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是这本书改变了我人生

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导语:路遥的《人生》已是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而马云和《人生》的这段渊源,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

对文学的价值,往大了说就像马云经历的那样,文学里面有一种无形的精神感染力,能给人灵魂的饱满和思想的超越,恰如钱穆所说:文学的意义,是让我们从里面接触到一个更高的人生。

而一般来说,则如吴伯凡先生所讲:经过文学不断的滋养和打磨,我们会变得十分敏锐,能够从哪怕十分简单的事情上找到一种深刻的乐趣。文学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个人精神健康的基本营养品。如果长期缺乏这方面的滋养,我们在精神上可能会营养不良。

接下来,标题里引入的《人生》对马云的影响就作为一个吸引大家进来的点,今天我们重点分享两篇对文学经典的价值有独到见解的文章给大家,两位作者将分别告诉我们:文学经典的阅读才是对自己最宝贵最诗意的长远投资;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需求的,越是有压力,就越需要文学。

1
为何国内影视剧大多如此肤浅可笑

在当代中国,为什么翻阅文学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原因简单又粗暴:阅读文学经典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回报。这是个大部分人以功利主义为人生准则的国度,阅读文学经典既不能帮他们取得更高学位,也不能帮他们得到更高职位或更多金钱,所以说,懒得读经典。

其次,这个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媒体铺天盖地,广告无孔不入,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哪个明星结婚了又离婚了,哪个明星偷情被抓了现行,虽然我们像是活在视觉污染的垃圾场里,但我们又乐在其中且不能自拔。

用王晓明先生的话讲,就是资本、技术紧密勾结,在不知不觉中似乎要将人类的整个信息生活都套进其中。我们全然忘记,文学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讲,何尝不是对人生最宝贵最诗意的长远投资?

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和资深美剧迷,我发现了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在诸多拥有高收视率的美剧中,主人公们都会不经意间滔滔不绝地谈到经典文学。《末日孤舰》里,科学家吃饭闲聊时的话题是马克·吐温;

《绝命毒师》里老白在另外一个制毒师的推荐下在躺椅上读惠特曼的《草叶集》;《犯罪心理》中提到的哲学家、文学家有几百人,包括荷马、卡夫卡、荣格、鲍勃·迪伦、尼采、莎士比亚、田纳西·威廉姆斯、安德烈·莫洛亚......相反,我们在国产电视剧或商业电影里,则很少看到类似的生活场景。

这是个微妙的对比。在我看来,这不是个体编剧间的表层差别,而是民族与民族对文学经典认识的本质差别。“文革”后,我们一直没有培养起公民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审美趣味。

在我们的大部分影视文化里,更多展现的是一个热气腾腾、金碧辉煌的物欲世界,是这个时代最表层最浮光掠影也最丑陋的缩影。由于缺乏经典文化的支撑和指引,这些影视剧显得如此肤浅可笑,我相信那些编剧大概连《红楼梦》都不曾读完过。而那些编剧也可能未曾察觉,经典文学对芜杂人性的探索呈现永远不会过时。

莎士比亚戏剧里丑恶的阴谋诡计依然在《纸牌屋》里续演;《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依然在当下有着不同阶层的翻版;我们甚至可以用《金瓶梅》里的淫靡世界来图解当代中国最微妙最隐晦的欲望......

奥地利思想家贝塔朗菲阐述艺术、诗、历史等人文现象时曾经说:“它们不是短期的、有用的价值,而正是自身的目标......当人这种可怜的生物带着动物的本能,在数千种压力下,在复杂的社会中疲于奔命时——能超越动物的也仅仅是这一无用性,这构成了人类的本质......”贝塔朗菲所说的人的本质,已然被国人漠视、摒弃。

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当人们远离经典而不自觉时,他们的内心会越来越粗糙,并对这个多维世界保持着一份可耻的沉默,同时他们对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正义缺乏必要的、完整的、切入肌肤的认知与反思。

其实许多当代欧美国家都异常重视全民阅读。我们已知的事实是:早在1997年,美国政府就掀起了“阅读挑战行动”,当时的总统克林顿亲自作了《美国阅读挑战行动报告》。2001年,布什政府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议案,指出“美国存在两个民族:一个能阅读,另一个不能”;

日本参众两院通过决议将2000年确定为“学生读书年”,2001年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法律》。在德国,历任总统都担任过“国民阅读促进委员会”的主席,其国民每4人中就有1人藏书200至500本,超过40%的德国家庭拥有“家庭图书馆”。俄罗斯则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制定各类文件、出台多种措施来促进民众阅读;

而在我们这个号称有着5000年古老文明的国度,2013年“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时,在网上遭到了不少民众甚至是知识分子的讥讽嘲笑。这颇耐人寻味。

此文为摘选,原文《我们为何还要阅读文学经典》刊载于光明日报(2014年10月17日13版),作者张楚,“70后”作家,其作品《良宵》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
越是有压力,就越需要文学

自改革开放开始,文学在慢慢边缘化,因为它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冲击。但这几年来,我觉得文学在慢慢升温,许多青年人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又慢慢地回到了阅读中——随着这么一批高质量读者的慢慢产生,作家也在慢慢地调整自身。

当然,我也不那么乐观,毕竟今天电影电视对文学的冲击非常大。总之,我的感觉是:今天的读者是可以培养的,他们并没有完全被数字化、影视化所攫取。

这一代年轻人的压力是比较大的,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变成了实用主义者,因为生存的压力太实在,你没办法摆脱这种精神困境。青春期本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期,可就在这么一个宝贵的时期,年轻人却被各种实用主义的要求压倒,这确实很可惜。

不过,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艰难之处,在当下,年轻人被各种实用主义的要求所压制,但在我们那个时代,其实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束缚、禁锢。所以说,人活着,只要有一种精神需求在那,总会给自己留出那么一点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你是自己的,你是自由的。如果再没有这点空间,那么我们就彻底被压垮了。所以说,越是有压力,就越需要文学。

今天的年轻人和我们那时不太一样。我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那时电视里节目很少,自己只能拼命地找书、看书,因为那是唯一的、获取精神食粮的渠道,所以也不挑什么,小人书、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经典名著等,拿来就看。

今天孩子们获取文化产品的渠道确实太多了,影视、互联网、电子游戏等,对他们的影响非常非常大。在我教学过程中,发现今天学生们对阅读文本的兴趣确实减少了,尤其是读长篇小说。比如托尔斯泰的书,他们都觉得读不下去,当然,一旦读下去,他们就会非常喜欢,但小说的长度确实让他们非常困扰。

阅读是需要培养的,但我们的阅读培养显然有问题,我们中学时代的阅读都是应试阅读,不是审美阅读,不是一种自由的阅读,这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使孩子们的阅读变得非常功利、非常狭窄,这可能比影视和数字技术对孩子阅读的扭曲还大。对于这样的一种状况,我觉得需要老师慢慢引导。

文学使人变得非常敏感,要么愤世嫉俗,要么吟风弄月。很多人觉得,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文学是多层面的,它不一定会让人敏感。再者说了,敏感有什么不好吗?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有几分敏感,它使你去思考人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乃至整个人性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文学具有启蒙的作用。启蒙并不一定是光向善的,启蒙也包括让你直面你人性恶和黑暗,这也是一种启蒙。

今天年轻人自我意识非常强,但我认为,那是一种“伪自我意识”。比如在鼻子上弄个环,染上红头发,多自我啊,但其实他们在无意间陷入了更大的潮流里面,反而是更加从众了。真正的自我建构不是你在表面上顺从了某种潮流,而恰恰是你在内心是否对这个事物有真正的辨析能力。但在今天,要做到这点确实是非常艰难的。

我觉得文学最大的功能真的是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这个情感教育不是告诉你什么是真善美,而是它让你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度、多维性。这种情感教育对中国年轻人很有必要,对成年人也很有必要。因为我们以往接触的概念太单面化了,太植入我们的生活了。

读一本小说,可能就经历了一次人生,你对人生和人性的各种情感,都有了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它会使你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有某种辨析能力。读一本小说可能会使你神清智明,但能否帮助你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变得那么超然,那么有原则,我觉得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

但不论如何,读小说,读文学,都是一个特别美好的东西。这个美好不是说你变得更善良了,更理智了,而是你会在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次生命里程中,体验到了这个世界的全部,你会明白某种道理,即使你不明白,它也会给你带来一个五味杂陈的东西,这是非常非常珍贵的东西。

在我们的生活中,太缺乏一种对精细事物的辨别能力了,我们太容易把这个事物确定为一,确定为二。而确定为一,确定为二的时候,往往是非常简单化的确定。文学可以告诉我们,概念里面还包含了这么多令人头痛的事,这么多生命的细微之处,我们都应该考量到。

国外很多人从初中就开始阅读各种世界名著,是真的在读,不是为了考试。中国家长受社会功利主义影响,使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家长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健全丰富的人格,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落后,当你真正推动学生阅读时,他们又会站出来反对。

此文为摘选,原文《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刊载于中外文摘(2016年23期),作者唐山,也是70后。

< END >

编辑整理:正反君

(0)

相关推荐

  • 七句#人性 #语录,你觉得哪句对,哪句经典?#人生感悟

    七句#人性 #语录,你觉得哪句对,哪句经典?#人生感悟

  • 《又见莎翁》

    现在每年出版的图书体量很大,人们更多的是面临选择的困惑.对于喜欢文学的读者,在选择阅读文本时还应选择文学经典.文学经典是经过时代考验的优秀作品.莎剧显然已经是经典化的文本,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莎翁写透 ...

  • 28岁的时候颓废迷茫,每年阅读400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

    28岁的时候颓废迷茫,每年阅读400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

  • 6本书,改变你的人生格局

    当今世界最杰出的投资人之一.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曾说: "我认识的各个领域的智者都在不停地阅读--没有不看书的智者.如果你问问那些令你钦佩不已的智者,他们的阅读量都大的惊人.&qu ...

  • 现在就来改变你的人生吧!

    "Change your life today. Don't gamble on the future, act now, without delay." – Simone de ...

  • 哲思|这些习惯,足以改变你的人生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习惯,都是被设计出来的. 我们每天40%的行为,都是出于习惯. 可以说,掌控了习惯, ...

  •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人生感悟

    人有自信,才能有魄力,人有胆识,才能有本钱,人有规矩,才能有学问,人有别人没有的,减去别人有的,才能成长,改变自我,从减法开始. 人和人之间,是有规矩,界限,时间,付出组成的,但是也会因为一方不安,一 ...

  • 蝴蝶效应,命运莫测,这个视频或许会改变你的人生

    蝴蝶效应,命运莫测,这个视频或许会改变你的人生

  • 哲思 | 这些习惯,足以改变你的人生

    习惯,都是被设计出来的. 我们每天40%的行为,都是出于习惯. 可以说,掌控了习惯,就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愚公移山"先移走思维的惯性和惰性 当一个人多次面对同样的事情之后, ...

  • 这些习惯,足以改变你的人生

    习惯,都是被设计出来的. 我们每天40%的行为,都是出于习惯. 可以说,掌控了习惯,就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愚公移山"先移走思维的惯性和惰性 当一个人多次面对同样的事情之后, ...

  • 只要每天坚持做这5件事,改变孩子的人生!

    孩子所有的优秀品质.素养都不一下子就能拥有的,要靠生活中长时间点点滴滴的积累,就是每天做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情,长期坚持做,就能帮孩子越来越优秀. 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只要能每天做这五件事就能改变孩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