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庾岭下的耕食书院
——盛世芙蓉餐饮集团公司做大做强东方耕食文化
耕食书院中堂
东方农耕文明物证——手工水车
本报驻湖南记者 王 伟 杨砚池
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文化最初的形态。后来演变成对生活形态的追求。
金庸先生甚至在《射雕英雄传》中为“南帝段王爷”安排了四大弟子,就是以渔樵耕读命名。
餐饮进入多元化时代后,主题餐厅在业内崭露头角。而文化是主题餐厅的灵魂,餐饮发展,文化先行。玛吉阿米藏餐主题餐厅,若是没有苍央嘉措那脍炙人口的诗句,没有藏传佛教那虔诚的信仰,也就没有了藏餐的魅力,而已上市的俏江南更是将它的餐厅文化扩展到了中国文化。
凡是将主题餐厅做大做强的,无不把文化提到战略的高度,新近崛起的耕食书院成为湖南盛世芙蓉餐饮集团文化推广的典型代表。华夏文明里的耕食文化成为耕食书院的大背景。从品牌名称到logo图形,从环境设计到菜品研创,耕食书院将农耕民族文化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将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做得细致到位。
耕食文化源远流长
“耕食”二字语出《帝王本纪》:炎帝“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
湖南是典型的内陆农耕地区,也是世界农耕文明特别是水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湖南的农耕文化就是发源于1万年以前,炎帝始创农耕与炊食,诞生东方耕食文明的时候。炎帝在历史上的贡献可归结为教民耕食——发明农耕,调整饮食结构;修火之利,改变饮食方式;创制陶器,丰富饮食品种。耕食文明使中国率先迈进了农耕社会,引发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绿色革命。
几千年前,活跃在三湘四水间的炎帝神农部落率领湖南先民率先跨入农耕文化门槛(湖南的彭头山文化、城头山文化、大塘文化等),竖起了拓荒耕食的湖南精神的第一块里程碑。从距今7000多年前的大塘文化遗址陶罐彩绘上,可以依稀看到先民耕食劳作的身影:在大江(湘江)边上,有一座“干栏式”建筑构成的农耕聚落,这里丛林茂密,禾浪层层,人们按照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从事农耕生产,引来了艳阳高照、凤凰来仪的幸福生活。而之后尧舜时代三苗入湘,春秋战国时期巴人、楚人大批入湘,明清大移民……清代乾嘉之际,湖南移民占到总人口的90%以上。这些移民都具有勤奋创业的耕食精神:因为他们必须通过辛勤劳作,才能获得起码的衣食之源。
而耕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它影响了中国农学、中国科学、中国哲学,使知识分子思想接近人民,养成了学术上务实的作风。在这片耕食成风的山水里发展出来的务实的湖湘学派,更是为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巨子,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脚印。
一部湖南史,就是一部在荒蛮中耕食的历史!
耕食书院的核心理念就是传承和传播炎帝耕食文明,践行东方耕食之道,使耕食书院成为一座东方耕食文化的纪念碑。
立足耕食弘扬文化
耕食书院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郊外8公里的仙庾风景名胜区,与“仙庾道观”相邻,紧靠景区标志“文昌阁”。耕食书院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是一处东方自然主义文化风格浓郁的园林式建筑群,也是“东方耕食文化论坛”与“农禅讲堂”活动场所。
在弯曲的林荫道上转入耕食书院前坪,眼前一片豁然开朗,占地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由本地树木、荷花池塘、神农雕像、文化墙、“万马奔腾”的建筑群马头墙等,构成一幅乡村院落的立体画卷,展现在来宾的面前。
步入主建筑大厅,是耕食文化博物馆,各类本地生态食物和“手工坊”产品陈列展示区,配有这些物品的产地来源和历史的图文介绍,令人目不暇接。整个耕食文化的历史,由这些实物生动地展现在了眼前。
沿着中堂阶梯步行向上,是朴素却不失大气的24级台阶,由下而上,分别标着一个传统文化里二十四节气名称,一步一个景象,一步一个农时节令,让人体会到自然造物的神奇伟大和祖先的劳动智慧。
走上阶梯,站在天井里抬眼眺望,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看到立于山顶的“文昌阁”。走出二楼大厅,可以沿着依山搭建的竹廊漫步,也可以进入亲水雅间品茶、用餐,还可以在“耕读亭”里坐下来观赏对面的“桃花岛”。
在半山腰上,设有“耕食家”度假别墅,上下双层,可以在此长期体验耕食生活与乡间风情。另一处3层高的“耕舍”文化会所,则适合团体会务与住宿,以及各类文化聚会、艺术创作活动。
耕食书院设有景观式农耕梯田,附近还有400亩面积的农场,和“耕食记”生态示范餐厅一起向人们直观地呈现农耕与餐饮的劳作景象。书院专门设有图书馆和藏书阁,藏有大量与耕食文化和湖湘文化相关的书籍,琳琅满目,辅以“耕读亭”“庆丰台”等文化景观小品,彰显了“耕读继世”的东方民族传统。
耕食书院的建筑,大量采用了土制陶瓦、本地丝茅作为屋顶材料;以土筑墙体、本地山石点缀乡土文化氛围;利用山谷梯级地形和天然山泉溪流,构建景观水系;并且以东方农耕文明的历史物证——手工木制水车,描绘出诗意的田园风光。更令人赞叹不已的是,耕食书院的生活用水,全部采用自然环境中的天然山泉水,清甜纯净,唇齿留香,令人忘却城市的污尘,与自然融为一体。
进入耕食书院的最深处,圆形构造的“农禅讲堂”建筑掠入眼帘,矗立于绿树丛中,被山风和薄雾环绕,远俯八方,仿若先民的一座神殿,记录着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不灭的信仰。
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有一个自己理解的耕食书院,特别是文化圈与艺术圈人士,他们可以在耕食书院聚会、开论坛,甚至做发布会、签售会,也可以在耕食书院饮着茶泡一个下午,享受一段无人打扰的思考时光。
传经布道授业解惑
耕食书院的总经理告诉记者,湖南古代书院之风冠绝中国,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作为湖南省第一个由民营企业创办的书院,耕食书院所要做的和正在做的,可归纳为三句话:传经以立言;布道以立德;授业以立人。
传承经典,立言明志。株洲是中华民族祖先炎帝神农氏的陵寝之地,耕食书院以神农执耒的图形作为形象标识,并以炎帝耕食精神为核心价值观;“耕食记”餐饮机构更将“耕读继世,五谷为养”8个汉字直接设计进了自己的注册商标。
东方耕食之道,是耕食书院的最高哲学命题;传承、践行和传播东方耕食之道,是耕食书院肩负的文化使命。
布道讲学,立德明理。耕食书院通过举办“东方耕食文化论坛”“农禅讲堂”“耕食文化庙会”和艺术创作活动,向社会传播耕食之道;通过编印《耕食词典》、《耕食文丛》、《耕食节令》等书籍,阐述耕食理论;通过制定“东方耕食九部”“生态农业标准”等规则,推广行业道德操守。而耕食书院本身,也通过其建筑、环境和器具的设计,传达出东方传统文化的道理。
授业解惑,修炼立人。耕食书院内设有大规模的生态示范餐厅和“中心研发厨房”,以盛世芙蓉酒店管理学校作为职业培训平台,通过实训课程向员工与学员传授餐饮职业技术;并以附属“耕食记农场”作为生态农业示范、实践的课堂,达到“耕食同修”的育人、立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