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七)

1955年,郭子直先生调入西安师院(陕西师大前身)任教。当时学校初建,校图书馆存书不能满足教学之需,急待充实,而国家百废待兴,上市书籍奇缺。先生爱校如家,急校方之所急,响应号召,于1956年8月毅然将祖上珍藏及自己省吃俭用、多方搜购的珍、善本书籍、碑帖、图书、刊物等七百九十三种计三千九百余册,悉数捐赠给校图书馆,不取报酬,不索收据,不求表彰。这些书籍被校图书馆妥善收藏,至今为教学所用。先生去世后校图书馆敬挽:“学广识博惠泽天下士,馈赠珍籍普济读书人”。郭先生治学之余更善书艺,其甲金古拙浑厚,似朴而雅;其篆籀舒缓自然,气象雍容。1985年夏,郭先生书赠栾继生老师“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句。

1961年夏天,胡小石先生过生日,全家为他祝寿。他见了家人,严肃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4个外孙,大的大,小的小,最小的躲在父母身后。胡先生见了哈哈之大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杜甫“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的诗句来,并说这两句是讲天真孩子常久分别后怕生的神态。沙公兴致一来,挥毫分别写下4首儿歌。第一首儿歌:“大萝卜,二斤半,顿顿张嘴要吃饭,小小船、自己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桥上等着我,大饼加油条。”第二首儿歌:“花生米,爱吃花生米,你爱吃花生米,就要会种花生米。拿锄头、去翻地,下肥料、播种子。春天种一升,秋天就收一斗花生米。花生米,快把干劲鼓起来。”第三首儿歌:“小百合,开白花,搭船过大江,来到外婆家,外婆见我笑哈哈,手拿扫帚来扫地,好像一条大老虎尾巴。”第四首儿歌:“咪咪猫、上高桥,红眼睛、绿眉毛。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见猫来,咕碌碌、滚下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百废待兴,书店里的字帖非常少,游寿先生经常把自己收藏的字帖拿出来,让学生观摩,需要重点临摹的,就让学生栾继生老师拿去复印。当时,复印的人为了节省碳粉,所以颜色印得非常浅,与今天的印刷技术相比,那字帖显得很简陋了,但是,这里面所饱含着的殷殷深情,是任何精美印本都不能替代的。1984年春,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学生书法协会成立一周年,举办了一次纪念展览,请游先生题词,先生欣然挥毫,写下“旦旦临池,期尔之成”八个大字。这个题词,一语双关,既可以理解为“每日练习,一年来你们取得了成绩”,还可以理解为“每日练习,期望你们走向成功。”巧妙典雅地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又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1981年春节,游寿先生回到故乡霞浦,取得重大考古收获。此前,1976年,《文物》载史树青先生文《日本国收藏的唐代一行等人的画像》言:“(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七月六日自日本肥田国田浦出发,八月十日抵中国福州长溪县赤岸镇海口。”空海和尚即是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入唐,福州长溪县赤岸镇海口正是游寿先生家乡。先生对此挂怀颇久,回乡后,邀请霞浦当地人士一同实地勘察,发现了唐代石槽和宋代小篆井栏石刻,又找到许多宋瓷影青碎片以及柱础、门楣石雕等文物。这一切都说明,赤岸村在唐宋时期是十分繁荣的。日本有关方面对此欣然认同,多次组织前来膜拜。如今,赤岸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大批游人参观。游寿先生因此被当地人深深敬仰怀念。游寿先生多次挥写杜诗“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以抒情怀。

1983年教育部委托陕西师范大学举办“古籍整理研究进修班”,由陕西师大科研处和古籍整理研究所共同承办,开设课程13门,授课先生均系当时学界及陕西师大的顶尖教授,如《古文字学》(郭子直教授)、《音韵学》(高元白教授)、《训诂学》(迟铎先生)、《历史地理》(史念海教授)、《唐宋文学专题选讲》(霍松林教授)、《先秦史》(斯维至教授)、《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明清文学文章选讲》(黄永年教授)、《中国古代哲学史》(师大一陈姓副校长)等,此外,黄永年先生还请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章培恒教授、中华书局主编傅傅璇琮编审开设《明清小说》、《唐宋卷子与敦煌遗书》课程。

黄永年先生自言上中学时就喜欢玩碑刻拓片。黄先生在《碑帖丛谈》中对自藏乾隆以前旧拓《爨龙颜碑》有论述,十分自豪地指出:这个《爨龙颜碑》用道光本(道光年间大学者阮元出任云贵总督,拓了送给金石鉴藏家刘喜海拓本)和它比勘,道光本比它损泐得较厉害的多至十五字,小小损泐的更多至六七十字,应是乾隆以前的旧拓。而且重墨精捶,字口清晰,正如启功教授在跋语中所说:“即使可考诸字不存,犹将称善本,况此诸字未损者乎!”有趣的是,这个名贵的《爨龙颜碑》乾隆以前旧拓,黄先生在西安只花了两元钱就买到手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活动很多。图书馆前面的亭子间摆一二张铺好毛毡的桌子,两棵树之间绑上塑料绳,写好的书法作品用曲别针固定在上面。卫俊秀先生、郭子直先生、史念海先生、霍松林先生、曹伯庸先生等老先生们经常给学生示范,来来往往的人驻足观赏。近十年,陕西师范大学一直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当今罕见。

1988年教师节,周齐先生即兴挥毫:“今知地球为梨状,何以深解传道授业解惑。”周齐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进行书法艺术创作,其书风潇洒飘逸,奇崛刚劲,挺拔秀丽,诚如先生自己概括的那样:“结构章法与世异,简策三分入木姿。但使毫端流注墨,印泥锥画自可期。”费新我先生在看到周先生的小楷后,叹为观止,题跋称赞。


(0)

相关推荐

  • 第十回:《笔底纵横龙颜悦》

    易经学说中的-----四柱八字,在此书中阐述得淋漓尽致,全书所采不只一家,内容非常丰富,是一部在阴阳五行,生展能为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此本乃故宫收藏本.2021年10月27日

  • 《柳公权皇英曲》古籍字帖

    《柳公权皇英曲》古籍字帖

  • 朝中措·龙颜悦

    朝中措·龙颜悦 文:逸涵 东风和煦暖南乡,谁恋海中央. 笑看风云舒卷,闲说世事沧桑. 宫商角羽,秦腔吴韵,满苑花香. 才叹英雄气短,又思儿女情长.

  • 《爨龙颜碑》高清字帖,笔力遒劲,意态奇逸!

    <爨龙颜碑> 书法风格独特 碑文古雅,结体茂密 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多变 <爨龙颜碑> ▼

  • #字帖分享# 民国石印本《爨龙颜碑》欣赏...

    #字帖分享# 民国石印本《爨龙颜碑》欣赏...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一)

    一 李瑞清藏一汉砖砚,上有"黄龙"二篆字,乃清人阮元旧物.内刻有"阮芸台校十三经之砚""阮芸台砖之二"等题字,墨池前有清人翁方纲单刀刻铭文,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三)

    一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碑质为沙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扬旗田村,并未引起时人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四)

    一 一九一九年秋,张大千往上海,经朱复戡介绍,拜曾熙为师.举行拜师典礼那天,张大千在"小有天"酒楼准备了两桌酒.邀请了不少上海书画界名人,如李瑞清.商笙伯.姚云琴.熊松泉等一起见证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六)

    一 1906年,李瑞清将多年积蓄捐出,加上地方富绅襄助,在上海创办短期的留美预备学堂,企望"送一人出国,将来救中国就多一个人的力量".1912年,李瑞清辞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职务.离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八)

    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江苏独立,一些达官贵人见大势已去,纷纷弃职逃遁.李瑞清却坚守学校,照常敲钟上课.总督张人骏敬其尽职,遂请其代理布政使一职.在城池被围期间,李瑞清利用职务之便,保全 ...

  • 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五)

    一 清道人以宗法北魏驰名.曾农髯则主南宗,有"南曾北李"之称,二人与吴昌硕.蒲华.高邕.王震.俞语霜.谭德钟并称"海上八怪".清道人去世时,曾熙作挽联:&quo ...

  • 刺络闻见录 书内有日文 欢迎阅读

    刺络闻见录 书内有日文 欢迎阅读

  • ​《边州闻见录校补图注》前记(赵永康)

    △2020年9月,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赵永康带领<边州闻见录>研究整理项目考察工作组一行到筠连考察相关工作.(方志四川) <边州闻见录校补图注>前记 赵永康 边州者何?西 ...

  • 《中西闻见录》述略

    <中西闻见录>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创办于北京的一份近代期刊.对其内容和作者的量化分析表明它以传播西方的近代科技为主旨,与其续刊<格致汇编>相统一.<中西闻见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