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鞋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由沿海慢慢吹到了内陆。古镇上一些头脑聪明眼光超前的“光贵人”率先步入商海,做起了生意。
【词语解释 光贵人:古镇土著方言,形容此人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在地方混得很有面子。】
古镇南头寨外一户人家一夜之间架起了一台机器,只见操作人将一些废弃废旧不同颜色的塑料鞋底丢进机器里,随着机器不停地旋转,废弃废旧的塑料鞋底在机器里渐渐变形融化,并随之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塑料燃烧的味道,不久,在机器的末端就出来一个个崭新的塑料鞋底。
操作人戴着手套扯下温度还很高略显暗黑色的鞋底,然后用剪刀修剪多余的边料,就这样,一双双新鞋底就生产出来了。
村民邻里都觉得新鞋底不错,大家纷纷购买,然后给家人做鞋穿。
二姐也曾经买了一双这样的鞋底,给我做了一双鞋帮外侧带拉链的棉鞋让我过年穿,我穿着它自豪并鬼炸了很长一段时间。
【词语解释 鬼炸:古镇土著方言,形容故意显摆、卖弄,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呵斥、批评的口头语。】
新鞋底生意不错,一时竟然供不应求。做新鞋底需要原料,原料就是废弃的旧烂鞋底,于是很多人做起了下乡收购废弃废旧鞋底的生意。
看着别人每天从乡下收回来大袋小袋的烂旧鞋底扛回来,然后卖给做鞋底的老板,用手指蘸着唾沫数那些一分二分一毛两毛的花花绿绿票子,我的心也按捺不住了。
于是,一个周日,我跑到南山石门的大姐家,给大姐说了要收鞋底挣点钱的想法。大姐很支持,怕我对地理不熟,又让外甥女玉给我做伴。
我拿上大姐从邻家给我借的称,还装好了给我准备了几毛钱本钱,提上一个编织袋,满怀信心的在外甥女玉的带路下,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生意。
外甥女玉带我翻山爬坡先去和湾一带。进了村,我鼓起勇气清了清嗓子,然后大声吆喝:“收鞋底,收鞋底——”边走边喊。
终于,一户人家的女主人从院里走出来,看到我们是两个小孩子,好奇而又诧异的问我们怎么收,多少钱一斤?我告诉她五分钱一斤。
也许我的真诚打动了她,她引我到她家院子里靠鸡窝门口的墙根处,用手指着墙根地上两双烂的不能再烂的塑料鞋,让我称一称重量。
我弯腰捡起沾满泥土的塑料鞋,用手使劲在地上磕了几下粘在鞋上的泥土,然后机械的用秤钩钩起鞋,笨拙地移动悬挂秤砣的绳子。
一斤多一点,我给她算了八分钱。当我从口袋里拿出八分钱递给她的时候,我感觉我满脸通红,有汗珠随着我的额头流下来,我抽出手背抹了一把流进眼睛里的汗水。
一上午,外甥女带着我翻山越岭,转了上土门、下土门、韩庄、后河、罗湾、熊盖以及小和湾等好几个村子,总共收了三斤多。其中有几只鞋底还连带着破烂的鞋帮,为了去掉,我用脚踩着鞋底,用还是稚嫩的双手将鞋帮一点点撕扯下来。
由于做鞋底的生意越来越好,因此收废旧废弃鞋底的人越来越多,导致附近乡下几乎都被收光了,于是,收废旧废弃鞋底的人为了能收到鞋底就越跑越远。
于是,年龄不大的我这个生意就没有再做了,专心念我的书了。
那年,我十五岁,外甥女玉十一岁。
以下文章,点击标题可以直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