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答案到底“高”在哪里?这三张对比图告诉你
你想要的申论高分就在这里
作答归纳概括题,许多考生满足于把关键词找全,甚至只专注于采点,其他的不管不顾。其实,这种解题倾向,只满足了“内容全面”的作答要求。
我们还应该弄明白一个问题:采点非常重要,但并非采点越全越好。换句话说,只有在满足其他作答要求同时,才真正是采点越全越好。《纠结!归纳概括题各种参考答案,到底哪个好?用这把尺子量一量》一文就基于“概括准确”的作答要求,讨论了“大关键词前置”的原则。
本文继续围绕“概括准确”的作答要求,讨论如何做到“观点明确”,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此处只对答案主要内容和形式比较分析,至于找点准不准、全不全等问题不在讨论之列)↓↓↓
一、有的归纳概括题明确要求“观点明确”,务必开宗明义亮明观点
从历年各级各类申论真题看,类似“观点明确”、“观点鲜明”等作答要求经常出现。
例1:【2009年吉林省考(甲卷)】在现实工作中,一些政策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除了执行层面的原因外,很多源于政策制定层面。请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概述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求:概括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例2:【2015年国考(省级以上卷)】阅读给定资料4,谈谈你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要求:紧扣材料,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表述有理。
做到“观点明确”,有两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要有观点。切不可模棱两可,也不可“犹抱琵琶半遮面”,务必让阅卷者扫一眼就能看到观点是什么。
第二,观点要正确。亮明的观点要属于“有效观点”,即观点正确,不能悖论方针政策,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做到“观点明确”,操作起来有两个技巧:①在首句(引领句)中亮明正确观点,尤其适用于总分结构的答案。②拟写小标题,并在每条小标题中亮明正确的观点。
例3:简要说明当前我国加强品牌建设应重点从哪些方面着手。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上图乍一看,可能感觉答案一更清晰明了,答案二条目多相对复杂。
但是,答案一没有贯彻执行“观点明确”的作答要求,政府层面、企业层面、消费者层面到底怎么了,没有直截了当地点明。同时,归纳概括对策,除非题目有明确要求,一般不以工作主体(如政府、企业、社会等)来划分层次。这样的题目答案就像政府工作要点,一般突出要干什么、怎么干,而工作主体就像任务分工一样,“标注”在各项任务的后边。
答案二就做到了“观点明确”。“党和国家重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质量品质”等,就直接点明了要干什么,或者怎么干。
二、有的归纳概括题虽未明确要求“观点明确”,但要注重把握“弦外之音”
例4:当前我国资源要素由城市向农村流动日渐突出,请根据给定资料一,归纳概括其主要表现。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400字。
认真审题会发现,题目中的“其”,指的不是“当前我国资源要素由城市向农村流动”,而是“当前我国资源要素由城市向农村流动日渐突出”,“日渐突出”就是该题的题眼。
换句话说,该题不仅要归纳概括“当前我国资源要素由城市向农村流动”的主要表现,还要符合“日渐突出”的语境,把“日渐突出”在答案中从不同角度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该题虽然没有明确要求“观点明确”,但题目自带这一作答要求。如果能把握这一点,答案就能作答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是重要的拉开答案层次的地方。
从上图可以看出,两个答案在采点上、确保“内容全面”上,并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答案一只是干瘪瘪地把条目摆了出来,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等到底怎么了,相关的状态没有表达出来,就像说话一样,说一半留一半,“犹抱琵琶半遮面”,难道要让阅卷者去补充吗?
答案二就直截了当地点明了观点,通过“倾向鲜明”“引进增多”“陆续进入”“持续火爆”“蓬勃发展”等,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日渐突出”的状态、语境。当然,相关词句不能生编硬造,要么是给定材料的原话,要么是依据给定材料推导出来的。
三、作答归纳概括题,无论是否明确要求“观点明确”,或者是否有相应的“弦外之音”,都要注重直奔主题、开宗明义
例:【2011年广东省考考】请根据材料1—3,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概括出我国现阶段职业病发病的特点。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该题咋一看,既没有“观点明确”的作答要求,好像也没有相应的“弦外之音”。但是,要求概括“我国现阶段职业病发病”的特点,到底有什么“特点”,或者说“特点”是什么,一定要直截了当地点明,不能说一半留一半,“犹抱琵琶半遮面”。
从上图可以看出,“涉及行业多,领域广”“发病人数多,行业分布不均”等,就以一句相对完整的话,直截了当地点明了“特点”的内涵。
而答案二就属于说一半留一半,阶段性特点、行业特点等到底是什么,没有在小标题中直接点明。
至少从这一方面说,答案一就比答案二高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