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如大恶,别做老好人,你以为自己在做好事,可能只是智慧不够

作者 :杨一云

ID: yidianxinlixue123

我20多岁的时候,曾经问过婚姻幸福的梅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结婚,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她的回答:这个问题她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每个人适合的对象都不一样,但她知道什么样的人不适合结婚,那就是老好人。

她说老好人,看起来是处处不得罪外人,伤害的却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他在外面忍气吞声,气往哪里发?除了他自己,就只能是家人,而且他们很少正面发火,基本都是冷暴力,啥都不说啥也不是他们的错,让伴侣生气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和老好人过日子,那种有气发不出的憋闷感觉,谁结谁知道。

因为她爸爸就是这样的老好人,她妈妈憋闷了一辈子。

一、老好人做事爱“行小善”,并不能真正解决别人的困境,还拖累家人。

梅姐爸爸为人友善,从不拒绝别人。当时她们家住在单位筒子楼里,左邻右舍既是邻居也是同事,谁家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爸爸,别人叫一声需要帮助,她爸即使在吃饭,也马上放下筷子去帮忙。

单位分房,她家是有资格的,隔壁阿姨来哭诉说自己家有三个儿子,实在住不下,她家就一个女儿,相对宽松,能不能把这次分房资格先让给自己。梅姐她爸真让了,她妈妈气得在家躺了好几天没吃饭。

梅姐爸爸劝说她妈妈以后还有机会分房的,不急这一次。可现实是,单位再也没了福利房。

按道理说,梅姐她爸让出了房子,是做了大好事吧,可是结果却恰恰相反。

梅姐一家憋屈地在红砖房里住了几十年不说,邻居分到房子的阿姨也因为这套房不得安宁。

邻居家三个儿子本来没什么可以争的财产,相安无事,现在有了套房子,他们为房产争得头破血流,兄弟反目。

俗话说:“小善如大恶”。

小善,就是不经过深思熟虑,顺手就做的一念仁慈。

行“小善”的人,往往是凭着感性做事,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善意的,而且,越是能力弱的人,偏偏越是爱“行小善”,觉得自己能够给他人恩惠。

但其实,他认为的“善”,只是出于自己“要善良”的个人出发点,往往带来不好的后果。

就像梅姐的爸爸,做好事,只是为了平息自己内心的不忍,他其实根本没有能力真正解决别人的困境,他把新房让给了邻居,也没法帮邻居脱贫。

这样的“小善”,即使做了,也只是一时的帮助,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更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不做也罢。

二、老好人并不真实,逃避承担关系破裂的后果。

要说梅姐爸爸心甘情愿付出吧,其实也不是,他也有很多抱怨,每次都是说:“我也没办法啊……”。

把房子让出去,他“没办法”,邻居阿姨实在是太困难了,而且三番五次上门,怎么好拒绝嘛;

揽了很多麻烦事解决不了,最后还落得抱怨,他也“没办法”,人家都开口了,不能只帮A不帮B啊;

遇事到表态的时候,他总是和稀泥,他也“没办法”,两边都是同事,得罪谁都不好。

他就在“没办法”中过了一辈子,看起来是处处付出,却没几个真心的朋友,没人在他窝囊受气的时候帮他说句话,也没人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搭把手,更没有人和他闲时聊聊天。

一个没有敌人的人,他也不会有朋友。

因为他处事模糊,态度不明,为人处世和平至上,发现问题,并不想解决,而是维护一团和气,做好事并不完全出自真心,甚至压制真心,并不真实。

很多时候,他就像带着面具在生活,人际交往中,他们的付出,多是一种讨好式的殷勤,而这样的态度,并不会得到对方真诚的回应。

其本质是他并不真诚,他害怕暴露自己的内心,没有自我感,因为他无力承担“做自己”的责任。

如果他“做自己”,可能会“自私”,要拒绝别人,要站在别人的对立面,可能还会有争执,这些,都是他不想面对的。

他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凡人,但他承担不了被人否定的滋味,他害怕别人的批评、反对,做一个没有态度的“好人”,在他看来是安全的。

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指的是人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一味和稀泥,追求表面和平,还以为自己是好人,其实是没有智慧的表现。

三、不做“老好人”,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1、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了个人心理成长一般会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是“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很多人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

显然,这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别人,代价实在很大。而且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很多人会愤怒。

这个阶段,人开始表达自我,但生活可能并不如他的意,甚至发现大家对他有贬损,甚至开始远离他。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自我表达之后,我们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为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对他人负责。

我们帮助别人是出于爱,而不能是恐惧、内疚或愧疚,帮助应该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时,我们能表达自己,也能关心他人,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2、给自己时间,习惯性接受之前,停一停。

“老好人”们在面对不愿意接受的请求时,内心其实是抗拒的,可是碍于面子,很多时候都习惯性地接受了。

针对这种情况,不要一口答应,停一停,多问问自己:我愿意吗?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观察自己,非常有必要。

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心里明明很不愿意,理智却在压制感受,最后做了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

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可以把答复的节奏放慢一点,在回答之前先想一想,实在拿不定主意时,我们甚至可以停下来,什么都不说。

3、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人要尊重自己的感受,才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才不会像梅姐爸爸一样“没办法”,总觉得自己不得不那样做。

在《非暴力沟通》中,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到了一个发掘内在需求的办法,叫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将自己觉得没意思,但不得不做的事情,列在一张纸上。

第二步,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并且,在自己选择的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第三步,做出选择之后,来做个填空,以便自我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我选择做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

通过这样三步,帮我们深入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

现实生活中的“老好人”,往往行为动机是内心不忍,是无法拒绝,是很多的“不得不”,当我们向内更多了解自己的需求,会发现,其实也可以“选择做”。

关于自我表达,有多种方式,可以直接说不,也可以委婉拒绝,但前提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意愿。

不做“行小善”的老好人,做个有智慧的自由人。

作者简介:杨一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掌控情绪》作者。微信公众号:一点心理学(ID:yidianxinlixue123)。

(0)

相关推荐

  • 公益人士为老人筹款购买取暖器取暖,因电费太贵,遭老人痛骂数日

    做好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明天就是雷锋日,可安徽涡阳的张艺冬在做了好事后却一点也不开心,自己好心帮助邻居,结果被邻居怒骂了一个多星期,虽然做好事不求回报,但他还是颇感委屈.图为张艺冬. 事情是这样的 ...

  • 亲子教育童话《白兔姐弟学古文》——《大学》5:止于至善

    兔爸爸自从开始教孩子<大学>后,要求孩子们每天早晨朗读课文.于是每天早晨柔柔和跳跳都捧着一本书到屋外的草地上放声朗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他们 ...

  • 孩子多大后,需要跟爸妈分房睡?

    最近有一位妈妈问我:欧医生,我家孩子快3岁了,是不是要跟他分开睡了呢?还跟爸爸妈妈一起睡会不会对孩子不好呢? 我的回答是:和孩子分床.分房确实有必要,但具体什么时候进行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根据孩子的情 ...

  • 老好人

    老好人

  • 孩子多大适合“分房睡”?决定因素不是年龄,这几个阶段是关键

    执笔:小鹿 插画:白露 编辑:木子 一个家庭迎来新生命,宝宝自然就成为了家庭的重心.有些家长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照顾,自宝宝出生起就和他们睡在一起,保持很亲密的距离. 但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分床睡成了家 ...

  • 孩子与父母什么时候分床睡 如何让幼儿顺利分床睡呢

    孩子什么时候分床睡呢?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或其他原因不愿与孩子分床睡,这样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是有危害的哦.小编这样说是有理由的,下面就来一起看看爸爸妈妈与幼儿分床睡的好处都是怎样的吧. 孩子与父母分床睡 ...

  • 滥做“老好人”,是场灾难

    文字丨书香阳光 文章首发丨推么推 昨天深夜,接到好友打来的电话,她一直哭个不停. 原来,她这个月第5次充当"老好人"帮同事上晚班.深夜归家后,老公爆发了,说在她心里同事比家庭.比孩 ...

  • 富人智慧系列(33):穷人总是老好人,富人底线不可碰

    富人智慧系列(33):穷人总是老好人,富人底线不可碰

  • (散文百家)程 滟/祭 母

    祭  母 程 滟(重庆) 在那个贫穷,饥饿,迫害,死亡象瘟疫般席卷中国大地的日子里,母亲那羸弱的身躯,经过超极限的痛苦挣扎,终于去了,去了. 没有葬礼,没有吊唁,没有棺椁,没有坟茔,甚至没有遗容慈颜留 ...

  •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玄门道学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道教文化.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春秋时期,许多鲁国人因战乱流落外国,沦为奴隶.鲁国的法令规定,如果有人能够将被奴役的鲁国 ...

  • 【有奖征文】小善如大恶

    公司最近修改新的企业文化,稻盛和夫的"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中的前半句被写了进去,因为平常我们可能不自觉的就会走入小善的误区. 1 检查纪律的时候,你看着她踩着点来边开电脑边狼吞 ...

  • 读稻盛和夫《京瓷哲学》(第三十五篇):小善乃大恶

    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点是:要抱着爱心与人相处.但那不是盲目的爱,也不是溺爱. 上司和部下的关系也一样.上司缺乏信念,只知迎合部下,不严格要求,看上去很有爱心,结果却是害了部下.这就叫小善.有句话说&quo ...

  • 古训: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深度好文)

    <了凡四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宰相吕文懿辞官还乡,那时全国人民都很敬重他公正廉洁,把他当做泰山北斗.有一个乡亲在外喝醉的时候却对吕文公破口大骂,有人告发了这个乡亲,吕公却发了善心,不予 ...

  • 古训: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曾国藩说过:"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 一件事,只要发心是善意的,那就值得去做: 如果不是出于善意,那就应当舍去. 然而善也要讲究方法,做得不对只会适得其反. 一 小善如大恶 所谓 ...

  • 《道德经》: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了凡四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宰相吕文懿辞官还乡,那时全国人民都很敬重他公正廉洁,把他当做泰山北斗.有一个乡亲在外喝醉的时候却对吕文公破口大骂,有人告发了这个乡亲,吕公却发了善心,不予 ...

  • 古训: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古训: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 为什么说: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何为善恶?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凡心两扇门,善恶一念间.这世间本无善恶之分,只因人们有了分别之心,也就有了善恶之分,就如美丑.长短.高下.前后一般,无丑何来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