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疼+费钱,为啥医生还总让我们“勤测”血糖(附测血糖不痛的操作视频)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媒体、书本、专家嘴里都说要勤测血糖,可这是为什么呢?总觉得讲得云山雾罩的,没有太听明白,今天会长来努努力,看看能不能把这事给大家讲明白了。光讲理论挺枯燥,没人喜欢听,咱们先讲个故事。

隔壁老王找了一队工人来挖地道。老王说:各位兄弟加油干,麻溜的干完我请吃饭!“

工人们挺高兴,工程师问老王:“那这个地道挖多深合适?地底施工,没有参照物,做不到挖成一条直线,您得给我们一个误差范围。”

老王大手一挥:“我的要求有点特别——没到饭点,空着肚子干活,4.4-7之间就行,到了饭点,吃饱了饭两小时以后,4.4-10之内都算是合格的。

话说明白,大家开干。

老王呆在地面,施工队挖去地底。还没挖两下,老王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定了标准,可是施工队在地下开工,他又看不见,这咋能知道这地道挖得对还是不对呢?

工程师有经验啊,马上拿出一个“血糖仪”牌打洞器:“您哪,想知道我们地道深浅的时候啊,就往下打个洞,深了您告诉我们浅点,浅了您让我们打深点,不就得了! “

好主意!老王高兴了。

头几天挺新鲜,一天三顿饭,吃饭前打个洞,吃饭后两小时再打个洞,晚上睡觉前,还得打个洞检查一下才能放心。还别说,还挺管用,每天打七个洞,每次发现指标高了低了,马上就调整,这一天下来,地道的深度基本能达标。

可日子久了,老王就有点腻歪,打洞这事挺费手,每次还得花钱买那个叫“试纸“的玩意。老王一合计:其实没必要打这么勤嘛,隔三岔五打个一两次洞,也就够了。

于是,从一天两三次,到两三天一次,到最后两三周一次,一两月一次,眼看着三个月一次的阶段性验收来了,信心满满的老王被当头浇了一瓢凉水:地道验收不合格——没达标!

老王愤怒了:这事错不了,肯定是施工队黑了心,亏我老王每天好酒好肉伺候着,给我整这么一出!

被当胸一把揪住的工程师一脸委屈:“老王啊,这事不赖我,应该赖你啊!“

打一开始,我就告诉你,打洞测深度,深了浅了你说句话,我们马上就调整,开始那几天咱们配合得不挺好吗?

老王一想也对,就松开手,听工程师说下去。

工程师:“后来,你一天打个一两次洞,我们也就只能根据这两次的指标来调整,由于原来可以及时调整的间隔变大了,这中间的工程质量肯定是下降的。

再后来,你几天也测不了一次,时间间隔越长,我们施工的误差就会越大。到最后,我们好几周、好几个月都两眼一抹黑,只能纯靠猜的来判断这地道是挖深了,还是挖浅了。等到你想起来打洞再告诉我们,地道已经不知道超标多少次了!“

工程师的嗓门越来越高,老王的头越听越低。

工程师最后吼了一句:“我憋了这么久,就想着当面问你一句:“是工程达标重要啊,还是省事省试纸重要哇!“

老王彻底醒悟了,他拉着工程师的手,惭愧地说:“我错了,啥也别说了——往后我保证按时按量打洞监测指标,咱们兄弟好好配合,争取下回验收达标!“

故事说到这里,聪明的你是不是看出了些什么?

挖地道就好像是人体里不断波动着的血糖指标,而老王打洞就是在监测血糖。

一开始,老王在三餐前后和睡前监测血糖,这样一天测七次,也就意味着有七次机会可以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等各种方式来干预血糖,让偏离控制目标的血糖达标。

到后来,监测频次降得越低,首先带来的问题是,你对于自己的血糖动态情况了解得越来越模糊,而且间隔的时间越长,你能采取各种方式干预血糖的机会就越少,于是你的血糖就往往变得像脱了缰的野马,想拉回正道上,就得费更多的功夫。

至于那位委屈的工程师,大家猜到了吧,说的就是医院里的医生。很明显,光靠医生来帮你控制血糖,而你自己不做监测,自己不做干预,血糖往往难以达标。只有跟医生配合起来,勤加监测,多种方法干预,你才能得到满意的血糖。

其实,也不是所有糖友都要求一天测七次血糖这么多,下面通过几张图表,来告诉大家不同情况下监测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再附上一个视频,告诉大家怎么测血糖才能不疼。

有细心的糖友肯定会发现,视频里的方法必须有人帮助才能做到,那么如果肚子一人自己操作该怎么办?

很简单,会长教你一个简单的手势,那就是“兰花指”,用力捏住,让指尖充血麻木,这样就基本感觉不出来疼痛了。

会长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下回咱们聊聊,在合适的点监测了,也知道了血糖高低之后——怎么摸索用药物、饮食和运动的“搭配组合“来让血糖达标的事。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廊桥遗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