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才原创丨孤鹤横江雪浪飞——大江东去漫说东坡赤壁

孤鹤横江雪浪飞

——大江东去漫说东坡赤壁

文/张荣才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苏轼 《后赤壁赋》

从中学时起,我就对《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赤壁之战》等名篇怀有浓烈的情感,文中许多重要的章节都还记得,个别段落,还能完整地背诵下来。年龄一大想的就多了,但我们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许多问题找不到答案,如赤壁是被战火焚烧留下的痕迹还是原本就属丹霞地貌?这里从什么时候就叫赤壁?苏轼为什么如此喜欢赤壁?上个世纪末,我有幸到过这里。经过实地考察和客人介绍,年轻时的疑问一下找到了答案。从此对这片古老的土地,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钦佩和由衷的仰慕之情……

赤壁由来与武赤壁

据资料介绍,相传汉高祖刘邦是赤帝子下凡,芒砀山斩蛇起义,开汉朝江山四百年之基业。汉袭秦制,在地名的命名上崇尚以阴阳五行、二十八宿的相互演化来钦定地名,其中“赤”色为上。汉高祖六年,此地当属湖北沙羡县管理,县令姓梅名赤,在任上他发现,很多地方连地名都没有,生活非常不便,于是就着手调查境内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汉时盛行以推演金、木、水、火、土和空中二十八宿对应地面的九州来分出星野,按星野分际,沙羡当属东南朱雀的翼星、轸星之间,但再细分,梅县令就拿不准了。正苦恼间,师爷献计说,此离沙羡不远,陆水南岸有个老道长名叫骆文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年龄早也过百岁了,堪舆学问非常了得,何不请他指教一二?梅县令闻听大喜,于是备上厚礼,说明来意,骆道长也很热情,随即摆开罗盘、八卦。经一番推演后,记下了地形,标注了名号,图上把沙羡县中央一山命名为金紫山,以金紫山为中心,按照东南西北方位,以六十里为限,分出四个距离相等的片,分别命名东为石坑、西为奎觜(zī)、南为柳林、北为赤壁的地名,这样,中国历史地理图上首次出现了“赤壁”一名。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在此发生决战,史称“赤壁之战”,自古被军事家列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经《三国志》《三国演义》以章回演义,名声鹊噪。

赤壁隶属湖北咸宁市管的县级市,北倚武汉,南临湘北重镇岳阳,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古称蒲圻。1998年6月,更名为赤壁市。因赤壁之战发生于此,所以史上称为“武赤壁”。

文赤壁亦东坡赤壁

北宋元丰三年,苏轼因“鸟台诗案”被放逐黄州,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起,姑且以假当真,乘一叶之扁舟,两游赤壁,在极度忧郁苦闷之中,纵情山水,放浪形骸,写下了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绝唱,黄州因此大放异彩。为了与魏、蜀、吴交战的武赤壁相区别,清朝康熙年间,在重修赤壁矶时正式定名为“东坡赤壁”,又称文赤壁,黄州赤壁,俗称赤壁公园。

东坡由来始黄州,黄州成就赤壁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县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北宋熙宁二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之职)议行新法,整顿吏治。在这种形势下,苏轼两次上书神宗,指责新法“小用则小败,大用则大败,若力行而不已,则祸乱随之”。之后,变法失败,司马光出任宰相,上任伊始,就全面废除了新法。此时,本与司马光交厚、当初共同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苏轼,又提出了和司马光完全相左的意见,觉得新法也有“利国、便民”之处,反对司马光“矫枉过直,一概废弃”的做法,致使司马光骂他为“王安石第二”。元丰二年,御史台谏李定、何正臣等收录了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所写的二三十篇诗作,上奏皇帝,说苏轼“触物及事,应口所言,无不以讥谤为主”,并以“包藏祸心,怨恨朝廷、谩骂新法”等罪名将苏轼逮捕下狱。后经神宗祖母曹太后,退职宰相张方平、王安石说情,加上神宗也爱惜苏轼的人才,网开一面,于元丰三年将苏轼贬官黄州,为团练副使,列八品,实际上是地方军事助理官员。但“不得签分公事”、“不得擅离居所”,和现在的“监视居住”差不了多少。此时,苏轼连家属和佣人已近二十口,一个八品“团练副使”岂能养活如此大的家庭?俗说天无绝人之路,黄州通判马正卿不忍袖手旁观,便疏通州府,将荒芜多年无人耕种的五十亩军用田借给苏轼,以解当下生存之急。因这五十亩军田地处黄州的东坡,苏轼由此便自号“东坡居士”,苏东坡之号一直沿用下来。

黄州店家及百姓与东坡先生十分相与,东坡先生烧制酒菜又很是在行,于是,当地人争相仿制出“东坡肉”、“东坡酒”等各种名吃,一直沿用至今。

古人云:“无东坡则无黄州赤壁”,此言是也。自古山川形胜之地,多为文人所青睐,或赋或词或诗书而题之,一经传诵,便名声大噪。黄州城宋时虽有近百多座古牌坊,苏轼未谪黄州时,天下未所闻也。自前后《赤壁赋》问世,文人骚客争到黄州,不到黄州亦知黄州有东坡赤壁。如果苏轼不是被贬黄州,则不可能两游赤壁,更谈不上前后赤壁赋了。正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生存环境,才成就了一代中国文坛特殊的文学巨匠。诚如明代作家李东阳言,黄州赤壁“不只山水之佳,盖子瞻二赋为之增重也。”

耀邦同志说二赋

出黄州城西北行半里有一座小山,名赤壁山,其山断崖临江,突兀下垂,如悬挂的象鼻直插江中,色呈赭赤,山势自然延续直插江底,因此又称赤鼻矶。古《赤壁图》中有“矶头赤壁当天倚,下有山根插江底”之说。《大明一统志》说赤鼻山“屹立江滨,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亦称赤壁”,这当然又是一说。元丰四年,四川绵竹武都山道士苏轼老友杨世昌来看望他,俩人饮酒歌答,对酒赋诗,一时难以尽兴。是夜,月光如水、风平浪静,杨世昌擅画山水,能鼓瑟、擅长箫,俩人借着酒劲,乘着月色,驾一叶小舟,顺流而下,泛舟赤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夜,“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俩人相互枕着胳膊,直至东方既白,天色大亮方醒。至此便有了传诵千古的绝唱——《前赤壁赋》。

历代文人说二赋

苏轼两游赤壁,三个月后又写出了其姊妹篇《后赤壁赋》。发出了“江流有声,断崖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感叹和“赤壁之游乐乎”的问许。前赋写秋写水写月,后赋写冬写山,此二赋可谓空前绝后的传世经典。宋人谢枋得说:此赋学《庄》《骚》文法,无一句与《庄》《骚》相似,非超然之才,绝伦之识,不能为也。潇洒神奇,出尘绝俗,如乘云御风而立乎九霄之上,俯视六合,何物茫茫,非惟不挂之齿牙,亦不足入其灵台丹府也。余尝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与天宇合而为一,始知此赋之妙。

北宋晁补之《续离骚序》言:《赤壁》前后赋者,苏公之所作也。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而周瑜少年,黄盖裨将,一炬以焚之。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观江涛光涌,既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南宋词人王炎《题徐参议赤壁图》称二赋为“东坡居士妙语言,赋到此翁无古人”,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赵孟頫在《画赤壁》中说,“苏子赋成奇伟甚,长教人想谪仙风”。明朝茅坤曰:“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

清朝金圣叹:“游赤壁,受用现今无边风月,……忽然从曹公发议,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妙甚。”

现代文学史中,苏公的二赋可谓光芒四射,极具分量。当年,他称颂韩文公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其实把这句话用到他自己身上,也算是量身定制,再合适不过了。后人评价唐宋八大家时,不时发出“诗到苏黄尽”之叹。他的词,一扫晚唐、五代浮艳之风,开创了豪放词派之宗,与辛弃疾之词并称“苏辛体”,他的赋,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耀眼的丰碑,集中体现在他对景、情、理的高度融合,哲理升华和自然凝聚以及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上。《古文观止》在评论《赤壁赋》时说:“不啻一部《南华经》”,甚至完全可以当作道家的《南华经》来教化众生,参悟人生。他的两赋,似江河行地铺漫随意,如山泉出谷自然流淌,峰回路转处,瞬间引发出强烈的共鸣之声,于山水交响中彰显清澈斑斓的赋韵之美……

苏轼二赋在邻国也具有广泛的影响,韩国、日本等文人墨客对二赋推崇备至,日本的中学课文选二赋作为教材,把它作为日本学生学习汉文的范文。

赤壁赋中说廉政

在评论苏轼二赋文学成就的同时,愚以为,从反腐倡廉的角度看待《前赤壁赋》,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千多年前,苏轼就写下了“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从另一方面告诫世人“手莫伸”,属于你的一是江上清风,二是山间明月,至于金钱,美女,别墅等身外物,一概与己无关,所以不能越过这个雷池,越过去了,就再也拉不回来了。然而许多当权者利欲熏心,内心极度膨胀,吃喝嫖赌贪无所不用其极,直到为法所惩,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后才大彻大悟,待回头时才知道,自己忙活了大半生,所搜所贪,充其量只不过是为国家当了个仓库保管员而已,为时晚矣!后人读此,亦不可不从中有所体察和警示。

东坡赤壁皆画境

赤壁公园的最主要建筑当数“二赋堂”。据相关资料介绍,“二赋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重修,因纪念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堂前对联为黄兴撰写:上联是“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下联为:“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游说湖南客小住黄州。”堂内正面镶嵌着近代书法家程之桢写的《前赤壁赋》,木壁高约两丈,厚重大气,一壁将大堂分为前后两堂。前壁木刻为楷书,背面木刻为隶碑交混体,为近代书法家李开先书写。“二赋堂”的匾额为清代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书,堂前右壁题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题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民国二十一年秋,蒋介石来此题写了“文章千古,壁垒一新”的题词。

二赋堂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亭有清朝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人书法家赵孟頫的手书《前赤壁赋》石刻和历代名人石刻多块。亭西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告别黄州时的《满庭芳·归去来兮》、手绘月梅图、寿星画像以及清代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石刻。坡仙亭西有睡仙亭,相传当年苏轼同杨道士同游赤壁时醉卧于此,亭内石床、石枕据说还是原物。

东坡赤壁从北宋亦有“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之说。其中最著名的为栖霞楼、竹楼、月波楼和涵晖楼,四楼各具特色,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其中,有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苏轼的《水龙吟·序》等名篇。陆游在《入蜀记》中称栖霞楼“下临大江、烟树微茫,远山数点,是为佳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也是古文中的名篇,“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东坡赤壁历史上曾四次彻底被毁,其最后一次全部焚毁发生在太平天国和清军在黄州的大战中,清朝同治七年重修赤壁,1922、1925年又进行了两次维修和扩建。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进行了多次重修。现存有二堂,即二赋堂、雪堂,二阁:即碑阁、留仙阁等多处遗迹,另有苏轼等著名诗人金石书画及真迹墨宝。整个建筑依势而建,鳞次栉比,重楼叠阁,佳木葱笼,蔚为壮观。

赤壁正门楼门匾为舒同题额“东坡赤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迎门为苏东坡像,背手执卷,临风肃立,似在长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进得此门,赤壁诸景如一幅历史长卷,一一展现面前,如江河奔腾,龙骧虎啸,仿佛待你认真欣赏后问你:“赤壁之游乐乎?”想必,到那时,您会有更好的参悟和感想对答于斯人……

(2021年7月25日于青岛)

【作者简介】张荣才(男),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退休干部。报告文学《来自地层深处的报告》获全国铁路安全报告文学二等奖,受到铁道部表彰奖励;散文、杂文、诗歌集《筛月集》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执笔撰稿的五部电视专题片分别在全国铁路站段和山东电视台播映;由其以省政府名义创作的《金银红木镶钻屏风》解说词现陈列于香港礼品馆中;散见全国报刊杂文、散文、诗歌创作等数百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