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至无而有有始未始

题文诗:

有始者;有未始也,有有始者;有未始有,

夫未始有,有始者也;有有者也;有无者也;

有未始有,有无者也;有未始有,夫未始有,

有无者也.所谓有始:繁愤未发,萌兆牙蘖,

未有形埒,无无蠕蠕,将欲生兴,未成物类.

有未始也,有有始者:天气始下,地气始上,

阴阳错合,优游竞畅,于宇宙间,被德含和,

缤纷茏苁,欲与物接,未成兆朕.有未始有,

夫未始有,有始者也:含和,而未降也,

地怀,而未扬也,虚无寂寞,萧条霄雿,

无有仿佛,气遂而后,大通冥冥.有有者,

万物掺落,根茎枝叶,青葱苓茏,萑蔰炫煌,

蠉飞蠕动,蚑行哙息,而其可以,切循把握,

而有数量.有无者也:视不见形,听不闻声,

扪不可得,望不可极,储与扈冶,浩浩瀚瀚,

而其不可,隐仪揆度,而通光耀.有未始有,

有无者也:包裹天地,陶冶万物,大通混冥,

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豪剖芒,不可为内,

无环堵宇,生有无根.有未始有,夫未始有,

有无者也:天地未剖,阴阳未判,四时未分,

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然清澄,莫见其形.

若光耀之,间于无有,退而自失.曰能有无,

未能无无.及为无无,至妙何从,及此.


【原文】
  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
  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未有形埒垠堮,无无蠕蠕,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
  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气始下,地气始上,阴阳错合,相与优游竞畅于宇宙之间,被德含和,缤纷茏苁,欲与物接而未成兆朕。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有有者:言万物掺落,根茎枝叶,青葱苓茏,萑蔰炫煌,蠉飞蠕动,蚑行哙息,可切循把握而有数量。
  有无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扪之不可得也,望之不可极也,储与扈冶,浩浩瀚瀚,不可隐仪揆度而通光耀者。
  有未始有有无者:包裹天地,陶冶万物,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豪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而生有无之根。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天地未剖,阴阳未判,四时未分,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然清澄,莫见其形。若光耀之,间于无有,退而自失也。曰:“予能有无,而未能无无也。及其为无无,至妙何从及此哉!”

【译文】

  宇宙有一个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未曾“开始”的时候,更有一个尚未有那“未曾开始”的时候。
  宇宙存在着“有”,也存在着“无”,还有未曾产生“有”、“无”的东西,更有尚未有那“未曾产生'有’、'无’”的东西。
  所谓“有始者”,是指生命积聚盈满而还未迸发开来,如同新芽萌发还没有清晰形体,蠢蠢蠕动,将要生成而未成为物类。所谓“有未始有有始者”,是指天空的阳气开始下降,地上的阴气开始上升,阴阳二气交错混合,互相流动在宇宙间飘逸游畅,承受着德泽的滋润和蕴育着协和之气,杂糅聚集,将要生成万物但还未出现征兆。所谓“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是指天蕴含的阳气还没有下降,地怀藏的阴气还没有上扬,天地间虚无寂寞,萧条幽深,模糊浑混,气只是生成后在幽深昏暗中流通。

所谓“有有者”,是指这时万物生成繁茂、错落杂乱,植物根茎枝叶,青翠斑斓、郁郁葱葱、花儿鲜丽,动物昆虫蠉飞爬行,禽兽用脚行走,用嘴呼吸,这些都可以触摸感觉得到,并可以数量计算。所谓“有无者”,是指这时的宇宙空间,视之不见它的形状,听之不闻它的声音,触摸不到它的形体,望而难见它的尽头,广大无边,浩浩瀚瀚,难以用仪器测量计算而与光相通。所谓“有未始有有无者”,是指这时天地包裹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向上畅通于混沌冥冥的宇宙空间;深远广大,无法弄清它的外部界域,深入微细,无法探明它的内部极限;没有四面八方的界限,但却有生产有形物质和无形事物的根源。所谓“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是指这时天地未开,阴阳未明,四时未分,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寞清澈,没人能见它的形状。就像光耀问“无有”,过后感到若有所失、神情怅惆地说:“我具有'无’的特点,而不能做到连'无’都不存在。要是能达到连'无’都不存在的境界,再玄妙的东西都不能及得上它啊!”

(0)

相关推荐

  • 张载对“形而上”的辨析及其天道本体的确立

    丁为祥 作为与帝制政权结合背景下再次崛起的儒学,宋明理学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即代表儒家超越追求之所谓理想人格的形成;其二,则必须为这种理想人格提供天道本体的依据,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了宋明理学超 ...

  • 三生万物之数理探讨之二

    老子<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玄之未玄,众妙之门:此者点名了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同时<金刚经& ...

  • 三界六道分为九类,人为主宰,异我为妖!

    天生万物,适者生存.人为主宰,异我为妖.茫茫岁月,漫漫虚空,我生故我在,抛一切尘俗,忘一切庸杂.天地悠悠,行我所好,妖魔鬼怪?罢.神精仙佛?罢.我为人,做自己心中所想,不问结果只问心.天地再大,挡不住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7道散德溢滑心浊神

    题文诗: 夫天不定,无载日月;而地不定,无植草木; 所立身者,精神不宁,是非无见.故有真人, 后有真知.所持不明,庸讵知吾,所谓知之, 非不知欤?积惠重厚,累爱袭恩,而以声华, 呕苻妪掩,万民百姓,使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8内修虚无外求失神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8内修虚无外求失神 题文诗; 内修道术,是故圣不,外饰仁义,真诚不知, 耳目之宣,而游心于,精神之和.若此然者, 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 此圣之游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9德衰不一朴散情伪

    题文诗: 及世之衰,至伏羲氏,其道昧昧,芒芒然也, 吟德怀和,被施颇烈,而智乃始,昧昧晽晽, 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于,天地之间, 故其德烦,而不能一.乃至神农,黄帝之治, 剖判大宗,窍领天地,提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0真情清静情通有无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0真情清静情通有无 题文诗: 故圣之学,欲返性初,游心于虚.达人之学, 欲以通性,于辽廓而,觉于寂漠.俗世之学, 其则不然,擢德搴性,内愁五藏,外劳耳目, 招蛲振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1性达情畅仁义自附

    题文诗: 虚室生白,吉祥止也.夫鉴明者,尘垢弗薶; 其神清者,嗜欲弗乱.精神越外,事复返之, 是失于本,求之于末.外内无符,欲与物接, 弊其元光,求知耳目,释其炤炤,道其冥冥, 是谓失道.心有所至,神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2真人虚静恬澹和愉

    题文诗: 真人之道,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 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非诱, 辩者非说,声色不淫,美者非滥,智者非动, 勇者非恐.真情所致,陶冶万物,与造化者, 自然为伴,天地之间,宇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3人神易浊贤必逢时

    题文诗: 夫目能察,秋毫之末,耳不承闻,雷霆之声; 人耳能调,玉石之声,而目不见,太山之高. 如是何则?小有所志,大有所忘.今万物来, 擢拔吾性,攓取吾情,有若泉源,虽欲勿禀, 其可得邪.今树木者,灌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4处便势利性遭命行

    题文诗: 然而不能,通其道者,不遇其世.鸟飞千仞, 兽走丛薄,祸犹及之,又况编户,齐民者乎? 由此观之,体道者不,专在于我,有系于世. 历阳之都,一夕为湖,勇力圣智,疲怯不肖, 之与同命;巫山之上,顺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6授而不授用而不用

    题文诗: 今夫万物,疏跃枝举,而百事之,茎叶条蘖, 皆本一根,条循千万.若有所受,而非所授. 所受无授,而无不受.无不受也,譬若周云, 茏苁辽巢,彭薄而雨,沉溺万物,不与为湿. 今善射者,有仪表度,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