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他用一首15字的《故乡》获现代诗大赛头奖,获奖10万
5年前,他用一首15字的现代诗获得奖金十万,如今已成催泪经典
故乡,是一个人砥身砺行的当下,也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远方,故乡是田野、是砖瓦,故乡是土地、也是柔软的心房。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都对故乡有着刻骨铭心的情结,如果让你来描述她,会是怎样一番模样?
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学艺术从来都不缺故乡的影子,屈原的故乡,李白的故乡,苏轼的故乡,都在古诗词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发展到当代,今人再来描述故乡,必然亦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015年,于湖北咸宁举办的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一个名叫施云的诗人,靠一首仅有15字共3行句子的现代诗《故乡》,斩获了头奖。
《故乡》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
两个字
内容只有13字,意思也极容易理解,如果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故乡小得只盛得下'故乡'这两个字,所以说它很小。表面意思好理解,可它深层的含义却不是那么浅显的。据此有评论说,这就是那种初读不识真义、再读已是诗中人的作品。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比喻,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背井离乡的游子才能完整体会,乃至泪流满面。不巧,小解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暂且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诠释。
当然,故乡是不会磨灭的,那里的山、河、人,街上的流浪狗,邻居家的葡萄树,桌前的女同学,以及自己曾经遇见过的一切,都还清晰得保存在脑海里,故乡这不是非常大么,为什么施云会说很小呢?
因为离开的越久,故乡就越是变成了一种记忆,她不再是三维状态的实体地方,而钻进了脑袋里面,从此不再出来。时代在改变,故乡的角角落落都在改变,你所思念的那个故乡早已不复存在,你所熟悉的一切或许都已物是人非,那么你脑海里的还是那个你朝思暮想的故乡吗?很难说。
也就是说,故乡已经变小了,小的只存在你自己的想象中,小的只放得下自己的悲伤,而其他人无法感同身受,小的只能停留在一个印象里。
《故乡》获得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一等奖后,还获得了相应的十万元奖金,真可谓一字万金了。然而,这一现象却引起了巨大争议,受到了一些评论的抨击。
持不同意见者说,相比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相比于杜甫的'月是故乡明',相比于苏轼的'千里共婵娟',相比于余光中的'故乡在那头',施云这种极短暂而留想象的含蓄手法,未免有些孤芳自赏,有些小众自雅,甚至是'卖弄小聪明'。
还有,他只是将故乡之小摆出来,但究竟表达的是悲是喜,是什么样的感情并不明晰,所以评价其模棱两可,思想价值性不强,仅仅15字得到10万元,根本不值。
或许有人会问,题目也算字数吗?当然算。小解认为,正因为这首诗叫《故乡》,所以它才能获奖,因为这样它才具有前文所述之内涵。假如它叫《真小》,那必然是揶揄故乡的讽刺之词;假如它叫《两个字》,那这两个字就不是'故乡',至于究竟是哪两个字,那就只有靠读者去猜了。
准确地说,这首诗应当归于'三行诗'的行列,言简意赅,余味无穷,但五脏俱全。比较著名的是武汉三行情诗大赛第一名:'螃蟹在剥我的壳,笔记本在写我。漫天的我落在枫叶上雪花上。而你在想我。'
但是,这首诗的气质并不太适合三行诗。因为这首诗算得上很好,但不能称得上优秀,因为它确实没有完美地把故乡为何'小'诠释出来。小解读了施云其他一些诗,确实非常有才华,如果他能把《故乡》多写几行,使其更深刻更明确一些,我想或许会比原诗更好。不过,仅作为'故乡'而言,它的诗意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