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来历的终极解释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注重大自然的规律,为什么呢,可以想象一下每当丰收之时,突然洪水泛滥,家园被毁,一切都没有了,百姓的生活非常的痛苦。在古代,百姓对所处的环境一无所知,也就无法把握它的规律。先民们要想生存下来,首要问题就是搞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与规律,这是关系到种族存亡的大事,一年四季的轮转,先民们发现,夜晚的星空随着时间的变化,星辰也在变化,可以把星辰作为坐标点来标记时间,古代天文学就是在这种显示需求中发展起来的。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存修炼之道,道法自然,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都是违背道的,明末大学者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华’,戊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也就是说,在古代天文知识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知识,起码是老幼妇孺皆晓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到了今天我们更是搞不清楚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太依赖现代科技产品,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越陌生。但很多民俗生活是那时候延续下来的,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记住学习这些天文知识,先民们把一些节日和天文结合起来加深记忆,二月二龙抬头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先民还根据二十八星宿中某一宿出没来判定季节,在农历“二月二”的晚上,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自东方夜空升起,代表“龙角”的两个角宿,首先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这一民俗节日的天文学背景。苍龙七宿的出现,意味着春天来了,万物生发。 古人就是借天象之生发之气,表达了对后世子孙的希望和告诫,希望后世子孙要保持和苍龙一样的昂扬向上的斗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具有这种龙马精神的人,才是龙的传人。每年初春,人们通过理发以振奋精神,后来逐步演化为民俗活动。又由于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少雨,“春雨贵如油”,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龙是祥瑞之物,又是风和雨的主宰,因此人们就祈望龙行云布雨,滋润万物。明代《苑署杂记》中就有记载:“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步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后逐步演化成“青龙节”。龙文化在我们整个传统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也承认自己是龙的传人,其实这些文化、民俗都来源于古代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