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图对三生万物的诠释
“太玄图”临摹太极,立象达意,以黑、白、灰三色比拟“阴、阳、中(无)”三极,以“光学加、减三原色”的物理特性来表达“三进制”大千世界的“含三为一、三之又三”,以“大圆小圆、圆之又圆”象征世界的层次、循环、异同、联系,形象地诠释了《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太玄经》等传统文化经典中提出的“三生万物,道法自然”、“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太极元气,含三为一”、“同出异名,玄之又玄”、“出入升降,大小近远”等多个重要命题和概念,彰显了“三生万物、大道同源,生生不息,往复循环”的世界构成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一、“太玄图”解
1、道生一:无极太极
2、一生二:阴阳异同
3、二生三:大圆小圆(时空),三色加减(卦爻之象)
4、三生万物:三之又三(玄),道法自然(牛顿色环)
二、“道”与“中气”
道是哲学的最高层次,是世界的本源,混沌朦胧,通过“物象”显示其“或幽或明”。
阴阳是对事物的发生和构成的表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相反方向或方面,二者的初始或之间必然存在“中”的状态--非阴非阳、可阴可阳。如果用黑、白色以象阴阳,其“参照色”或称“初始态”的表达则为灰色,在时间上表述“现在”,在空间上表述“之间”,在形质上表述“非阴非阳、可阴可阳、联结阴阳”,即所谓“中气”的表达。
“中气”非阴非阳,化生阴阳,终始阴阳,交通阴阳,或显或幽,“几近于道”。
黑、白、灰三色表达了“道”本原之下事物变化和构成的三个基本的“极端”因子,“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三、三生万物
所谓三生万物即万物之“道”皆有三个因素构成--时间、空间、形质,含三为一。三因成一象,须臾不可离。
三个因素又可再分为三个层次,三之又三,以至无穷,谓之“玄之又玄”。
1、时间(变化):过去-现在-未来(升-枢-降、出-化-入、去-归-来、生-化-亡)。
2、空间:表(外)-中-里(内)、大-中-小、上(左前)-中-下(右后)。
3、形质:阴-中-阳(寒-和-热、虚-和-实、喜-静-悲、形-气-神、气态-液态-固态)。
4、数理:5+‹5›5-(河、洛)、负数-零-正数、太过(生产)-中和(媒介)-不及(需求)、善-平(法度)-恶。
四、道法自然
“太玄图”引入了现代物理学中的“加法三原色和减法三原色”来表达物象的“含三为一、道法自然”,即白光(阳、主动)=红光+绿光+蓝光,黑色(阴、反射)=品红+黄色+青色,每种色彩又由色调、纯度和明度“三个要素”构成,“牛顿色环”是为“三之又三”。而人类能够感知的色彩相对于广袤的宇宙射线(紫外、红外之外)来说,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也可视为“中”。黑、白、灰三个极端三原色表达了事物的初始或转归(已知、未知、似知)的极端状态(性质),“合一”构成“道”的最高层次--“混沌(气、能量)”。
“人”是“自然之道”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神(心)-精(气)-形(体)”的综合体。不同的个体或在相异的时空对世界的不同实践和感悟,形成了现代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其本质是阴、阳、中含量不同。道家文化的主张是心物合一,内外相因,同出异名,与时偕行。
五、玄易会通
“太玄图”是对河图、洛书及太极八卦图的融合。
1、河图与洛书
河图洛书的“象、数、理”前贤已有众多论述,图中加入中气,以“三色”来表达,其结构和运动规律更为明晰。
2、无极-太极-两仪-八卦-六十四卦
上图为太玄图的变体,展示了“易经”中的多种元素构成,是对“易”更为直观的表达。八卦复生八卦(枝杈生枝杈,各为一太极),是为六十四卦。
六、大道同源
“太玄图”临摹太极,参同“道、气”,融会科玄,立象达意,以黑、白、灰三色比拟“阴、阳、中(无)”三极,以“光学加、减三原色”的物理特性来表达“三进制”大千世界的“含三为一、三之又三”,以“大圆小圆、圆之又圆”象征世界的层次、循环、异同、联系,从全新的视角,形象地诠释了《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太玄经》等传统文化经典中提出的“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太极元气,含三为一”、“同出异名,玄之又玄”、“三生万物,道法自然”等多个重要命题和概念,展示了“三极之道”的融合转化和对立统一,表述了宇宙万物的同源性、整体性、全息性、系统性、层次性、对称性、阶段性、变化性、多样性和循环性,彰显了“三生万物、大道同源,生生不息,往复循环”的世界构成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多种学科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李莫南﹒太玄图解,冀作登字2017-A-1144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