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信阳这些正在消失的秋收用语,才知道粒粒皆辛苦!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现在,
豫南乡间正是最忙碌的丰收季节
金黄的大地上
田间地头,随处可见
正在收割的机器
满载稻谷的农机
以前需要一周才能的完成的收割工作
现在一两天就完成了
做农民也相对轻松多了!
还记得曾经全靠人工收割的日子吗?
那些辛苦劳作的岁月
或许,说起这些词汇
你一下子能想起曾经挥汗如雨的日子。
这是手工收割的第一程序,手持镰刀,下田割谷。这不仅是个力气活,还是个技术活:既要保证速度、又要保证质量。割谷要快,但是谷桩留多长,是有讲究的,留太高,犁田麻烦,留太低,不好摊谷。
割谷,不仅要割整齐,割完还必须要把稻谷整齐的在谷桩上摊好,不能让谷穗打湿,要摊开,方便稻谷晒干。
割谷,最难受的是腰,这种蹲不是蹲,站不是站的半弯腰姿势,一天下来,基本直不起来腰,至于被镰刀割手、被稻谷刮手,很正常。
割好的稻谷,摊在稻田里,晒一两天后,就要进入下一步步骤;哈铺子,就是把摊开的稻谷,用镰刀拢到一堆一堆的,便于后来捆起来。
铺子哈好后,就需要把分散一小堆一小堆的稻谷抱到一起,拢成一个大堆,叫抱铺子。这是为后面捆谷子,做准备。
哈好的铺子,需要捆起来,就要用到绳子:当然是就地取材,用稻草做的绳子,俗称草要子,需要提前做好,叫打草要子。
用打好的草要子来捆一堆一堆的谷,这也是个技术活,要捆的结实、均匀,不能每捆之间重量相差太大——这里不好挑走。
捆好的草头,就要挑走。用冲担,两头分别插到捆好的草头里。一挑“草头”大概100多斤,不管路途有多远,不能放地上歇息,否则稻谷都落了。
因此,不管多远,草头只能在双肩来回调换,非常要力气。记得初中时,我最怕这个活,我爷给我捆了大人一半大的草头,没有多远,肩膀都被摩得流血,走几步就迈不动,豆大的汗珠往下趟,喘气十分困难。只好等着大人接替。
草头一般都要挑到稻场里,稻场是一个生产队比较重要的农业生产场所,是在田间一片人工整理出来的比较平整的地方,曾经在乡下随处可见。
稻谷挑到稻场之后,如果不立即打,就需要赶紧垛起来,这种刚垛起来的稻谷,里面会发热,产生很高的温度。
那时候,打谷,需要人力加蓄力,要么用手扶拖拉机后来拉石磙、要么用牛拉石磙,在铺开的稻谷上,来回的碾压,把谷穗上的稻谷弄掉脱离。
这种脱粒,是比较麻烦的,牛反复来回碾压后,还需要用杨杈把稻谷翻一面,再碾压,如此反复。
这样多次以后,谷粒产不多脱干净了,就要把上面的稻草杈走,捆好,垛好草垛。
稻草弄干净后,剩下的就是稻谷了,但是里面还有很多草粒、沙土什么的,还需要一道程序,就是扬谷。
用木锨,把刚脱粒的谷子抛到空中,借助风的力量,将稻谷和草分离。
这一步完成,才算是整个收割工作到了尾声,就用箩箱将一年辛辛苦苦的换来的收成,挑回家了。等到天气好的时候,晒干就可以或上缴公粮、或存入家里的谷仓。
看完这个整个曾经收割稻谷的过程,有没有唤起你曾经劳动的记忆,或者你才知道曾经农民仅仅是收获就这么复杂的过程?还好现在机器普及,让农民种田变得不是那么辛苦,不过曾经的劳作回味起来,是不是让你有“粒粒皆辛苦”的感叹?
(文/军哥 图/部分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