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好书4月入围书目公布,33种新书等你来选!

2021年4月入围书目

(排名不分先后)

《世间文章》

黄德海

作家出版社

2021年1月

推荐人:项静

简介:选《檀弓》《史记·李斯传》及《赐南越王赵佗书》《轮台诏》等名篇精读,剖析这些文章连接的历史节点,猜想作者面对时代巨澜的心思,进而由文章,探索世间大道之通达,读之可拍案,可幽思,可佐酒,更可振奋精神。

白居易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所谓“时”,时空、时代、时势也。流传千古的文章,都不在于辞章,而在于历史语境里的人情、人心,在于人性既经受当时当地的塑造,又竭力跳脱此等局限,而成为叩问永恒的不竭元点。

《民谣》

王尧

译林出版社

2021年4月

推荐人:绿茶

简介:“我坐在码头上,太阳像一张薄薄的纸垫在屁股下。”

时间拨回至一九七二年五月。依水而生的江南大队,漫长的雨水终于停歇,麦子发酵味道笼盖村庄,暗潮涌动于日常。码头边,十四岁的少年等待着了解历史问题的外公,江南大队的人们等待着石油钻井队的大船,然而生活终以脱离人们预计和掌控的方式运行。少年在码头边左顾右盼,在庄舍与镇上间游走返还,在交织缠绕的队史、家族史间出入流连。他于奔跑中成长,于成长中回望,回望里,记忆发酵,生长。历史老树的黄叶,一片片落入《民谣》的故事和人物,飘扬,旋转,飞翔。

作者王尧为其首部长篇《民谣》准备了二十余年,藉此完成了他重建个体与历史之间联系的夙愿。他以故事中人与故事看客的双重身份,杂糅评点、抒情批判,岁月流逝中的碎片和碎片不断碰撞,显露出新的缝隙,而小说由此拼凑出一条真正能够进入历史的现实路径。这里有故事,但波澜不惊;它从历史走来,也脱胎于每个日常;散曲民谣中包裹着唱不尽的人事变迁与世情冷暖。《民谣》铺写一个少年的成长精神史,一个村庄的变迁发展史,一个民族的自我更新史。它以个体细微纤弱之小记忆,呈现时代的宏阔酷烈。

《受命》

止庵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杨庆祥

简介:《受命》是止庵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致敬《史记·伍子胥列传》和《哈姆雷特》的小说。这部作品关乎记忆和爱情,记忆来自既往,还没有退场;爱情指向新生,却无法生长。在这两个完全相反的作用力中间,是一个“日暮途穷”的复仇计划。男女主人公狭路相逢,一个怀揣着秘密,纠缠于噩梦一般的记忆;一个痴想着将来,一往情深灌溉着爱情。悔与憾从而在所难免,意外与紧张也就在情理之中。

止庵在小说中,充分展示了他刻画人物与描写日常生活的能力,通过对花木、商品、交通、服饰、饮食、展览以及建筑和新闻事件的精准搭建,为读者充分勾画出一个尚未命名的八十年代。依循人物的脚步,乘坐107路、44路电车,读者可以穿行1984-1986年的北京城:西长安街新华门对面的花墙还在,三元桥新建成不久,音乐厅还是个大基坑;《读书》《读者》杂志深受年轻人的追捧;胡同口有打双人床的木匠,也有推着平板车卖棉套的小贩,冬储大白菜堆得像小山。组合家具、泡泡纱床罩、世界名画挂历、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小说复原了一个真实的八十年代的北京。

然而时间永是向前,爱与记忆的一切,都要让路给滚滚向前的时代。小说中屡屡提及的深圳,正是风吹来的方向,人物浪花一般的上升和跌落,也自此有了分野。

《岁月的颗粒》

梁鸿鹰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陆梅

简介:《岁月的颗粒》是作家梁鸿鹰的全新散文集。作者落笔记忆的深处,俯拾幼时的经历,重返过往岁月中那些深幽清澈的秘境。从《遥远的奶妈和她的孩子们》《母亲与我的十二年》《夏季的爱与欲》,到《哦,那一年的高考与假日》《执子之手》《盈盈尺素》……可感知作者溯生命生活之河而上,寻心灵情感的写作之径。家庭往事、青春记忆、小镇生活、塞外风景,在时间的尘埃里,一切栩栩如生……

《声誉:我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

唐诺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刘忆斯

简介:人们在本雅明死后多年才一拥而来的那些赞誉和崇拜,要是能够分一点到他生前,本雅明就不必如此狼狈一生,也不用四十几岁就绝望自杀于法西边界的比利牛斯山区。当然,能救援他的不直接是声誉,而是声誉带来的可换得的东西:一些钱,或一本护照。诸如此类的故事还能想到许多,比方梵高,还有爱伦·坡。

声誉只是一根绳子,它本身也许毫无价值还带点做张做致,但它系着很多有价值的人和东西。唐诺全新作品《声誉》,这一趟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真正关怀的是声誉如今的模样和处境而已——由财富统治的世界和由权势统治的世界,哪一个是声誉比较困难的当下处境?

认定这是本小册子,把自己限制在一般常识层面上,用常识性材料工作。这回引述的书,像《瓦尔登湖》《基督山伯爵》《高老头》《环游世界八十天》等一般读者尽可能有印象的书。唐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努力把一个个四下散落的常识试着聚拢、连缀起来,填补其间的空白,尽可能夯打结实,并希望它们各自“回到”自己较恰当的位置上。

《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

周恺

译林出版社

2020年12月

推荐人:项静

简介:《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是新锐小说家周恺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十个故事,书写“肉身的堕落”与“诗意的纯粹”。

“那阵子,我的处境很是糟糕,白天去电台上班,稿子念得磕磕巴巴,总是被投诉,晚上又在家写着这么一帮无望的人”——推演自己未来的侦探小说家、聚会前夜突然失踪的杂志社主编、在公墓旁搭棚而居的流浪汉、以七个名字经历七段人生的伪装者……

这是一部在写作之初不考虑发表的作品,写给每一个困境中的你。“真正的自由必定是对自我的要求,与他者无关。孤独是困境,而自由不是,我们随常陷入自以为是的孤独困境中。”

《拳》

何大草

乐府文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年4月

推荐人:绿茶

简介:武林是一个传说,八十年代也是一个传说,在传说中寻找传说,是为青春。

《拳》始于一个深藏于心的武林传说和几次热血澎湃的校园比武,懵懂青年就此踏上寻访大师的未知旅程——隐姓埋名的茶馆幺师、天真憨厚的年轻姑娘、神秘莫测的问海禅师,谁才是所向披靡的武林高手?中国武术和西洋拳术孰强孰弱?手上之力与心上之力孰轻孰重?最终,一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比武上演了……

《春山》与《拳》,一文一武、一古一今,灌注了作者对青春、友谊、时代、家乡的怀想与回味,对武之奥秘、传统文化、人生选择的思考与领悟,点到为止却又回味无穷。

《迎面而来》

林东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年2月

推荐人:杨庆祥

简介:迎面而来的都是普通人,没有例外。你要很努力,才能成为他们。

林东林发现了一种独属于普通人的二次成长。年轻的泡沫幻灭后,普通作为本质的力量回归于每一个人。林东林笔下的人物是渺茫众生中的微弱一粒,面对各式各样的困局和危机,他们或沉默以待,或纵身一跃。而他们自己,在困局的解决和伪解决中,或是自我消解,或是自我赋形;或是面孔模糊,或是植根深厚。这里讲述的,是关于普通人成年以后如何继续长成的故事。

《谁在敲门》

罗伟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推荐人:陆梅

简介: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长河小说。

生而为人,不可避免的是,在人生的某个关卡,会遭遇父母亲的离世。至亲的离世往往带来不可跨越的悲伤。

小说以“父亲的病”为导火索,采用定向爆破的叙事方式,将子女们的内心世界逐一炸裂,从得知父亲住院时的张皇失措,到病房陪护时的手忙脚乱,从选择放弃治疗时的迫不得已,到直面父亲去世时的追悔莫及,各种复杂微妙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兄弟姐妹间相同的悲痛和不同的难处,凝练成对生死、道德、人性的感慨与叩问。

继《饥饿百年》写尽“父亲”身为农民卑微坎坷、坚韧不屈的前半生后,《谁在敲门》以“父亲”的退场为切入点,“父亲”的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子孙辈悉数登场成为新时代的主角。大时代的洗礼悄然改变着每一个农民子弟,在道德与欲望之间如何坚守与自持?每个人在时代下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也将指证他们不一样的命运。

《在龙华跳舞的两个原则》

邓一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刘忆斯

简介:本书是当代作家邓一光的深圳故事集。12幅“深圳写生图”,12种不同身份,12段奇遇人生,探索着这个城市独特的灵魂与质感,也开掘出当下城市写作的深邃与宽广。问题学生、高级厨师、厂妹厂仔、景观设计师、程序员……这座崭新的城市,究竟包蕴着新移民和异乡人的多少梦想,又将裹挟他们去往何处?

《因死而生:一位安宁缓和照护医师的善终思索》

谢宛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张弘

简介:这本书,不是小说,也不是电影,而是一个个血泪交织的写实生命故事,一部临终关怀医生的工作手记。

面对死亡,那些不忍自己离世而让家人心碎的爱与拉扯,那些盘根错节、撕心裂肺的家族纠葛,那些一心以寻死作为解脱的孤独灵魂,都在谢宛婷医生专业又温柔、如同大海包容一切的医疗和应对中,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她以无比的勇气诠释着安宁缓和医疗的真谛,她坚定地接下病人交付到她肩上的担子,更坚毅地扛起与病人共同做生死决定的责任。她教会我们死亡永远都不是最坏的,因为死亡无可避免,人更应活得精彩。

《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

韩浩月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21年2月

推荐人:杨早

简介:这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作者最新创作的散文随笔集结而成。书名《我要从所有的天空夺回你》录自茨维塔耶娃一首波澜壮阔的情诗。全书共分为《望故乡》《一个被撕成两半的人》《远与近》《浪潮来临》四部分。

作者用审视自省的眼光考察城市生活中的精彩和迷惘,在不断思索的过程中回顾自己的思考模式和情感表达,描绘在历经种种摇摆和困惑之后,岁月沉淀呈现出的安稳和踏实。作者自认这是一本“甜蜜之书”,是长期积累之后的感悟与抒发,减去了冲动急躁,增添了温柔和厚,言之有物,韵味悠长。

韩浩月的随笔融合思想性与时代感,因而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征。他的写作风格带有强烈的都市化写作倾向,引领潮流的同时保证可读性,《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是一本根植于故土,抽芽于都市,开花结果于作者内心的冲突、自省和积淀的散文集。

《十九日谈:<古诗十九首>里的生活与英雄》

杨无锐 著  刘鑫 绘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年4月

推荐人:羽戈

简介:这是一本解读《古诗十九首》的私人札记。两千多年前,一众匿名诗人写下十九首五言诗,萧统编入《文选》,是为《古诗十九首》。后人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而今,讲诗人杨无锐涉世而来,重访古典,却发现我们只不过重复着《古诗十九首》里同样的心事:同样的思念、盼望、感慨、愤懑……同样的经历亲人久别、爱人背叛、中年劳苦、老之将至……

十九首原诗,十九则解读,十九个故事,十九幅古风插画,十九首古诗临摹,从古诗中观照自己,是为《十九日谈》。

《万水千山》

沈颢

浦睿文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刘玉海

简介:“我必须要去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和自己待上一段日子。”

这是一部写给艰难时期的人们的心灵疗愈之书。二〇一九年夏天,当沈颢“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抑郁的袭击”时,他来到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保护站,住在一只海拔接近五千米的集装箱里,作为志愿者驻扎下来,开启了与世隔绝般的山居生活。他每日清简,烹饪三餐;独自或与友人相伴,日夜漫游于山间和湖畔,看天光,听风雨,识花木、观鸟兽……他以种种方式,与自己相处,生活着,思考着,爱着,直面记忆的混沌与伤痛,静静等待内心的平和来临,同时将日子流水和性灵时刻记录下来,集结为这部写给自己的疗愈之书。

《滇池治水记》

冉隆中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杨庆祥

简介:该书是一部关于滇池治理的报告文学力作。十多年来,作者冉隆中先生一直关注着高原明珠——滇池。本书即是他长期观察和实地调查之后的沉淀之作,本书以滇池治理工作为主线,从滇池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形成演变为抓手,其将滇池置于昨天、今天、明天时空中进行审视,以宏大的视野从诸多层面对滇池治理进行梳理,从而以文学的笔触,通过严谨而不失活泼的文字,给人们呈现了十八大以来滇池治理的总体成效和突破性进展。该书可读性强,文学价值和现实价值兼具。

《天下英雄谁敌手》

刘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年4月

推荐人:项静

简介:本书是“刘勃说书”系列的第二部。

三国还未归晋,曹刘已成传说。故事流传千年,方有《三国演义》。解读三国的常见套路,是用史料纠错演义;本书反其道而行之,探究史实如何被大众审美和文人趣味塑造成型——犹如看见两位美人,是如何一步步化妆乃至整容的——这无疑是极有趣的。

厘清:三国历史的人物真相,史书文学的形象演变。

还原:锚定曹刘的历史坐标,茧剥人物的文学形象。

融合:人写的历史说得通透,写人的小说谈得到位。

《文物中的物理》

戴念祖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年1月

推荐人:张弘

简介:大家常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科技密码。

本书则以物理学各分支学科(力学、光学、声学、热学、电和磁)为纲,拣集与其相关的文物,探讨古人对物理知识的发现与应用: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的振动机制,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结构性力学设计……

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科学原理,发现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创造与智慧,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光时刻,让文物在物理中活起来。

《从黄山白岳到东亚海域:明清江南文化与域外世界》

王振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张明扬

简介:江南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人文精神风范与开拓创新意识,为社会经济活动带来深远影响。本书分为两部分,一是有关明清时代江南社会的文化现象,二是对域外世界的状摹与追寻。

“黄山白岳”是指皖南的徽州,也是作者三十多年来长期关注的区域,本书首先勾勒出晚明人文地理书写的复兴轨迹,并聚焦于皖浙边缘山区的社会建构,追寻历史劫难之流传,发掘年湮代远的相关记忆,聆听黄山钟鸣的世纪回响,关注波流披靡之中的苦乐异景,剖析“徽州朝奉”在江南诸多传奇之递嬗演化……

在明清时代,徽商自新安江东下,几经辗转进入长江三角洲,从那里开始,逐渐汇入浩瀚的东海,驰骋于东亚世界,三十多年来作者的研究,也是以“徽学”为起点,逐渐延伸至域外文献与东亚海域史的研究。

远引旁搜,质疑求是,既有近观细思,又有遥瞻远眺,既要遥望域外世界,瞻顾内外,还应追溯流寻源,较近距离地细致考察江南那一域旷野沃壤。

《文学如何教育:人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

陈平原

东方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杨早

简介:文学作为“专业”的魅力正日渐消退,而作为“修养”的重要性却迅速提升。当今很多人缺乏独立阅读、深入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与兴趣,而文学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环。

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多年来始终关注着文学教育的方方面面。《文学如何教育》是他三十年来对该主题的思考总结。在浮躁的快餐时代,文学应当何去何从?当下中国以知识积累为主轴的文学教育走入了哪些误区?学文学究竟有什么用?我们应该怎样学语文,怎样读书?就文学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书完整表达了作者的见解,为“文学教育”确立了宗旨、功能及发展方向。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杨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年5月

推荐人:绿茶

简介:《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是青年作者杨潇的新作,也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首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关于一个不无困惑的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

1938 年,“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 年,处在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 1600 公里长路。这是一次非典型的公路徒步旅行,不时要与大货车擦肩而过,但沿途山色、水光、鸟鸣、人语与历史上走在同一条路上的流亡者所见所闻渐渐重叠、交织,乃至对话、共振,一个层累的、被忽视的“中国”缓缓浮现。

《历史的概念向量》

方维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年2月

推荐人:羽戈

简介:本书是方维规教授关于概念史的文集,是《什么是概念史》的配套文本。当今研究知识形态和知识变化,概念史已经不可或缺;同样确定无疑的是,单凭概念史亦无法让知识的历史动力一览无遗。本书取名《历史的概念向量》,意在昭示概念的认识论之维和可能潜力,这也是借用数学名词“向量”的缘由;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很能在隐喻的意义上表示概念的视域、走向及其变化。概念的这种动态特性和能量,亦可用物理学中的“向量”(“矢量”)来形容:力,位移,速度,加速度,让人看到概念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或经验世界的加速发展和时代化,也是语言加速变迁的时期。此外还有概念对历史经验的阐释力,以及表现事实、改变事实的能量。

《再造金山:华人移民与澳新殖民地生态变迁》

费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刘玉海

简介:作为英帝国最偏远也最晚开辟的殖民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自十九世纪以降迅速沦为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的资源边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历史是世界史研究中基础非常薄弱的领域,本书利用环境史的新视角整合了之前零碎保存的史料,从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及生态变化的角度探讨澳新历史变化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国别史研究中重视政治经济话题,从而容易忽略地缘上较为次要的大洋洲区域史的局限。本书以澳新华人移民的经历与命运为线索,力求展现全球资本主义及西方殖民扩张中人口交流、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以及文化冲突之间的复杂互动。

《帝国铁都:1127—1900年的佛山》

罗一星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年2月

推荐人:刘忆斯

简介:《帝国铁都:1127—1900年的佛山》为罗一星成名作、博士论文《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扩展,围绕着佛山民间铸铁权及其成就与帝国体制对佛山的管理运作而展开。一言以蔽之,明清佛山城市是民间铸铁权持有发展的结果,佛山模式则是民间铸铁权与王朝体制融合一体的发展模式。

《战后日本国家认同建构》

田庆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1月

推荐人:张弘

简介:《战后日本国家认同建构》的思想资源主要由本土资源和外来资源构成,本书系统阐述了二战后日本在建构国家认同过程中是如何吸纳、整合、利用这些资源的。本书从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角度,考察塑造日本国家认同的主体——政治家、知识精英及普通国民,如何为突出和强化自我民族特性付出努力,又是如何依凭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外来思想资源为其建构国家认同服务。本书诠释和解读了象征天皇制在确立“自我”主体性中的作用,同时分析了作为“他者”的美国和中国等外来思想资源,如何有效地形塑战后日本的国家认同。

《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

许纪霖

理想国·上海三联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张明扬

简介:为什么现代化发展了,传统反而复兴了?认识传统,认识你自己,《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所展示的,是一张整体性的中国文化认知地图。

从纵向的时间脉络来说,讲的是中国文化的过去、现代和将来。从当下的问题意识反思中国文化的过去,从文化的传统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

从横向的空间结构来说,提供了一个打通千年历史、站在高处俯瞰中国文化的系统性框架,揭秘中国人的道德心灵秩序和社会政治秩序。

在这一张中国文化认知地图上,全书依次有所谓“天龙八部”——甲部(核心结构“儒家”)、乙部(互补结构“儒、道、法、墨”)、丙部(信仰结构“儒、道、佛三教”)、丁部(政治结构“周秦之变与宋元之变”)、戊部(社会结构“江湖”等)、己部(总体结构“共同体”等),前有导论部(“留在我们血脉里的传统”),蕞后是结论部(“中国文化的未来在哪里”)。

五千年的中国,处于同一条文化的生命线上,把握了这个民族的深层结构,也认识了你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从制造到服务:结构转型期的宏观经济学》

张斌

得到·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4月

推荐人:刘玉海

简介:像高收入经济体经历的那样,中国在人均收入达到门槛值以后,迈入了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期。

这一转型既反映在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性变化上,也反映在城市格局的变化上。例如:对制造业产品的消费增长越来越落后于对教育、医疗和体育文娱的服务消费增长,大量的劳动力、企业甚至城市面临淘汰压力;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竞争中获胜,大城市在城市竞争中获胜。经济结构转型还改变了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宏观经济波动从工业化高峰期的“易热难冷”转向了“易冷难热”。本书结合高收入经济体的经验,深入剖析了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及其面临的突出短板,重新审视了当前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主流观点,并提出了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作者还特别指出,应对经济结构转型,观念的挑战是我们需要直面的底层矛盾。观念是制度和政策的核心支撑,主流观念不变化,新的制度和政策调整就难以维系。观念是慢变量,时时刻刻都在细微变化,但是变化速度赶不上市场的变化速度。结构改革只能在观念和利益冲突的夹缝中找缺口,寻求边际上的突破。能做出结构改革当然好,冲突太大、时机不成熟的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智慧。

《钱大昕年谱长编》

李经国

中华书局

2020年11月

推荐人:羽戈

简介:钱大昕,字晓徵,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先生,晚称潜研老人,清代史学家、汉学家。钱氏学贯四部,著述满架,公推为一代儒宗,其一生行实主要见于手编《竹汀居士年谱》及其曾孙钱庆曾所编《续谱》,然多提纲挈领,过于简省,后人虽多有拾遗纠谬,所缺仍多。本书以《竹汀居士年谱》、《竹汀居士年谱续编》为基础,参照《潜研堂文集》五十卷、《潜研堂诗集》十卷、《潜研堂诗续集》十卷等谱主诗文集,又以公私所藏钱氏珍贵手札为补充,搜检钱氏逸文200余篇,手稿200余种,于文献材料的征引搜集上堪称完备。全稿以标题为纲,引证文献为目,并加以作者按语,所述起自钱氏出生(清雍正六年),讫钱氏去世(清嘉庆九年),以年、月、日编次,详细完整地展现了其丰富的一生,可为学者案头必备之书。

《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张笑宇

一頁folio·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张明扬

简介:历史学家只能等待重大事件发生后再去记录,但技术早已为重大事件在什么时间以怎样的形式发生埋下了伏笔。

本书以技术驱动为视角,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筛选出14个关键历史时刻,洞察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命运走向:

——弩,如何扣动了中国大一统的扳机?

——圣本笃会与现代资本主义有何关系?

——如何看待技术型制度与信念型制度间的差异?

——为什么说火枪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历史走向?

——为什么工业革命独独发生于英国?为什么“光荣革命”的意义不只是立宪革命,更是一场“技术革命”与“资本革命”?

——铁路的发明跟威权政府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机枪的发明如何让20世纪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核武器的发明如何改变“国家工厂”的模型?

——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机器取代了传统的基因进化,是人类进化的新形式,称为一种更高效地改变人类“性状”的方式?

——如何理解当下中国制造与世界的关系?

——为什么说在技术型社会中,人人平等,但技术专家却比其他人更“平等”,这是进入技术社会必然发生的事情?

…………

作者积十数年之功,依凭规模庞大的知识基座,以技术发生为经线、人类攀爬技术天梯为纬线,导演了一场文明演进的大戏。

我们总是过分强调精神与观念的伟大,却忽视技术对人类这一物种根本性的塑造能力。技术如同一道地平线,每增高一分,人类文明的图景就被改变一分;如今,技术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从未想象过的运行规模和层面,世界正在发生缓慢而坚定的转变,无论是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还是近代的启蒙运动先驱者,从未有人明确告诉我们该如何组织社会,如何与技术的力量共存,一切只能由我们自己摸索。

《徐冰》

王晓松、冯博一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人:杨早

简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徐冰从自身经验出发,以艺术的方式敏感地捕捉到人类思维所遇到的问题。他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独特智慧,使其成为当今世界的代表性艺术家。本书的主体内容依次由徐冰的创作动机和来源、九个系列六十余件/套作品的图文介绍,以及对徐冰艺术方法的综合性分析等三部分组成。附录中的索引则集中了有关徐冰作品、研究文章、出版物及个人年表等基础信息,便于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

这是迄今为止对徐冰的艺术最为全面的梳理,不仅囊括了对艺术界曾产生重要影响的代表作,还辑入了许多此前鲜为人知的各种作品实验、创作文献和思想片段。根据编辑框架所需并以观念的清晰表述为原则,编著者在大量中外文献中甄选出二十余位著名艺术理论家、思想史学家、策展人与徐冰本人的文章,在说明徐冰艺术创作相关问题的同时,又以徐冰的艺术为例,向读者描述了今日艺术的基本形态,以及艺术在扩展人类认知力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那些我生命中的飞羽》

鸟窝里的猫妖

商务印书馆

2021年3月

推荐人:张劲硕

简介:作者在本书中以自身的经历为线索,讲述了自己如何与鸟类一步步地结下不解之缘,每篇文章都以一个物种为主线,介绍了一些鸟类的基础知识以及作者与其有趣的经历,介绍了自己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成长。另外本书还是一本关于不同鸟类救助方法的工具书,作者在每一篇中都以自己的救助经历为例介绍了一些针对性的救助方法。作者的行文生动有趣,在保证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基础,同时又让文字充满了人情味,是一部难得的本土原创自然科普类书籍。

《与蝠同行:蝙蝠 自然与人》

陈民镇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年1月

推荐人:张劲硕

简介:蝙蝠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大家族,世界上有1400多种蝙蝠,它们的形态和习性各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少人对蝙蝠心存误解,将蝙蝠妖魔化。其实,误解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蝙蝠知之甚少。为了普及蝙蝠知识,消除大众对蝙蝠的恐惧,本书讨论了蝙蝠的演化历史、种类区分、生理特征、生活习性、与病毒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在世界不同文化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生态链中的特殊地位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吸收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蝙蝠作了全面、综合的介绍。人与蝙蝠的关系是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的缩影。从蝙蝠入手,本书还讨论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阐明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意义,对不科学的生态观和饮食观加以辨析与反思。

本书希望引导读者正确认识人类与蝙蝠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关系,并树立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生态观以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理性地对待蝙蝠以及其他野生动物。

《植物的反击:重构自然秩序的食虫植物》

李峰 张兴

商务印书馆

2021年2月

推荐人:张劲硕

简介: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虫吃植物天经地义,其实不然,植物捕虫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植物的反击:重构自然秩序的食虫植物》就是一本介绍人类认识这一自然规律的书。书中以捕蝇草、猪笼草和茅膏菜等食虫植物为对象,梳理了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各个时期的科学家们认识、探索、研究它们的过程。这里面不仅有食虫植物原理和机制特点的介绍,更有人们围绕着食虫植物所产生的观念和思想上的冲击及转变。此外,如达尔文、胡克、林奈、华莱士等科学大家参与研究的这一过程,亦代表了科学精神和科学发展的历程。

《喜鹊窝》

海飞 著  杨鹁 绘

青岛出版社

2021年1月

推荐人:陆梅

简介:这是一本极具现实意义的原创绘本力作。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风沙漫天的大西北,讲述了一个“沙进人退、人进沙退”的动人故事。作品构思巧妙,小中见大,以孩子感兴趣的喜鹊窝为入口,小主人公沙娃和白杨树上的喜鹊们是好朋友,他一直想知道喜鹊窝里面到底长什么样,却一直没有机会。最终沙娃在被沙尘暴摧毁的白杨树下满足了好奇心……令人惊讶的是,鹊飞蛋打的窝中还残留着生命之水。大自然以柔情与狰狞的双重面目给沙娃上了一堂生命课。本书叙事简洁有力,画风大气,绘画与文字交相融合,大西北的风光、自然的伟力、人情的朴素与温暖都得到了出色表现。小视角大格局,引发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既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只有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安宁美好的生活。本书是一首唱给自然和人性的优美赞歌。

本期书评人:

刘忆斯、陆梅、绿茶、项静、杨庆祥、杨早、羽戈、张弘、张明扬、张劲硕、刘玉海

特约编辑:

Sueveanna Liu

策划人:

王姝蕲

华文好书

ID:ihaoshu23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