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癌”字首见于《卫济宝书》,宋代东轩居士所著,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并最先加上疾病偏旁写成“癌”。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和《难经》中有瘤和癌的记载,包括: 筋瘤、肠瘤、瘿瘤、癥瘕、积聚、癌。

中医对癌症的命名是以“象”为依据的,例如“乳石痈、乳岩”属于乳腺癌,“舌菌”属于舌癌,“癥瘕积聚”属于卵巢癌,“噎膈”属于食道癌,“肝积”属于肝癌,“石瘿”属于甲状腺癌等。

中医认为,引发癌症发病的因素有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抑郁,饮食损伤,素有旧疾等,这些因素引起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从而产生气滞、血瘀、痰凝、热毒、湿浊等病理变化,结于脏腑组织,相互搏结,日久积渐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

现代医学对于癌症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及放疗、化疗等手段,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癌症自古即有,从中医漫长的历史经验中挖掘有效经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中医药通过对机体气、血、阴、阳水平,免疫、血液、内分泌等系统发挥整体综合调节作用,达到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 比如从“癌”字起源,有人研究,经过中医辨证,使用古人治疗外科痈疽的一些药方对癌症进行治疗,可以起到减缓或截断癌症的生长病程,甚至消减患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