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研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事。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
语文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它反映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发现它,认识它,就能遵循它施教,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怎样才能发现,当然要研究;怎样才能深入地认识,当然更要研究。
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学研究高不可攀。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就是进行研究。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发言权,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
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锻炼。
(1)选题的能力
选题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开端。课题一旦选定,研究的目标与方向,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步骤等等也随之在某种程度上被决定。
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语文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清晰。
选题就是寻找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突破口。语文教学十分复杂,要探索其客观规律,必须有确定的着手点和突破口。先在一个方向上,通过一个具体课题突破,逐步扩展,逐步深入,才能对语文教学规律有越来越深的认识。
选题要角度小,有价值,有新意。
要根据语文学科性质、目的、任务,先搭选题的框架,形成选题网络,然后由总到分,纵横交错,找聚汇点,找熟悉点,确立课题。
(2)收集资料的能力
围绕课题收集资料,力求范围广一点,内容实在一点。一是检索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做摘记、笔记、卡片;二是开展调查。常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面可宽些,取得数据,作定量分析。开座谈会。口问手写,取得具体的材料。访谈。抓住典型,作较细致的了解。资料是研究的依据,越具体,越典型,越有研究的价值。
资料收集后须排列梳理,归类集中;须剖析材料意义,分清主次;须认真筛选,选取最有意义的。
(3)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结晶,撰写时要遵循几条原则: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研究论文中列举的数据和例子,应该是千真万确的。内容的阐述要有逻辑性。论文内容的逻辑性是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必然反映。语言要准确、明白,不能含糊其辞。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
教学研究论文有论述性的,有描述性的。如果是开展教改实验以后形成的报告,那就是实验性研究报告。
教学研究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文前可加“内容提要”,文中可加注,文末可说明写作时间。
初稿完成后,应反复琢磨,认真修改。
进行语文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指示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勇于在这条路上迈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