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江三阜张氏
兰江三阜张氏
张氏始于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昊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祖居河北青河。联曰:弓力千钧东风劲,长空万里北斗明。
据《兰江三阜张氏宗谱》,张氏祖乃黄帝之孙,讳挥者,观弧星而制弓矢,因赐姓张氏,稽氏族之盛,罕有遇于斯者。
兰江三阜张氏,盖汉晋侯后也,侯生于韩,封于晋,自汉而下四世孙骞,以及孙孙子子派广支繁衍。在隋末,天下逐鹿,二十七世孙仲坚,知唐太宗必为中华,令主将身退,处海滨志不忘中国。晋子一人寓居浙江乌程,其他有奇阜之乡,此张氏肇基旧迹也。
五代梁季朝纲紊乱,五代后唐明宗时(926—933),入迁兰溪有名鞭,字鸿开,号天蒙居士,行六,为唐六府君,时职居内翰,见朝纲之紊,知国事已非,遂弃职远遁,托为庶民,适从湖州吴兴奇阜乡徙兰之深泽(今黄湓)隐居。时为唐明宗长兴元年(903)。
传及后世,宋代时,张鞭之子张旺生三子,长曰邑;次曰都;幼曰京。深泽之地水冲沙涨,斯际,张鞭之孙昆、季、惟三人分居于大阜、石阜、椒阜,各创居址,皆张氏乔迁世业也。
长子张邑娶大阜叶氏而迁居大阜,为大阜张村之始迁祖;次子张都仍居深泽,至宋理宗时,张都后裔(第十四世孙)张润之,号思诚,迁居石阜,为石阜岭村之始迁祖;幼子张京迁居椒阜,为椒阜之始迁祖。
在宋朝时,历多仕宦,叙不俱详。惟张思诚公,名标理学(十一世),著十咏,发明大义,中业为之一振。十二世古诚公官至尚书,族望始为之一著。
明万历年间,赵志皋为大阜张外孙。
又据《枫山文集》:
吾邑张氏其先出于周大夫张仲之后,世居陕,一迁于鄁,再迁于湖州乌程奇阜乡。五代梁季,始祖天蒙居士公职居内翰,见朝纲之紊,始卜隐于纯孝乡之深泽,耕读遗诗,卒葬里许茭塘坞。曾孙三人,伯迁大阜,季迁椒阜,仲乃旧址,卒附茭塘。至六世孙,讳后良,公婿于黄湓齐氏而家焉。其后又六世孙,泰三公因元季兵灭,而随迁石阜岭,此三阜之所由分也。
大阜分派传至七世樵公,不忘始祖迁至高塘。传至十八世磋公,所生二子珉与琪,珉公繁衍居住高塘,琪公迁居高丼。传到廿三世相公,立继本村汪良柱,改名世禄信三公,由此裔孙得繁衍。自十九世至今三十八世,历经十八代,人丁兴旺达八百余。
高丼张氏建基立业敦本堂,枝繁叶茂根基深。民国丙寅年(1926),吾祖张崇德,字永忠,行一千四百八五,同治己巳年(1869)二月十七日己时生,公元一九四九年七月终,其为扩建敦本堂后层,无偿捐献旁间厅基,族人为其立“此为务本”匾额。清时张永球,字樟球,行浙一千一百,道光甲辰年(1844)十一月廿五日辰时生,民国甲寅年(1914)八月廿五日丑时终,迁居诸葛井头胡;继后,张文标,(1905)年二月初一日午时生,又迁居诸葛井头胡。清时张土根,字永俊,行浙一千四百五十四,同治庚午年(1870)八月廿八日生,民国癸未年(1943)十二月初六日子时终,迁居建德王胜堂。张观棋,字名铨,行沛一千七百廿五,道光丙午年(1846)八月十七日戌时生,光绪癸巳年(1893)二月十九日申时终,迁居龙游三姑殿。张顺根,行浙一千六百七十六,光绪癸未年(1883)六月十九日未时生,民国甲申年(1944)六月十八日酉时终,迁居建德下田河。民国时张鸿溪迁居都心。
张昆,明初自兰溪深泽分居大阜张,复迁兰溪黄店里童。
张季,明初由兰溪深泽分居石阜岭,后复迁兰溪黄店张家。
张大泽,明代从兰溪石阜岭,迁居兰溪黄店邵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