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唯独清代小说与众不同

2021-04-26 11:12

华人号:中国文化

每个朝代都有特定的艺术特色,我国文学界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清小说”的说法。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王安石曾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名“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形成的另一种文学形式,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为元杂剧,一为元散曲。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和舞蹈结合起来的形式。

明传奇是早期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是由宋元的“南戏”发展而来。明传奇作为明代戏曲的主体,它的繁荣标志着中国戏曲发展的新阶段。

那么,清代的小说有哪些艺术特点呢?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里提到的作品便是《儒林外史》,可以说这是中国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可惜在这部神作之后,后世的讽刺小说更像是批判性极强的“谴责小说”,已失去了讽刺小说之原貌。

提到清代小说,一定绕不过脍炙人口的《红楼梦》。在这部作品之前,几乎所有描写才子佳人的小说都是同一套框架衍生出来的,仿佛几千部作品都是一人写就。《红楼梦》则是此类小说中的一股清流,后世的优秀人情小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响。

要知道,在《红楼梦》以前,人情小说几乎被儒生定义为“狭邪之作”,难登大雅之堂。因此《红楼梦》的诞生,对于小说界而言无疑是转折点。

提起武侠小说,现代人往往会想到金、古,以及被誉为武侠接班人的孙晓,殊不知,早在清代武侠小说就已被推向高潮。一部《三侠五义》,一度让清朝的男人为之疯魔。

“如此笔墨方许作平话小说,如此平滑小说方算得天地间另是一种笔墨!”

大儒俞樾对《三侠五义》的评价可谓极为中肯,这也使得武侠世界逐渐成为中国男人向往的童话。自墨家提出“侠”的概念之后,《三侠五义》将“侠文化”无限放大,使之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文体。

文言长篇小说的诞生,更是丰富了清朝的小说史。继宋元话本之后,清朝小说家继承了“三言二拍”的文字形式,在小说中糅合了更多的元素。演义小说与传奇小说的发展在清朝达到巅峰,公案小说与武侠小说逐渐融为一体。

显然,各式小说的演变深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充分展现了文学发展的“规律性”。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小说家热衷于为名著续笔。

仅清人所作的《红楼梦》,便有三十多部,我们熟悉的高鹗版仅是其中之一。而基于《三侠五义》世界观所衍生出来的续作,更是多达五十多部,其中的《续侠义传》、《小五义》、《续小五义》等作品同样经久不衰。

与此同时,演义小说的发展再创新高,清朝时期的历代演义小说十分完备,几乎网罗了各个历史时代,亦不乏集大成者,如《隋唐演义》等。

在语言方面,清代小说可谓独树一帜。不同于此前的小说作品,清代小说的角色台词往往极具个性化,能鲜明地体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清代小说家的文笔更加成熟,在铺陈情节、推动发展、描写景物、刻画人物时已基本摆脱了前朝的陈词滥调,写出来的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这种精炼的语言,亦是清代小说的特色。

在笔者心目中,清代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聊斋志异》。自唐宋之后,小说的发展出现两大分支,一是文言小说,一是白话小说。由于相较于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更加“接地气”,所以这种文体在民间的传播速度具有压倒性优势。以至于文言小说虽数量可观,但流传后世的却不多见。这也符合了宋代文学家总结的规律:“话需通俗方传远。”

在白话小说相当盛行的清代,《聊斋志异》仍沿用深奥晦涩的文言,看似不够通俗,但却仍能在公众群体中造成不错的反响。《聊斋志异》之所以能与同时期的《红楼梦》等名著相媲美,就是因为作者蒲松龄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奇异思想,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出现实中的人生百态。虽然,作者笔下的世界光怪陆离,说的大多是花妖狐媚的故事,但这种笔法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悟,一部让人感同身受的作品无疑是杰作。

此外,虽然《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但它仍十分“接地气”,原因在于小说揭露了太多吏治的腐败之处,还将矛头指向了满清统治阶层。对于生活在吏治昏庸的满清的劳苦大众来说,这部小说所表达的就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蒲松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极大程度地贴合了世人的价值观。或许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聊斋志异》中隐喻的许多内容意义不明,但在当时这部小说在市面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