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怎样封神的

文 / 子

一生只做一件事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没有人知道韩信师从何人,更没有人知道他那出神入化的军事本领到底是如何修炼的,是无师自通,还是受高人指点?

史书惜墨如金,我们还真不能从里边找到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韩信很早就已经开始在琢磨兵法上的那些事,不然他也不会在举世皆浊的淮阴大街上被人当作一朵奇葩。

那是在衣不蔽体的时候,那是在食不果腹的时候,那是在受尽冷嘲热讽的时候,但韩信从没有因为外在的因素而放弃对兵法的痴迷。

那一把作为士的标配的剑被他当作宝贝一样随身携带。是的,人可以贫穷,但不能失了风骨,丢了骨气。

“胯下之辱”的故事如今小学生都知道,但我们都只停留在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理解层面。个人比较认同李开元先生在《楚亡》里边的看法:韩信之所以忍受了“胯下之辱”其实正是对他军事知识的实践

《孙子兵法.火攻篇》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用大白话说就是:君主不能因为火气太大而发动战争,大将不能因为心情不好而主动出击。形势有利的话就干,形势不利的话就算了吧。发怒是一时的,还可以阴转晴,坏心情也可以被时间治愈,但国家亡了,人死了,就娘希匹全完了。所以,英明的君主都会慎重,优秀的将军也会谨慎谨慎再谨慎。

面对屠夫的极限挑战相信韩信当时也是怒火中烧,但他是把《孙子兵法》研究透了的人,知道冲动会造成什么后果。所以,他最终选择低下头颅从屠夫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

众人都笑话韩信是个软蛋,但他们哪里知道,一个真正的大将从此诞生了。

▲韩信胯下之辱  【楚汉传奇  剧照】

当秦末农民起义的号角吹响之时,韩信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形势一片大好的项梁军中。虽然只是个郎中,工作无非就是拿着戟给项羽站岗,但他还是屡屡向项羽建言献策。

但项羽要听他的就不是项羽了。项羽对自己的军事能力相当自信,巨鹿之战的胜利更加重了项羽的自负,他至死都没有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怀疑。

其实韩信在项羽军中已经是属于中高层干部了。能经常见到项羽,还有机会给他进言已经说明了一切。

但他为什么还要离开项羽,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个人价值无法得到实现。韩信是那种有冲天之志的人。司马迁后来到淮阴采风时,看着韩信给母亲挑选的墓地都是一时默然。韩信在微时就有万户侯的梦想。

既然在项羽跟前无法伸展,韩信果断将目光瞄向了刘邦。沛公的江湖名声震天响,楚怀王都认为他是所谓的长者。看看他身边都是什么人,张良、萧何,哪一个不是当世的精英。虽然刘邦目前被项羽压着,但他相信沛公绝对不是一般人。

韩信果断跑到了刘邦的大营。是的,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但刘邦也不知道他韩信很能干啊。不知因为什么原因,韩信触犯了军法,竟然闹到了将要被杀头的地步。

前边十三个人的人头已滚滚落地,但韩信似乎还不想认命。当滕公夏侯婴经过时,他拼尽全力地大喊:“汉王的志向不是要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

夏侯婴被当场震撼,那就了解一下吧。这一了解不要紧,夏侯婴发现韩信真特么的是个人才。

夏侯婴赶紧将韩信推荐给了萧何,结果是萧何也受惊不小,原来汉军中还有如此人物。萧何后来为什么会月下追韩信,可见韩信的才能汉军确实无人能及。

“国士无双”是萧何对韩信的评价。并且萧何十分肯定:刘邦要想得天下,没有韩信,真不行

刘邦看萧何玩真的,也就不得不有所表示。在萧何的坚持下,他决定拜韩信为大将军。而且是斋戒、设坛、具礼,十分重视的那种。

是的,整个汉军都受惊不小。没人会预料到一个治粟都尉会突然成为汉军的统帅。

▲刘邦拜将  【楚汉传奇  剧照】

关于汉军的前途问题刘邦和韩信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历史将其称为“汉中对”。

韩信的想法归结起来其实就三点:

一、明出子午,暗度陈仓。子午道和陈仓道都出兵,但子午道属于配合;

二、申军法。按照秦军的军事制度整顿汉军。秦军军事制度的优越性在战国的大争之世已经得到验证。所以汉军采用秦军的军事制度不仅使军队战斗力大增,更加深了归降秦军的归属感。刘邦后来之所以能在关中站稳脚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汉承秦制”;

三、以天下城邑封功臣。用天下的土地来奖励开疆拓土的有功将士。刘邦最后之所以能得天下正是对“财散人聚”的实践。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当世英豪都是因为能在刘邦手里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才站在刘邦的队伍中。

以前的刘邦眼前是一片阴霾,和韩信谈话之后简直就是豁然开朗。那就这样办吧。

趁着项羽在齐地平叛的间隙,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明出子午,暗度陈仓,一举将三秦大地收入囊中。

这仅仅只是韩信神话的开始。

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拉锯时韩信将一份计划书送到了刘邦手中。大概意思是:刘邦在荥阳前线正面抗住项羽的狂风暴雨,韩信负责开辟北方战场,将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依次拿下,然后从后边直捣项羽的西楚老巢,最后在荥阳和刘邦混合,一举灭亡项羽。

如果刘邦是个鼠目寸光的人肯定会直接否定这个方案,既然你是军神,还是来一线与项羽干吧。但刘邦虽然带兵水平有限,却立刻领会了韩信这份方案的深刻意义。

还是从事情发展的结果来证明这份方案的伟大之处吧。

大家都知道,刘邦在荥阳前线是被项羽吊打,屡战屡败。打成光杆司令都是小事,有次差点连命都搭上了,要不是纪信假扮他出降估计后边都不会有什么汉高帝。

但是汉军的局面却是越来越好。原因就是,项羽举倾国之力来和刘邦决斗,但却一直陷在荥阳前线,进退不得。而刘邦呢,虽然很狼狈,但他的大本营关中大地却在萧何的经营下一片欣欣向荣。完了韩信还在北方战场一路高歌凯奏,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相继被韩信拿下。

刘邦还同时派出卢绾、刘贾在项羽的后方配合彭越给楚军找事,害得项羽有好几次不得不回家去援救。

项羽虽然很能打,但刘邦却是一步步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大包围。放眼天下,大多数地方都已经插上了汉军的旗帜。

项羽还有什么资本来与刘邦斗?败是必然的。

▲刘邦  【楚汉传奇  剧照】

重点说一下韩信的经典手笔“背水一战”吧。

韩信在拿下魏国、代国之后接着兵锋直指赵国。

面对赵国的二十万精兵韩信没有贸然出手,他静观其变,并撒出去大量间谍刺探军情。

井陉道路狭窄,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如果敌人袭击后方辎重,前方又是赵军的严阵以待,那么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重要的是韩信和张耳率领的数万汉军还是临时东拼西凑的一帮没有经过严格正规训练的乌合之众,用韩信的话说就是驱赶着一群农民在打仗。

所以就只能用战略、战术的高度来力压赵军。

当韩信得知陈馀并没有采用李左车袭击后方粮草前后夹击汉军的策略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韩信发出号令:“咱们打完了这一仗再吃饭吧。”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韩大将军。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如此之大,韩信竟然自信到如此地步,众人表示韩大将军脑子坏了。

韩信先派出一万汉军背水列阵。赵军望见大笑:“丫的,要学项羽破釜沉舟吗?”

汉军和赵军交手之后,韩信故意败退,与背水列阵的汉军合为一体共同迎战赵军。

赵军看韩信已经出动了所有汉军,索性也将全部赵军都投入战斗。汉军因为无路可退拼死力战,双方陷入胶着状态。胜负难分。

等赵军想退入营中休息时,蓦然回首才发现大本营已是汉军的天地。原来,韩信在开战之初就派出两千士兵躲在暗处,等赵军都投入战斗之后这两千汉军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赵军的大本营并插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战不能胜,家不能回,一时陷入尴尬境地。不,还有一条路可选,跑。于是,赵军将士在战场上展开了龟兔赛跑,汉军则成了猎人。

此战,韩信大破赵军,斩杀成安君陈馀,俘虏了赵王歇。

晴空忽然一声霹雳,韩信二字瞬间让天下诸侯一哆嗦,包括他的主子刘邦。“井陉之战”是韩信的成名之战,韩信突兀地由默默无闻到瞬间被天下诸侯刮目相看。

战后,众人疑惑的眼神齐刷刷指向韩信:“大哥,咋这么神呢,还真没耽误吃饭。”

韩信微微一笑:“不过是'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罢了。”

没有人意识到,韩信的出奇制胜其实是那突袭赵营的两千士兵起了关键作用,更没有人知道韩信在战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陈馀采用李左车的建议,那么韩信压根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韩信是在得到陈馀没有用李左车计策的准确消息后才下定决心决战赵军的。就像前边打魏国之前,他是在得知魏军没有用周叔为将之后才毫不犹豫大展拳脚的。

当年的“胯下之辱”一辈子都在影响着韩信,万不可因为冲动而坏了大局,一定要忍,等机会成熟了再出手。

所谓英雄惺惺相惜,韩信在开战前就明确要求:“李左车,必须见活的。”

战后,李左车也最终被韩信的赤诚之心感化从而向韩信建言献策。

▲李左车  【楚汉传奇  剧照】

韩信采用了李左车养兵蓄锐诱降燕、齐的建议。因为他明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在顺利降服了燕国之后韩信又发奇兵灭了齐国。

项羽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的地盘已经很有限了。虽然楚军和汉军进行了短暂的和谈,但项羽最终是难逃被灭的命运的。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只是老天将项羽的终点选在了垓下而已。

“垓下之战”,刘邦那六十万军队的指挥核心依然是韩信。

韩信彻底被封神了。为何?

因为韩信术业有专攻,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军事强项,他也从未因为自己的战无不胜而洋洋得意,他一生只做一件事,他成了专家,成了赢家,成了世人眼中的战神。

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看完记得点个“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出走半生,韩信还是当年淮阴大街上的韩信,一点没变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参考文献:
司马迁著:《史记》;
李开元著:《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