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温轩丨画书
画书
作者:王温轩
画书,又叫连环画、小人书。是70、80后们在那个年代里精神文化食粮的时代产物。
那时候没有电视机,没有VCD,更没有手机电脑路由器,好多的知识来源除了书本还是书本。之所以,在那个年代里,画书自然就成了我们炙手可热的文化珍品了。
我的初中生涯是在沙集乡街东一里,路南的沙集中学那个大院子里度过的,这里离乡新华书店也就里把地,每逢放学午间的时候,我都会时不时地要到新华书店走上一遭。其他的柜台我很少逗留,驻足最多的就是摆放画书的那块地方了。
隔着厚厚的玻璃层,我会深深凝望许久那些能够吸引我眼球的名字各异、画面新颖的画书。
我是这里的常客,每次去的时候,站在柜台里面的陈宗田叔叔摆手给我打招呼,因为画书是可以预览的,我都是叫他给我拿来这本看看,拿来那本翻翻,他都是不厌其烦的招呼着我。内容看个差不多了,我最后还是选择还给他。
因为兜里没钱,我只有一次次的放弃心中心仪的那一本本……
终于有一天,在我放学的时候,厂叔拉住了我,“今个中午我给你父一起去赶集去了,我们在新华书店卖了一本画书,我还没看完呢,我看完了就给你,”他笑着跟我说道。”是啥名字的画书,多少钱买的?”我高兴的手舞足蹈起来,”蔡文姬,两毛六,别急,看完我就给你了。”
第二天上学,他把那本画书给了我,我手里有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画书了。我从此也就成了一个拥有画书的人了。
在班里,只有家庭条件富裕点的同学,手里才拥有几本自己的画书,大多时候他们会互相交换着欣赏,只有在他们之间传阅久了,我也就自然挨着了。
有一次,我借了同学贺显瑞的一本画书,在他问我看完了没有的时候,我才想到没有还给他,急忙从书包里翻来覆去的寻找,急得我满头大汗,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了。
实在没办法了,我只好对他说“真的找不到了,等我攒够钱了,买一本再送给你”。
贺显瑞看我垂头丧气的样子,无奈的笑了笑,“都是老同学的,丢就丢了,咋能叫你买哎,等你有了新的了,先叫我看就行了。”
他虽然这样说了,我的心里还是有一种酸楚的味道……
“铛铛铛,铛铛铛”,后勤桑老师敲响了上课的铃声,我们都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目视着黑板的方向,语文老师贺生志拿着教科书走进了教室。
“今天进行的新课是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请同学们认真听讲。”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正在讲课的他忽然戛然而止,眼里放射出一种愤怒的异样!
“刚才是谁在下面乱翻腾啥的,自觉站起来,不然别怪我不客气了!”
班里一片寂静,静的连掉根针都能听见!
贺老师看没谁吱声,他从讲台上走下来,朝每个人的课桌抽屉瞅去,我坦然自若的看着自己的书本。
他在我的座位旁停了下来,伸手从我的抽屉里拿出来一本画书,我顿时惊恐万分,天哪,我的抽屉里怎么会有一本画书呢?
“上课时间我在上面辛辛苦苦给你们讲课,而你却在看画书,这是对老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也是对全班同学的不尊重,你这样做能对得起你的家长吗?”
我木呆的站了起来,“贺老师,这不是我的,我也不知道是谁放我抽屉里了,我真的……”
“别说了,明明是在你的抽屉里,还能是谁的,首先你的态度就不行,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今天向你提出批评,以后坚决不能再犯类似错误!”
我真的冤枉了,但是我我也不能顶撞老师,就这样我被动的背了个黑锅。
后来,邻桌贺生友告诉我,那本画书是他怕被贺老师发现,放到我的课桌抽屉里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科技产品应运而生,画书也悄然的走出了人们的视野……
文/王温轩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温轩,男,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商丘市作家协会会员。学业有成后应征服役,历练于某武警部队,退役后供职于当地公安系统。自幼酷爱文学、写作、书法、文艺等,曾在人民日报、法治与新闻、网易、腾信、搜狐、新浪、顶端、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新农村月刊、木兰文学、金秋文学、河南党刊、河南青年报、河南经济报等新闻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