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易,一定要认清自己和现实
俗话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人生中,总是充满很多复杂多变、无可奈何的东西,需要我们必须去面对、去承受。
人生不易,一定要认清自己和现实。
先讲一讲李斯的故事吧。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有一次,在厕所里,他见到老鼠吃脏东西,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地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有才还是没有才,同这些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在的环境决定的啊!可以看出,在战国后期,人人都在争名逐利的社会大背景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希望出人头地,干出一番事业来。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子为师。荀子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又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李斯在荀子那里学成之后,他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当时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他各国也都在走下坡路,唯有秦国国力日渐强盛,他最后决定到秦国去。
临行之前,荀子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我立功成名的好机会。秦国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我可以大干一场。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国去。”李斯告别了老师,到秦国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了。
到了秦国,很快就受到重用后的李斯,开启了他大起大落的人生:
写下《谏逐客书》→妒杀韩非→力驳分封→定制颁法→官至丞相→做秦二世帮凶→最后被赵高所杀。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这样描写李斯最后被杀时的情景: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上面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如下: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处以五刑,在咸阳的集市上腰斩。李斯出狱的时候,跟他的二儿子一起被押往刑场,他回过头来对二儿子说:'我想和你一起再牵着黄狗,从上蔡东门出去打猎,追捕狡兔,这些事情还可能办到吗?’于是,父子二人相对而哭,李斯三族的人都被诛杀了。”
李斯的人生大起大落,堪称传奇,他既有“官至丞相”时的春风得意,也有被杀前渴望“东门逐兔”的无尽叹息,作为后来人,我们读李斯的人生故事,既要从中获得其成功的有益经验,也要吸取其失败的惨痛教训。
首先,我们先说说李斯的成功,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1、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很重要。
李斯本来只是一名小吏,因受到仓库内老鼠的启发,而大彻大悟。于是,他拜入儒家学派的荀子门下,刻苦学习,终有成就。这些知识,变成了他日后平步青云时的最厚重的人生资本,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无论身在何时何地,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危机中孕育着转机,且莫自暴自弃。
李斯在受到吕不韦的青睐后,有了与秦始皇亲近的机会,他大胆提出一统中原等远大计划,与秦始皇的宏伟理想一拍即合。可是,后来秦国因故颁发了“逐客书“,这完全影响到了李斯的发展。此时,对他来说,这就是他最大的危机,因为一旦他被逐出秦国,他这辈子可能就彻底玩完了,但彼时的李斯,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懂得顺势而为,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写下了千古名篇——《谏逐客书》,其内容有理有据,文采斐然,简直令人感动涕零,后来,秦始皇看了这篇文章,也被深深地触动了,并果断采纳了他的建议,李斯因此不但没有被“逐客”,还被提拔为廷尉(类似于现在的人民法院院长)。
3、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跟对领导很重要。
李斯在学有所成之时,他选择了秦始皇。在随后的时间里,他辅佐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议采用郡县制来加强中央集权, 还进行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这些都与秦始皇的想法一致,两人的合作也更有默契,李斯也被提拔成为丞相,现在看来,他功成名就的根本就在于,他选对了领导,而且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好领导。
其次,我们谈谈李斯的悲惨结局,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教训。
1、物极必反,是自然规律。
盛极而衰,乃是一个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阻挡,我每个人都要尊重和遵循它。因此,当我们春风得意、人生巅峰之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于黯然收场,甚至万劫不复。李斯在秦始皇时期,其实已经到了人生的巅峰,错就错在他在秦二世当权的时候,自己的人生已经走下坡路了,但他没有及时察觉、调整和改变。
2、给领导提意见,一定要看清对象。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斯的处事风格只能让秦始皇接受,同样是劝谏,在秦始皇那里可以是升官发财,但在秦二世那里,就有可能变成催命符。
3、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生在世,善念为先。
人在任何时候 ,都不能忘记初心,至少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情,残害同窗韩非和后来的沙丘之变,实际上都是李斯给自己未来的人生种下的恶果,“天道昭昭,不可违抗”,尽管恶果种下之初,可能会给他带来短暂的利益,但终究会有恶报的。
4、道不同不相为谋,且莫与任何人都立场一致。
李斯只能和秦始皇算是志同道合,但与赵高和胡亥绝对不是一路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李斯为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非要和他们为伍,那就是与狼为伍了。因此,他有后面那样的的悲惨下场也不足为奇了。试想,如果当初在秦始皇病死之时,李斯就能认清现状,放下权贵,提前逃离秦帝国的中央权力中心或者找个借口告老还乡,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至少不会送命。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关于李斯的人生故事,人们有诸多角度的研究,但有两点,几乎是共识:第一,李斯的成功,必有借鉴之处;第二,李斯的失败,原本能够避免。
因此,人生不易,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和现实,及时审时度势,能逆流而上,也能激流勇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唯有这样,我们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