰和怯懦,使如此大量的人,当大自然早已把他们从外界的引导之下释放出来以后,却仍然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状态之中,以及别人何以那么轻而易举地就俨然以他们的保护人自居的原因所在。
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那么安逸,只要能对我合算,我就无需去思考,自有别人会替我去做这类伤脑筋的事。
PS:你认为还有哪些常见的「学生思维」会拉低人的认知水平呢?欢迎留言互动哇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