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熟,碾压了多少同龄人?| 心理成熟度评估
你会比同龄人成熟吗?
知乎有一个提问:“是什么造成了同龄人成熟度的巨大差异?”,竟然有1.3万人关注。
看来,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自己和同龄人比,成熟度差异那么大。
我也有过这样的疑惑,而且还是和一个比我小五岁的女同事。
同事小林刚入职时25岁,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比如说,她有次负责公司展台的销售,遇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小孩。那个小孩特别调皮,跑来跑去,不停地摸大厅的展示模型。我一筹莫展,客户的孩子,打不得,劝不听。
但小林拿出一颗糖,问小孩想不想吃,就在我以为小林会直接给糖果的时候,她对小孩说道:“你得先问问妈妈能不能吃哦。”
小孩乖乖地问了妈妈,经同意后才要了那颗糖。
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我却被她的成熟惊讶到了。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随便拿陌生人的东西”,却很少在给陌生人东西时,也这样替别人考虑。
除了与人相处,对待工作她也非常成熟。
老板分配的任务,一般人接到就去做,她会反复问几遍:
“X总,我复述一遍,您是要我做这件事吗?”
“我想了解一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我初步的想法是这样的……您有更好的建议吗?”
这些问题,很多人连问都没勇气问,她却不卑不亢,问完才去执行,遇到问题就反馈。
入职半年,她成了公司里业绩最好的那个。
我问过她,从大学出来职场也就2年,为什么比同龄人成熟那么多?
她说,我不觉得这是成熟啊,只是从小到大的习惯而已。
这就是有趣的地方,我们以为幼稚的人,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成熟得多。
而我们以为成熟的人,很可能是装出来的。
例如蒋方舟,被很多人称为才女。
7岁开始写作,9岁出散文集,12岁和余秋雨一起接受采访,24岁成为《新周刊》副主编。
在旁人看来,她应该属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一类人。
事实并非如此。
在2018年某一期《奇葩大会》上,她坦然,自己20多年来一直在讨好别人。
例如,和一些年纪稍大的前辈聊天,有时明明对方在胡说八道,她却回应,“你说得太棒了,再来一段”。
心里积累了很多不满,却不表达,因为害怕起冲突,害怕别人生气。
最严重的一次,是和男朋友闹矛盾,对方一直打电话过来骂她,她很害怕,对着电话足足道歉了两个小时,但这种道歉,却让对方觉得很敷衍。
于是,在挂完电话后,对方又不断打来。
看着满屏的来电显示,她又恐惧又气愤,却不敢打过去跟对方说一句:你别再打来了,我生气了。
为什么会这样?
蒋方舟说,从小到大,做什么事情,我最先想到的不是怎么让自己满足,而是别人怎么想。
有人说过,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再在乎别人的评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20多岁时的蒋方舟,并没我们想象成熟。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足够成熟?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足够成熟?
在心理学上,评估一个人是否成熟,有很多个维度,例如:
经济成熟:不仅仅指经济实力,更指一个人实现经济独立的信心。说白了,就是相信凭自己努力可以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心智成熟:如何看待自我,我们常说,真正的心智成熟,是接纳真实的自己,无论优点还是缺点。
交友成熟:能否维持自己和朋友之间相对平衡的关系,既不以自我为中心,又不一味妥协退让。
很多人对成熟的理解不是太狭隘,就是太表面,所以常常会做一些自以为成熟的事。
例如:
拼命追求独立,哪怕遇到困难也自己扛,不能麻烦别人;
遵循世俗标准,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如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人有我有;
在工作中和老板、同事闹矛盾了,明明很气愤,却告诉自己“对事不对人”,“不能带情绪”;
婚姻里隐忍求全,全身心为伴侣、孩子付出……
我们或多或少能察觉到这种所谓“成熟”的不对劲,但却说不出具体是哪里的问题,也找不到改变的方法。
武志红×看见心理以精神分析学派的“双位理论”为基础,结合美国心理学家赫威斯特的“心理成熟任务”学说,以及问题解决领域的相关研究结果研发出【心理成熟度评估】。
测试将从7个维度分析你的心理成熟度,长达21页的报告,让你真正意识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够成熟,以及如何有效改善。
愿你深谙世事,也拥有成熟的天真。
了解你的心理成熟指数
7大维度剖析你的心理成熟度
提供针对性心理成熟提升建议
点击购买,马上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