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最长的对联
日课│最长的对联
临近期末,晚上带熊孩子复习语文诗词,某日,我们抄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他问:妈妈,我很好奇,古人是怎么写出这些诗的呢?
我想了想,回答:诗歌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活语言,就好像今天我们写日记一样,是诗人们有感而发,古人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只不过,诗歌有比较规范的形式,讲究对称,讲究押韵。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话直接表达了诗人当下的状态。
小屁孩:哦,就像你们进京十年的姑娘。
我:嗯,对的。因为背井离乡,所以就会:每逢佳节倍思亲。
小屁孩:即使不是佳节也会思亲的,我就会时不时想姥姥。
我:所以这句诗里,“倍”字就用的特别好了,平时也是思念亲人的,但是到了逢年过节团圆的日子,就更加的思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应该是诗人的想象,离开家乡之前,每到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他就会和兄弟们一起爬山登高,每个人身上都佩戴着茱萸香囊,可是现在,远离家乡的诗人,只能通过回忆与想象,再度与兄弟们共度重阳。念起旧日时光,虽然此时此刻身体不能回去,但在心里,却和大家一起登在高处。
讲到这里,心里长长松了一口气,还好小时候就学过这首诗,不然,辅导孩子写作业,还真是蛮有难度的。
听我讲完这首诗,小屁孩儿好像想到了什么,从书包里翻出《声律启蒙》——这是学校老师指定的阅读书目,翻到最后一页,对我说:妈妈,我特别喜欢这首诗,你给我讲讲吧。
我一看,傻眼了。全诗如下:
大观楼长联
作者:孙髯(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