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195:重回诗教、礼教与乐教的传统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8.8)
诗书传家久,礼乐继世长。这是孔子教育的内容,即诗教、礼教、乐教。《集解》引包咸注说:
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也。礼者,所以立身也。乐所以成性。
兴于诗
诗言志,能兴起人向善的志向。温柔敦厚,诗教也。在传统文化中,诗教是最基础性的教化,几乎起到了宗教的作用。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说:
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著者之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
而徐复观更在《释诗的温柔敦厚》中阐释了诗教对我们文化性格和民族性格的影响:
温,是指不太冷,也不太热,柔,是指有弹性,有吸引力,容易使人亲近的柔和感情,敦厚则是富于深度、富有远意的感情。也可以说是有多层次,乃至无限层次的感情,这是从人格、思维方式而言。这也确实是我们的文化性格和民族性格特征。
立于礼
礼者,履也。礼侧重的是践行,是对人的言行举止的规范与引导,合乎君子的风度,使社会能井然有序,彼此和谐相处,《集注》有言:
礼以恭敬辞逊为本,而节文度数之详,可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故学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必于此而得之。
由于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禁锢及近代运动中传统文化的断层,如今不少人印象中的礼教还是吃人的,这是非常遗憾的。而在世风日下之时,礼的节制就显得尤其重要。这种礼不一定是古礼,只要是能表达内心尊敬,使人和谐相处的礼就是好礼。
成于乐
孔子对音乐的酷爱,我们在前面已经感受到了。儒家认为,乐不仅可以娱乐,更能教化。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人最终性情的改变,还是要靠音乐的力量。《集注》有言:
乐有五声十二律,更唱迭和,以为歌舞。八音之节,可以养人之性情,而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渣滓,故学者之终,所以至于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者,必于此而得之,是学之成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不知是否受孔子影响,他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个人一生至少要学一种乐器,还是有道理的。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传承经典 涵养性情
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