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社会学》|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DAY5

2021年1月25日

第五天打卡

🦜

🕊

  #阅读任务:第五章+结语#  

  #阅读问题#  

1、个体主义和制度化的个体主义分别的含义和关系;

2、请从个体主义的视角思考「代孕」的合法性问题;

3、总结全书关于个体社会学的论述逻辑以及涉及个体社会学各个方面的因素。

🦜

🕊

  #班女士的读书笔记#  

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伍尔夫用500英镑和一处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讲述了女性何以才能获得自由,摆脱男权制社会的「传宗接代」「家务操持」中获得个体精神和物质的解放。

「智力的自由全靠物质环境,诗又全靠智力的自由。而女人历来是穷的,并不仅是二百年来,而是有史以来就穷。女人比希腊奴隶的子孙的智力的自由还要少,所以女人就绝对没有一点机会写诗。这就是我所以那么注意钱和自己的一间屋子的理由。——援引自《一间自己的屋子》弗吉尼亚·伍尔夫,其被称作是女权主义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

这种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完全的自主性掌握」也是在「个体主义」思想中的极为重要的「对个体的支配能力」的体现。纵观整个第五章的论述,马尔图切利和桑格利两位作者好像终于放下了他们惯以用之的深邃和充满学术思想的词汇,给出了更多的文学、现实案例加以解释「何为对个体的注意和关心」。

以现实实际的角度来说,对自我的认知不仅来自于之前章节中所谈到的各类社会化、自我与他人的互动等方式做进行的相应的型塑,而是同时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制度化环境——例如「现代性的第二阶段——更少的规则束缚和更多的自由供给」对于个人的影响——这也是今天阅读中所提到的第一个问题——个体主义和制度化的个体主义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个体主义是指所有从个体角度出发的对于现实情境的思考,是关注个人命运、内在发展和外 在呈现的独立性、自主性等多个方面的思想体系,例如个人的自我身份建构、个人和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个人是如何在社会中得以生存等等;与之相似但不同的是,虽然都是最后落点在「个体」的角度,但是制度化的个体主义是站在整个社会视角之下,思考这种整体节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到了个体的呈现——例如第一章当中提到的,当个人脱离传统的共同体纽带之时就会更多地利用外在的事物——金钱、身份、地位权力等等——期望能够获得以往的稳定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代人总将钱、权挂在嘴边,作为追求的原因,因为在风险社会里,再也没有其他的傍身之物能够让其加以倚靠了)。

从制度化个人主义的这个视角再向前延伸。在美国华裔女性刘玉玲的采访中,她说自己的账户里永远有一笔「Fuck you money」,一笔能够让她有底气向那些令她感到不快和窘迫的人或事说一句「Fuck you」「老娘不干了」的钱,这就是外在力量对自我价值的辅助。而在#Me too中,大部分被性骚扰乃至性侵的女性,正因为必须承受金钱、权力对其的控制,无法从中脱身,才导致了非自愿性的性行为发生。遗憾的是,这种不平等关系却很难为「正在掌握着资源」的男性群体所理解,他们声称着「为什么不拒绝」「你可以拒绝」「明明是你情我愿」的口号来质疑所有女性的控诉。美剧《早间新闻》中,男主播米奇就是典型的代表,他难以接受为什么明明是「自愿」发生的关系最后却变成了强迫和要挟。从个体主义的视角去解释,正是因为制度性的压力促使女性个人无法充分实现对自我的掌控。

这样的思维逻辑换到我们今天问题中的「代孕」时也是一样的。「子宫」在被商业化和货币化的过程中,使得这一器官被迫与主体发生「割裂性」的分离,逼促「代孕妈妈」的主体意识无法再与其发生联结,不论是孕育还是生产,到最后见到婴儿的面容,这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只能是将其子宫变成了「客体」,变成了她自己无法再掌控的「体外化的身体器官」。

所以,讨论代孕问题的时候,除了伦理、除了家庭这样的社会概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从个体主义的视角中思考——人在其中发生了哪些迁移。

「人不是生来就存在的,人是需要在社会场景中不断形成的。我们常常以为,个人融入在群 体里,个人生活在家庭中,个人存在于社会的缝隙里,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个体是如何形成的,个体的意识会发生哪些变化,个体是如何认识自己的——这些看起来是心理学视角的东西,却正是社会学原本研究中难以企及的部分。」这或许就是个体主义到这里给所有阅读它的人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记——要明白每一个人,他们为何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最近一直在被讨论、被注目的B站UP主「墨茶」。很多人为他悼念,为他悲伤,但是同时,也有人不断地发出质问:

真的吗?中国现在还有会被「饿死」的人嘛?

这就是书中讲到的位于福利机制和工作之间的「默认的个体」——“落入就业市场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夹缝’,最终变得身无分文,朝不保夕”(第五章 第185页)。

草根究竟要如何被看见?在集体中的个体会有哪些可能?整个社会流动和阶层变化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怀念墨茶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思考,之前呢,在之前我们的目光为何难以企及这些群体;在之后呢,这些群体的生存环境、生存境况,会不会因为热度的消失而再次落入边缘和黑暗之中?

在第五章的最后,两位作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对此我们必须深知,伴随个体化而来的恰恰是当今社会不得不面对的矛盾和冲突;正是以个体化为信仰,人们才会质疑组织制度中的那些集约化措施;正是以个体化为信仰,人们才会始终不懈地追求本人的解放;也正是以个体化及其应许的光明前景为信仰,人们才会积极地改变资本主义和保守主义为根基的旧秩序,从而向关注个体、尊重个体的新社会迈进。」

到这里为止,我好像终于明白了「个体主义」的价值,明白了「个体社会学」的研究意义。它不仅是一次社会学研究视角的转变,更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对社会学科关怀的加持。

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形成,不断地发展,正是个体在其中流动、演变。关注个人,关注 他们是怎样成长的,关注他们的价值。我在这本书中,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为何会成为现在的样子,更迫切地知悉了现代社会的运转规律,更明确地懂得了,他人和自身的关系。

社会学的价值,传播学的意义,所有的这一些总和起来,或许就是那些理工科无法触及的人文社科的感动,

是点点星光流动的感觉。

最后,

愿墨茶这个孤独的个体能在天堂,得到很多很多的草莓,有疼爱他的家人,有关爱他的朋友,有每一个冬至都能吃上的饺子。

#《个体社会学》完#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