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个好母亲、父亲
怎样做个好母亲?
任何一位母亲,无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有出息的人。然而实现这一愿望的人并不多。很多孩子到后来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常人,极个别的孩子还会堕落成坏人或犯罪分子。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和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为了把孩子培育成才,我们认真研讨“怎样做个好母亲”是十分有必要的。
从优生学来说:一个称职的母亲在怀孕之前就要为生育一个好宝宝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优生、优养是重要的,它能为孩子成才提供“基础”的保障。优教(包括胎教)则是育儿成才的关键,本文想着重谈谈孩子一岁以后的教育。
一、做母亲的应当具有教育好子女的高度责任感。
从母亲说,为什么要有孩子呢?仅仅是结婚就要生孩子吗?或者仅仅是为生一个孩子传宗接代吗?不是的,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社会的一员,他和家庭,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孩子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家庭则是最初培育孩子的场所,所以教育好子女是家庭的重要任务。德国著名教育家福录贝尔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启发母亲……”可见母亲的责任重大。
从孩子说,父母既然给了他生命,就要把孩子抚养成人,就要培育他有良好的人格和较强的生活能力。让他们将来尽可能的过上幸福生活,这可以说是起码的要求。反之,孩子的品德不好,没有健康的身体和独立的谋生能力,不仅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人,将来还可能给孩子造成各种不幸和痛苦, 其中少数人还可能给社会造成危害。看一看社会上三六九等的人,作为家长你愿意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这不是值得思考的大事吗?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义务。这中间包括着多少深刻的内容啊! 作为一位称职的母亲,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尽早树立教育子女的高度责任感。
二、做母亲的应充分认识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特殊地位。
孩子是父母生的,因此身上也继承着父母的基因。父母双方同样都负担着教育子女的任务,然而母亲所处的地位更为特殊些。西方有位科学家,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期间,如果是一个行动懒散,好睡懒觉的人,他的孩子也将是一个近于贪睡而懒散的人, 细想这话是很有理的。孕妇睡懒觉,胎儿自然也只好跟着睡懒觉,久而久之, 孩子也就随妈妈习惯于贪睡和懒散了,可见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多么密切微妙。
其次,婴幼在儿哺乳期主要跟随着母亲,这期间母亲和孩子有着最初的、长时间也是大量的接触和情感往来,而这个时期正是孩子的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如果承认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那么, 作为孩子生长环境中的主体,母亲此期间的言行、情绪都会直接、间接的影响着孩子。这最初的深刻烙印,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所以, 孩子五、六岁前,母亲和孩子的感情最浓,她是孩子实际上接触时间最长的保护人和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者。因此, 母亲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此后, 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家庭其他成员的教育和影响也会逐渐增多、增强。
再则,母亲有伟大的母爱,母爱具有伟大的感化力量。但这种爱如果处理不好,则往往带来一定的缺陷。尤其对文化不高的母亲,这种爱往往表现为另种溺爱,它将成为育儿成才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总之,母亲这种特殊地位,要求她能依据自己有利条件,更清醒、更适宜的教育子女。
三、做母亲的要树立现代的育儿成才观念。
首先, 要树立把孩子培育成才的观念(包括身体残疾,但智力良好的孩子)。只要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都可以成才。而那种以为孩子天生笨,不是学习的料;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教育不了孩子等消极想法, 都是十分错误的。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教育家贝杰曼·布鲁姆和他的一批助手,历时五年,对一百二十多位超级明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那些出类拨萃人物不是天生的优秀,而是后天教育、锻炼的结果。所以说: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即使你文化较差,只要你是育儿的有心人,并能积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育人规律和方法,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其次,要积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伴随孩子大脑发育过程进行的教育,对促进孩子大脑发育,提高孩子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旧教育观通常是: 在孩子五、六岁,大脑已基本发育成熟,孩子相当懂事后才对其进行教育(至今许多父母还以为孩子要先到托幼园所和学前班去接受阿姨和老师的教育),这就又错、又晚了。
五岁前, 是孩子们学习的“黄金时段”, 若错过这个“关键期”, 损失就不可弥补。所以日本早期教育家井深大的口号是:“零岁开始,三岁已经晚了”这句话值得所有家长们的深思和重视。
第三,家长要充分重视孩子品德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人们已经认识到: 德育决定人的思想灵魂, 非智力因素决定人的毅力和进取心。任何人若不具备良好的品格,都是难以成才的。即使有超凡的智力,也不见得能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这问题已在全世界范围提出,所以, 绝不能对孩子只进行片面的知识、智力教育。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还要克服以家长为中心的陈旧思想,让孩子一切都听大人的摆布,把孩子培养成“老实、听话”的“小绵羊”“小大人”等做法。
近年,人们强调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因为创造力是推动一切事物创新发展的能力,这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母亲应当有民主精神,尊重孩子,启发和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性,使孩子善于思考和行动。当然这不等于盲目的以孩子为中心,在一切问题上都无原则的迁就孩子,放任孩子,以至把孩子娇惯成“小王子”“小皇帝”那将严得影响孩子的成才。
四、做母亲的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母亲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更正确、有效的培育孩子。育儿成才是有学问、有规律的事,盲目乱教是不行的, 更何况在孩子成长过重程中,他们还会向你提出很多他眼中的问题,所以, 当母亲的必需努力学习育儿知识。我们承认: 提高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至少应多看些有关教育子女的书刊, 多学习和掌握些育儿成才的知识, 特别要多阅读些如何做个称职母亲的书籍。
古今中外,培育出优秀人才的母亲太多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孟母、岳母、还有郑母(欧阳修之母)、徐母(徐霞客之母);国外有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母亲 ……近代就更多了。读了她们的资料,将从她们的教子过程中加深对孩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增强教育孩子的信念, 同时也能从中学习、掌握更好的教育孩子方法,这对你教子成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母亲们, 孩子未来的命运掌握在你们手中,人类的命运也掌握在你们手中,把孩子培育成人,把孩子培育成优秀的人才,做一位称职的、优秀的好母亲吧!
怎样做个好父亲?
我国古训有“养不教、父之过”,古代封建社会是男权制, 那个时代不重视妇女作用,因此突出了父亲的地位,这话自然是不正确的。但是, 做父亲的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和义务, 也可以说, 当父亲的不能随意放弃教育孩子的责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父亲教育孩子,能增加家教中的男性性格因素, 即男子汉特有的气质: 阳刚、勇敢、坚毅……等品格。继承父亲的这种性格因素, 无论对男孩还是对女孩都是很必要,而这种教育不是母亲可以替代的。
在谈父亲如何教育孩子之前,有必要先谈谈父亲对孩子的态度问题:现在我们有少数当父亲的,强调工作忙,很少顾及孩子,基至以放手孩子为荣。这种把事业和教育孩子对立起来的做法是极不正确的, 因为教育孩子不仅是母亲一个人的事, 需要夫妻两人以及全家人共同的努力。又因为教育孩子成才, 不光是为了孩子和家庭,更是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大问题。所以, 当父亲的决不可以忽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依传统“严父慈母”的观念, 许多当父亲的在孩子面前, 总是板着面孔一脸严肃的表情出现。当父亲的以威严管教孩子,以避免孩子轻率的犯错误,应该说出发点是对的, 但这种威严应该是公正的、慎用的。对这种“父道尊严”也许不应盲目否定, 但专家告诉父亲们,仅有这一面是不够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 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甚至应当先成为益友然后才当良师, 想来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要想成为一个好父亲,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当父亲的应当有“望子成龙”的理想和信心。当然有少数人反对“望子成龙”, 认为孩子只要能做好“人”就可以了,这是不够的, 应当说目标定的有些偏低。不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 “望子成龙”把孩子培养成材、培养成优秀人才, 那才是每个家长都应确立的大目标。育儿“成龙”当然要比育儿做一般人难,可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所以是不能降低标准的! 考察成才者的家长,大多是对孩子抱有很大期望的人,有了较高的期望才会有具体的育儿措施,这对培育孩子成才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 当父亲的应当努力学些科学育儿知识。一切事物都有规律,育儿成才也是有规律的,只有按规律培育孩子,孩子才更容易成才,否则盲目施教,很难取得好效果,甚至发生不良后果。所以,当家长的一定要多读些科学育儿的书刊,还要多借鉴他人育儿成才的成功经验。
第三、当父亲的要以身做则,为孩子做出良好榜样。很难想象, 一个本身素质低下、行为恶劣的家长会带出好的孩子。
第四、当父亲的要舍得为育儿成才给予必要的“智力投资”。家长要为孩子从小多订阅一些儿童读物(幼儿画报、少儿书刊), 还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第五、当父亲的要挤出更多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活动、游戏。同时还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多的了解教育孩子, 更直接具体的帮助孩子。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使孩子成长发展得确实不错,这样你才称得上是个称职的父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家长有时候让孩子好好学习的方法根本就不对,或者根本就没有。家长经常的做法是,第一,恫吓。“你要不好好学习,你长大以后就掏大粪扫大街,你没前途。”这话一点用没有。第二,机械监督。只要孩子在屋里,甭管他写什么,家长就放心了。你过去看看,他写呢;你走了,他看别的书,要不就听音乐。等你一进来,他又在那写。很多家长犯这毛病,最后造成什么呢?这孩子不但学习没上去,还养成了拖拉习惯,每天作业要写三小时。再比如吃饭教训孩子,拿孩子跟邻居的孩子比,总说:你看人家孩子怎么怎么了,我告诉你……其实这些方法一概没用。 我觉得我们首先就得明确孩子良好的学习状况来自何方。孩子学习好,状态不错,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一般情况下是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学习动机,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动力。
对于孩子来讲,所谓动机就是需要,需要就是欲望,小孩学习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两个愿望,第一是求知愿望。今天老师讲的课很有趣,人原来是从水里来的,爬上岸,变成你和哺乳动物了。这孩子就想知道,他上课就认真听讲。第二欲望。什么欲望呢?成功欲望。今天老师课上表扬他了,或者他考试考班里第一,他还继续努力,下回他还争取考第一。孩子要努力学习,一个很重要的欲望就是成功的欲望,他受到表扬,他获得成功,他就高兴。从内在动力来讲,这是孩子学习的最本质的动力,别的都不管用。说你考第一,我怎么着,我给你点吃的,那都不能解决他根本的动力,学习动机特别重要。
第二个原因,学习成绩要好,最根本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中学的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太难的,实际上孩子们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你说“我这姑娘笨”,那是瞎说。学习成绩的好坏最关键的是看学习习惯,比如注意力、严谨的学习态度、紧张度、认真的精神,这一些都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
现在有些孩子成绩不好,上课他就没听,坐那儿玩,老师说什么都不知道。他不注意听,回家付出双倍的劳动都不行,而且他养成了坏毛病:他从来不认真听,他以后也不能迫使自己认真地做事。
第三原因,良好的身心状态。
比如说他没有压力,比如说他跟同学关系不错,等等。孩子因为小,他的情绪经常会受到一些影响,如果他的身心状况不错,那么他的学习状态就特别好。
孩子上课不想听、不爱听,他就是没兴趣,这个没兴趣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的可能是老师的问题,有的可能是同学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你没兴趣,肯定你学习的程度就差远了。很难要求每一个学生对基础课都感兴趣,但是只要把兴趣和成功的强烈需求结合起来,它就能够互长。他如果没兴趣,但是他知道这个很重要,听完这个就考第一,那么在成功强烈的需求下,这两者就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就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家长怎么辅导孩子学习呢?我认为家长只能做四方面的事,其他都没有用,骂孩子没用。
第一方面,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
有的人天天带孩子去办公室,大人们在办公室里胡说八道,这个孩子就学不好。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在屋里做作业,她自己在那里看电视,还咯咯地乐,孩子一会儿出来了,她就说:“回去,做作业去。”孩子想:我妈看什么呢?她乐什么呢?这最大的毛病是会养成孩子不能专心学习的习惯,这对他以后影响巨大。但不是说为了孩子你就半年不看电视,你可能需要的是认真地训练孩子集中精力的习惯。话要跟他说清楚,有的时候在训练的最早期,你就得牺牲一些。你认为非常有意思的电视,等孩子做完作业睡觉你再看,这是可以的。通过你的训练,让孩子逐渐能明确:我要尊重父母的娱乐需求,他们有他们的需求,我有我自己的。但是让孩子小的时候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是很难的,那么双方就可能需要互相妥协,慢慢形成这样的状态。你如果不注意,整天让孩子做作业,自己在那儿看电视,这对孩子内在学习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什么是好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应该满足这五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这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城市里很多家庭能达到,但是都不注意,不开窗户,屋子黑糊糊的。
第二个条件,安静,没有骚扰。你在外面看电视乐,那就是搔扰。有的爸爸从回家进屋就在电脑上斗地主,不下线,玩得高兴。孩子心里就想:你凭什么老坐那儿玩。所以这个没有骚扰,包括精神方面的,包括物质方面的的,包括很多方面。
第三个条件,有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合适的桌椅板凳。这是最基础的要求,保证了孩子身心的健康。
第四个条件,备有足够的文具用品。这个“备”不完全是家长备的,比如孩子坐那儿做作业,他就进入一种状态。孩子要对这种状态作好充分的准备,这对孩子影响特别大。
第五个条件,有放置个人学习物品的地方。孩子自己可以很整齐地放自己的学习物品,自己收拾。
第二方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家长要让孩子保持很好的身心状态,这是学习的前提。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有五个具体方法:
第一个方法,不给孩子过分的精神压力。切忌说:“你回去复习功课,这回考虑你要再考上次那样的成绩,你等着,你小心,等你爸出差回来,我告状,你看着。”经常妈妈管不了孩子,就说这话,这就叫过分的精神压力。或者说:“你今年期末要考不到多少分,你等着,压岁钱我一分都不给你;你奶奶给你的,我也都得没收。”这么说根本不管用,而且它无端地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第二个方法,保证孩子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那个晚上12点才睡觉,也做不完作业,第二天早上5点就起床做作业的孩子,他不可能有好的精神状态。
第三个方法,孩子每周一定要有固定的文体活动时间来舒展身心。要把这个作为制度,作为你们家的制度定下来。每周由父亲或者母亲带着孩子,比如到公园跑一次步,或者跟父亲在院子里踢球,放松心情。
第四个方法,在学习辅导中启发孩子自觉学习,不急躁,不替代。有的家长一着急就说:“笨死了,你都笨成什么样了,你看你。”这实际上真不管用,所以要不急躁,不替代。
第五个方法,用一切办法保证孩子在学习当中的轻松情绪。让他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轻松状态,这有助于调动他的积极性。孩子只有精神健康、身心健康,他才能好好读书。
第三方面,激发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动机。
你得让孩子自己去学,怎么激发呢?我介绍八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不断表扬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这个进步特别微小,比如上回他考倒数第三,这次他考倒数第四,这也是进步,这也得表扬。再比如上次他考60分,这回也考60分,但这一次他因为马虎扣的分比上回少3分,这也是进步,也要表扬。这对孩子来讲太重要了,鼓励孩子要具体,这样他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条建议,与孩子订立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家长不要动不动就说:这学期咱们努力,原来你考第20名,这回咱争取考前五名,前五名咱们就怎么着。这话没用,为什么?因为,第一,孩子的努力时间太长,孩子没那么大常性。第二,考不考前五名还取决于别人,这不是他能够做到的。所以要订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
比如孩子马虎,你就可以给他定一个目标,先以一周为限,两个人签一个协议:这一周如果你的作业没有因为马虎出现错误,那么你本来每周上网两小时,现在多给你半小时。其实孩子的思维很简单,他为了这半小时,一定就尽量不马虎了,这回他就不错了。这样训练一周,再一周,有三周的时间,他马虎的毛病一定就改了。
再比如孩子拖拉,一做作业就做三小时,你就跟老师沟通一下,看看作业量到底多大。如果老师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那你就从一个小时训练起,你可以承诺孩子,两周时间内只要他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错误率不能超过多少,你就给他什么奖励。
家长要承诺,孩子做到,家长就要做到。我主张家长和孩子都签上字,贴在屋里一张,贴在父母房里一张,大家都遵守。这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主动去改变自己的过程。他能达到,他获得了,他成功了,他快乐了,下回他还努力。你老说他笨蛋,他就真笨给你看,他就笨了。
第三条建议,鼓励孩子,让他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少揪“辫子”,多指出路。
第四条建议,帮助孩子分析纠正失误,切忌劈头盖脸的责难和挖苦。如果孩子这次考差了,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分析:你哪个地方不对?你的问题出在哪儿?而不要说那些完全没用的挖苦话。我记得小时候,我的班主任教数学,他老诬蔑我,还总挖苦我们班另一个同学,我印象特深。他说:“长得倒挺漂亮的,一肚子狗屎。”你想,孩子听了这话,能好好学习吗?挖苦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帮助他分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第五条建议,切忌过分挑剔和鄙视孩子的各种表现。所谓鄙视挑剔,就是贬低人格。很多家长容易犯这毛病,他们的口头禅就是“笨死了你”,这就是贬低人格,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的。
第六条建议,有计划地经常带孩子参观一些博物管、科技管,听一些音乐会,看一些演出。讲历史,讲现实,这会激发孩子对很多问题的兴趣,很多人的成功就在于不经意当中激发了他某一方面的兴趣。
第七条建议,你要有能力具体地直接地帮助孩子解决功课上的困难和问题,但不是替代他做。你要帮助孩子分析清楚他的问题在哪儿,帮助他解决。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情绪振奋,处于一种学习的积极状态,这样才能谈到成绩慢慢变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学习成绩上的飞跃。否则真的很麻烦,你也觉得累。孩子也觉得累,孩子整天情绪低落,你也着急。我开玩笑地说:你家里有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你算落着了。家里要是有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就急死了。但是家长使用的方法常常不对,不对就一点用都没有。
第八条建议,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培养?我介绍三个具体的方法:
第一,跟孩子一起订立做功课和复习的时间表,每天监督孩子完成。要让孩子每天在时间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复习好功课,下学后几点到几点干什么,几点到几点复习功课。你可以一月一月地定,如果孩子一个月坚定不移地做到了,那你要适当地奖励孩子,要实现承诺。
第二,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集中精神完成作业。这个一定要训练,特别是对那些马虎、拖拉、磨磨唧唧做功课的孩子。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一个月内,你要能做到每天回家做功课的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超过一个小时,爸爸就带你去看一场足球寒,你觉得可不可以?”孩子如果说:“不可以,我不看。”那可以让他提别的要求:“我不看,我要买一个好的游戏。”“行。”定下来之后,你看孩子能不能约束自己每天集中一小时把作业做完,应该能。这样经过一个月、两个月,你让他做三个小时作业,他也不写三个小时了。
第三,对于那些不能完成作业的孩子,家长在开始的时候要和老师建立联系制度,每天督促孩子当天完成作业。这段时间家长就咬着牙下功夫,天天督问,天天限制时间。但是同时,你一定让孩子能够得到一些东西来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你让他提要求,他做到,就实现他的要求,家长要给他一种期望。你如果说:“你就得这样,不这样我揍你。”这肯定不管用。
第四方面,培养、训练复习、预习的习惯。
这一点很重要,它能够帮助孩子把今天的知识和明天要学的融会贯通。有人说孩子提前知道明天上课要学的东西更不好,其实不是这样。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他有可能举手,因为他作准备了,但是他预习的书本的东西和老师讲的会有很大差别。逐渐地,他会用自己复习、预习的状态去对应老师的状态,这会提高他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另外,开始的时候,逐天询问孩子上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这会推动孩子养成理解的习惯。很多孩子说不清楚,比如他听了我的课,回家你问他:“今天老师讲什么了?”有的孩子就说:“老师就讲点小玩笑。”这是不行的。这就是理解问题,究意我讲的核心东西是什么呢?家长如果每天跟他进行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就能够帮助他抓住他上课听的核心东西了。这对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包括掌握知识至关重要,但是刚开始,家长得下点工夫,你要天天跟他讨论。
还有就是,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做作业的认真态度。认真做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品质,有的孩子特认真,有的就很马虎随便,那么怎么训练呢?你先别说他对错,就以他不因为马虎犯错为标准,不错就鼓励。
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方法,但是我个人认为,它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改变孩子学习的落后状态,都是有用的。关键是你要深下工夫,把这个工夫下到地方,避免没有用的、强制性的。我相信每个孩子的智力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家长努力,谁都能培养出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