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的太极拳技法

悦太极 昨天

太极拳从本质上讲是武术,是一种技击法,所以说太极拳既是养生术,又是杀人术一点也不错,不过是不同的人用在不同的地方而已。太极拳,追求的是变化中求胜,而显神奇。所谓:“虚实之机,其变生于敌,渊微之妙,鬼神莫知,然后能狃敌而成功。”

当然,不论拳架、推手、散手,传统的陈式太极拳都体现了它固有的武术本质。拳法中的每一个招式都充满了技击含义。

从拳架上看,它是太极拳全部功夫的基础,它是太极拳功夫的入手点,同时又是太极拳综合功能的落脚点。主要锻炼的是知己功夫;

从推手上看,则是一种锻炼知彼功夫的方法,是锻炼听劲、懂劲、化劲的基本功,也是检验拳架各种劲力的试金石;

从散手(徒手搏击)上看,它是太极拳功夫的最高表现形式。散手功夫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拳架和推手锻炼的基础之上。而要提高散手技能,就必须苦练拳架、单式(拆拳)、推手,以及进行内功和力量、速度等方面的训练。

所以说拳架、推手、散手是三位一体的太极系列功夫,三者缺一不可。

太极拳创建的战略思想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修习太极拳不是为了主动去进犯别人,相反练太极拳的人强调的是应击者的地位,也可以说是被动还击。即所谓的“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彼不动,己不动”。但是如果有人与我为敌,向我进犯,无奈我只好依其变,顺其势,借其力,化其力,以阴阳互济的、螺旋式的、松活弹抖的、化打合一的太极拳功夫对付对方的挑战,争取以其人之力还治其人之身。

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太极拳的奥妙之处:


1)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

既然是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敌人的意图,也就是敌情,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特别强调的是“知彼”,只要和对方有所接触,就要找出对方的特点。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

我一只手上有九个力点(五指、大小鱼际、掌心、掌背),那么双手就有十八个力点。对方双手一旦接触到我身上,也就有十八个接触点,这些接触点,加上我的眼睛观察、加上上下肢的接触,这所有的接触点上(当然同一个时间不一定点点都接触),都有我的“耳朵”,都有我的“侦察兵”。

锻炼推手时,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时时刻刻想到这些接触点,以高度的敏感性,充分发挥这些“侦察兵”的作用,仔细听、认真看清对方力量的动向和变化,以便迅速运用相应的战术以应敌。

“听劲”是太极交手的第一项基本功。

2)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太极拳各种劲共同强调的是掤劲。

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这种掤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掤劲。

掤劲的延伸一共有七种劲,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这八种劲,相生相剋,都是因敌变化而变化无穷。

例如双人推手时,对方进攻来力偏高,我即上掤之。

如果从接触点上感到对方力弱,我即将来力向外掤之或随势拿之;

如果来力较猛,而偏右,我即顺势向右捋之;偏左即向左捋之。

如来力偏下,我即用下採法;

如当我捋或採时,敌人变肘、变挤,我则按之;

敌近身,我则走大捋;我捋敌,敌攻我,我则转腰走按劲。

同样,敌人若採或捋我时,我也可以走肘、走*诸法,八种方法相生相剋,反复锻炼,以丹田内转的离心力带动全身,练得自己感到脚下有根,丹田气壮,内气鼓荡,周身皮毛向外膨胀,感到处处可以引化、处处可以爆发出松活弹抖之太极劲,才算初步“劲上身”了。

所以说掤劲是太极劲的基本特征。


3)从锻炼能容、能吞、能引、能化人手

一般人练推手时,往往是想把对方拒之门外,尤其力气比较大的人,不愿让对方来接近自己,要不然就是急于将对方发出,这样就很难练出太极拳的引化本领。

首先,在精神上我们要敢于树立让对方进来的大无畏精神,敢于让敌人靠近自己身边,做到气魄要大,胸襟要宽,容量要阔。常道“能吞、能吐,肚量大,胸怀要宽”说的意思就是能把对方的来力放进来,当对方前倾了,失重了,要往回“撤兵”了,我则顺势发化(其中之要,在于机势)。

要做到身前容量大,平时就必须下功夫练引化,因为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要求你能势子能高能低,把胸前的容量尽力加大,不论对方是按、是挤、是掤、是肘,我都敢放进来。对方两臂无非是那么长,不要怕,即使吃几次亏,输几次,也无所谓。练习能吞能容之后,再练能吐、能放、能发就容易了。尽量多练习大捋、大开大合,把身肢放长、放展,练习顺势而引,顺势而发的功能,做到融会贯通。

4先合,

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即要主动,首先要从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藐视他,使他处于我的包围圈之内。

合住他的目的,是使我双手、或手肘、或手加腿,把力量合到对方的重心线上(即抢夺“大本营”),或是合在他力量的走向上(力点动向)。然后,随他的动向而合力发之,以破坏他的平衡。他一旦失去平衡再来收拾就好办了。

所以,既要顺着他,又要控制他。用在战略上就是说在应敌时,千方百计让他落入我的包围圈之内,用引诱之法也好,用声东击西之法也好,或在同他旋磨打转过程中也好,总之就是趁他尚未知所措之时,尽快控制住他,不让他使上劲来,然后再顺势借他的力气将他消化。

当然,敌人往往也是千方百计合住你,所以要取胜的话就要靠你自己的“听劲”本事了,当他欲合未合住之时,迅速用螺旋式的棚劲破之。决不能让他合住我。因此,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

5)化打合一,引合一,点线合一

太极拳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

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

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

第二种手法,是边引边进、或上引下进、左引右进等等。第三种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即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有进,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6)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这句话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到掌根的既沈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破坏对方的根基的下塌的力量。

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创,而着眼于破坏其整体的平衡。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锻炼自己下盘的稳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巩固自己的根节;另一方面,与敌人一搭手,即着眼于他的脚,不论是从上盘、中盘、下盘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劲,力达其根,力摧其根。这是应敌时破坏其平衡的着眼点、着手点,也是落脚点。

7)依丹田内的离心力,发挥人体立体螺旋之威力

人们常常把太极劲比做漩涡、旋风、钻头、龙捲风,所谓发劲,即依这种人体立体螺旋力量,把敌人棚出去。练太极拳就是要练成周身处处都是球,使来力感到触处有圆;处处球切球;处处被滑掉,被棚出。

平时练拳时,即应注意以丹田(包括腰椎)为枢纽,依它的离心旋转力,带动周身,带动四肢,所有运行非圆即弧,所有部位都似球、似蛇、似钻头、似导弹。大至周身,小至掌、拳、掌根、手指、手腕,以及大腿、小腿,都走螺旋劲,处处都是顺逆滚动的、点线变换的螺旋体,从而在滚动中化掉来力,在缠绕中吃掉来力。使对方感到加到我身上的劲不是被吃掉,就是被甩出去。仿佛发出的弧旋球一样,使对方莫知所措。

为此,平时练拳时,即注意大大小小的缠绕劲,一点也不要马虎,丝丝入扣,缠到筋骨之内。平时练习推手,不论进退、化发,都要锻炼走螺旋劲,腰如门轴,双手如“转子门”,充分发挥腰部的离心力,使对方感到处处背势,非输不可。

但“兵贵神速”,平时打拳时的慢动作是不行的。所以,要练单式发劲、练快速螺旋劲,快到“迅雷不及掩耳”。当然,爲了腰活,还必须锻炼松胯。

从以上讲述的七点来做的话,相信可以极大的发挥太极拳的特色,练太极拳的人,除了健身目的之外,如果要想全面继承太极拳的固有功能,就必须下功夫钻研和锻炼太极推手和散打等防身应敌之技击本领。我们既要练拳架,又要练推手,既要练推手,又要练散打,从而练出一种完整应敌的高级本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