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鹏:邂逅的缘分
“十度春秋 风华正茂”我与27°黔地标的故事征文·天眼新闻文化频道
邂逅的缘分
生命中有些缘分似乎是上天注定的,比如我和贵州日报《27°黔地标》的缘分。
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内蒙古上班。远离家乡,关山阻隔,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为解思乡之苦,我养成了网上阅读家乡报纸的习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遇上了《贵州日报》。
我不仅喜欢阅读《贵州日报》上的新闻,了解家乡发展;我更喜欢阅读的,是文艺副刊,上面的文章,就像一股股清泉,滋润着远在异乡的我。
文艺副刊版面,每周五出一期,我看了上期,期待下期。有时候明知不是周五,但我还是禁不住上网去看看。
我从小就有个文学梦。在爱好文学的大哥的带动下,我初中时就喜欢写日记。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个习惯没有坚持多久就停了下来。
大学毕业后,时间较为宽裕,我重新拾起写作的爱好。写得多,看得多,就有了投稿的冲动。但又担心自己稚嫩的文字,贻笑大方,迟迟没有投出去。
但是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陆续选了几篇文章,看了又看,改了又改,自己觉得满意后,投到了副刊版面的邮箱,开始了忐忑的期待。
2010年2日26日,我从贵阳乘飞机去北京。候机时打开《贵州日报》,在“七色花”栏目,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虽然此前我在其他报纸上也发表过文字,但能上《贵州日报》这样的省级报纸,我心里不由得兴奋异常。
刊发的这篇文章叫《请水》。在我们家乡,请水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所谓请水,就是在大年三十的子时以后,去平时取水的地方舀一碗水,放在神龛上供奉。这大概是源于一种感恩大自然的朴素情怀吧。
《请水》发表于“七色花”栏目
此后,我信心倍增,思路也顺畅得多,心里有了底气,写起来也更有劲。一个多月后的4月2日,我又接到一个惊喜,散文《苦茶》在《贵州日报》上发表。
2011年,散文《照相》和《泡书店》陆续得以刊发。也就是在这一年,文艺版面改版,征求改版后的副刊名称。我也积极参与,思索了一段时间,终究没有想出来。
新创办的文化周刊,名为“27°黔地标”。27°,既是贵州的地理纬度,也是贵州的环境温度。再加上那红红的底色,整个设计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2015年,我再次得到《贵州日报》的青睐,文章《小城·书店》在《27°黔地标》刊出。这篇文章是我结合自身经历,描写我所在县城的书店发展情况,倾注了我对这座小城的感情。
2010年、2011年,在《贵州日报》上发表的四篇文章样报,因为保存不善,都丢失了。至今,我仍引为憾事,常常自责。
2019年,天眼新闻APP上线运行。我得知消息后,立即下载APP安装学习。相对于报纸,APP发表渠道灵活,发表时效性好,互动性强,用户体验良好。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经常举办征文活动,比如“创刊70年·我与《贵州日报》”主题征文、“2020,我的特别春节”征文、“'她’在战疫一线”三八主题征文、“冬游贵州”主题征文,等等。这些征文,只要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我都积极参与。平时的习作,我也经常往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投稿。
《苦茶》发表于“七色花”栏目
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19年底以来,《我的文学梦出发的地方》《最短的春节长假》《妻子的战“疫”》《水城天生桥》等10余篇散文陆续在天眼新闻文化频道刊出。其中《水城天生桥》经过编辑的精心润色,还在2020年12月4日的《贵州日报》发表。
如今,每天阅读天眼新闻文化频道上的文章,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读着上面的一篇篇文章,就像去会见一个个老朋友。等待一篇篇新的文章,就像等待一个个老朋友。
算起来,我与《27°黔地标》这份情谊,已经10年,算是她的老朋友。这份经历时间考验的情谊,还要继续下去。但愿老朋友越办越好,越来越有更多的新朋友。
注:本文原载《天眼新闻》文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