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日课156丨小富靠俭,大富靠运,要开源,更要节流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荀子日课》第156讲。欢迎留言交流。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它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它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荀子·富国篇第十》02)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使国家富足的途径: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起来,并妥善贮藏余粮。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
依靠礼制标准来节约用度,依靠政策使民众富裕。节约用度,粮食财物就会有盈余;宽政善待民众,民众会富裕起来。民众富裕,农田就会肥沃且得到耕作;农田肥沃且得到耕作,粮食产量就会增长百倍。国君按照法令规定收税,臣民按照礼制规定节约用度。
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
这样,余粮就会堆积如山,即使经常烧毁,都会多得没有地方贮藏。君子何必担心没有余粮呢?
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它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
所以,懂得节约用度、使民众富裕,就一定会享有仁爱、正义、圣明、善良的名声,拥有丰富得像山陵一样的粮食积蓄。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只不过是贯彻节约用度使民众富裕的方针而已。
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
反之,不懂得节约用度、使民众富裕,民众就会贫困;民众贫困,农田就会贫瘠荒芜;农田贫瘠荒芜,粮食产量就还达不到正常收成的一半。
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它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
这样,国君即使想方设法侵占掠夺,仍将得到很少;如果有时不按照礼制规定节约用度,一定会背上贪婪搜刮的名声,还会粮仓空空穷困贫乏。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只不过是因为不懂得节约用用度、使民众富裕的办法。
《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
《康诰》中说:广大地庇护民众就像上天覆盖大地,遵行礼义道德就能使你得到富裕。说的就是这个啊。
小富靠俭,中富靠勤,大富靠运。国家按照节用裕民的办法,就能达到国富民强。个人开源与节流两条腿走路,保持过紧日子的意识,也能步入小康行列。
我们已经逐字逐句学习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家训《聪训斋语》《澄怀园语》《曾国藩教子书》。《荀子日课》《家塾教学法》正式开讲。
温故知新
日课温故
论语温故(全)20篇500讲
古本《大学》(全)36讲
涵泳诵读
家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