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琴试评诗词】{侯孝琼蔣月华高景芳王蔚毛瑞花作品赏析}第017期

诗人简介

侯孝琼 女,1936年生,湖南长沙人,教授、诗人。原中华诗词高极研究班导师。1959年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曾在《诗刊》、《当代诗伺》、《中华诗词》等诗词刊物发表诗词百余首,有《流萤诗集》;诗词鉴赏文字百余篇;诗词理论研究专著《元遗山诗词注析》(合著)及《少陵律法通论》等。现为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女子诗书画家联谊中心理事,中国韵文学会理事,湖北省、武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武汉市作协会员。《湖北诗词》、《武汉诗词》副主编。

唱酬诗赏析

文/邓国琴

  首先说说什么叫和诗?

  即:唱和,和答,附和的意思。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要求。讲究步韵,依韵,用韵。。

  宋 刘攽《中山诗话》:“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异),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用彼韵不必次) 。”

  两首和诗在一唱一和时,内容相关联可不限制,但不能完全一样,韵脚的词语避免一样!

临江仙·东湖访梅

侯孝琼

  何事莺愁燕懒,连旬冷雨寒风。东君犹自步从容。高斋闲里过,咄咄但书空。  忽报湖边蕊绽,吹梅笛弄春浓。无妨老眼视朦胧。花开谁不爱,拄杖入芳丛。

  邓国琴评析:

  上片用问答铺陈方式,交代了她和弟子们去东湖赏梅的来龙去脉。开头设问句“何事莺愁燕懒”引领全篇,让鸟儿代言对老天的不满,这样表达,婉转巧妙,有调侃的味道!发端用移情手法一问,别开生面,引出下文:“连旬冷雨寒风。东君犹自步从容。高斋闲里过,咄咄但书空”。连旬的冬雨寒风,春神不慌不忙步履从容,虽然天天在书房闲过,奇怪的是完全看不进书。议论处:唉,莫说鸟,连作者也关在书斋里闲得无耐,烦得无心读书。上片尾句由鸟过渡到人,以递进的方式议论收尾,也为下面欣然应邀去赏梅作了铺垫。

  下片一转:正郁闷时,“忽报湖边蕊绽”的喜讯,让作者欣喜不已,然后便有下文:远处玉笛声隐隐约约,把春意弄得盎然起来。难得弟子们盛情相邀,惹得我也蠢蠢欲动,想去赏梅,尽管老眼昏花也不碍事,梅花开了,谁又不爱呢?于是我拄着竹仗,和弟子们欣然前往东湖梅园去赏花。有的作品开头标其目,此篇却在末句点其目!

  该作整篇铺陈、问答、比兴,议论,调侃,点题,安排有序,脉络清晰;有虚有实,有惊有喜,有低有高,有始有终,开头设问,中间转折,尾句点题,首尾贯通,小小篇幅布局合理,巧妙紧凑。多处有充满想象力的奇句:“莺愁燕懒,东君步从容”,”吹梅笛弄春浓”等拟人手法的运用,使作品生动活泼,意趣昂然。如此妙作不得不让我膜拜!果然,当教授公开原玉后,学生唱和的势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众多的和诗中蒋月华姐的作品有点特色,下面我们也赏析一下。

次韵敬和侯教授《临江仙·东湖访梅》

蒋月华

  岭上梅英独秀,池边嫩柳裁风。寒烟收敛换春容。日光和煦煦,鸣鹤入长空。  师道疏枝最美,凝眸玉蕊情浓。暗香萦绕意朦胧。人花相映俏,倩影立芳丛。

  邓国琴评析:

  蒋月华姐也一起去赏梅了,然后次韵和了诗。上片从多角度勾勒出早春变幻的图画,有如一幅动画片浮现在读者眼前。

  首句近处:岭上一枝独秀的正怒放着的梅,远处:池边一排嫩柳;高处:太阳温暖照耀;低处:游客喧嚣惊起鸥鹭;又换高处:飞跃长空。

  本来东湖梅园梅林成片,简直遮天蔽日,可一进梅园,就发现“岭上梅英独秀”,这是作者故意安排的一株梅树,用特写镜头放大,立刻惊艳了读者。开篇这个镜头的特写,是为下文要展开联想并抒情预先埋好了的伏笔。这种因情因人专门设的景,叫景为人、为情而设,情因景而生!

  下片作者看到这枝梅,马上想侯教授曾经说过梅花以疏影最美。是啊!这斗雪傲霜横斜的疏影,铮铮的瘦骨,还有那纯洁如玉的花蕊,她多象侯教授!顿时一种崇敬之情涌上心头!这时阵阵暗香袭来,让我醉意朦胧。恰巧这时候,侯教授慢慢走来,站在那株梅树下,顿时人与花交相生辉,光彩夺目!

  佳作没有泛泛而和,而是由物想到人,再托物抒情。是的,候教授有梅的品质,有梅的傲骨和坚强,有梅的暗香和雅韵。她一生饱经风霜,在诗坛上,默默奉献爱心,报得春晖!这不,中华诗词万紫千红的春天已经来了吗!是的啊!侯教授如梅,梅似她,人花合一。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扬朔名篇《荔枝蜜》,作品先写蜜蜂,后联想劳动人民,最后物与人,情与景融合为一体。这样物与情,物与人,水乳交融,形成一个整体,然后运用托物喻人、托物抒情的方式,即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相似的事物,叫联想法。以上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作品主题得到升华,思想境界达到更高的层面。通过对这两篇佳作的赏析,我发现师徒唱和的诗作在韵脚上步调一致,在诗意上也是你来我去,一唱一合,感情真挚,显得卓而不群,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耐人寻味!

蒋月华,女,1955年8月出生于湖北,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退休教师;

中华诗词学会、北京诗词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鹰台诗社、九州诗词、茶港诗社、黄鹤诗社、迪光诗社、东坡赤壁诗社(社)会员。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九州诗词》、《诗词世界》、《诗刊》等诗词刊物并有获奖之作;有合集《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东湖放歌》、《茶港吟圃》等。

诗人介绍

高景芳,女,笔名俏景,河北冀州人,现居湖北襄阳。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理事、湖北省女子诗社副秘书长,襄阳诗词学会副会长、《襄水曲》编委、栏目责编。诗词作品散见于国内各级刊物及诗词选集,多次在全国诗词大赛及征文活动中获奖,著有诗词集《俏景韵语》。

咏 桂 花

高景芳

叶底藏娇粟蕊黄,三秋占尽未张扬。

玉阶得露繁枝茂,林苑凭风数里香。

独爱霜天弄清影,应邀明月慰愁肠。

情随杯酒酬骚客,君咏雅篇花更芳。

注:秋包含初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

邓国琴简评:

桂花外在虽无玫瑰花的娇艳,牡丹花的富丽,兰草的高贵,花细碎小巧毫不起眼,但是蕊的浓香和品质特色谁能够比?

首联写桂花外表颜色形状等特征和她内在的低调不张扬的个性。

颔联再写桂花不管长在市井人家庭苑前还是山岭旷野之处都以她远香占尽秋光。

颈联处用拟人化手法由物过渡到写人,借此表达桂花独爱秋光不争春,并在月圆人不圆之际给人以慰藉情趣的美好善良的品德。

结尾转折将人和所咏之物融合为一体:作者是桂,桂是作者,借此直抒胸臆且升华了主题。

佳作咏物特点:没有仅仅只专门刻意地去“体物”和“状物”,侧重点客观地对物象的作精细工巧的描摹;而主要是以表达意象为主,因为物象只是表现作者的主观意念与感情的象征。所以尽量做到物我同一,身与物化、意境互溶的状态,然后以借物传情,才会有着令读者回味无穷的境界。

此咏物诗正符合咏物诗要求:在咏时候,作者已经表现所咏之物内外在特征:如'’叶底藏娇粟蕊黄,三秋占尽未张扬'’;所处的环境:'’玉阶得露繁枝茂,林苑凭风数里香'’;由物过渡到人写她的精神和品质,求神似(不滞于物)如'’独爱霜天弄清影,应邀明月慰愁肠'’;”然后借咏物抒发思想情感;如情'’随杯酒酬骚客,君咏雅篇花更芳。'’如果全部停留在状物上面,没有表达出深刻个人思想情感,那么写出作品就如同一枝朔料花和工艺品一样,即使再美还是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因此写咏物诗一定做到:以物喻人,以物蕴情;人,物,情都交融一起了,再借景借物抒情言志,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

此篇看似咏花,其实咏人,花的品质也是作者的品质,最后表达出物我合一境界,这便达到作者写诗要表达的主旨!

王蔚,笔名清雨,1965年2月19日(雨水)生,祖籍赣州,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惠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惠州丰湖诗社副社长,松溪诗社副社长,主编《西子七姐妹诗词集》。

韶山冲

王蔚

民族危亡血火中,一夫唤醒万夫雄。

昆仑再崛三千丈,还是韶山第一峰。

注:冲:湖南方言,山区的平地

韶山冲是韶山一带的平地区。这里是毛泽东的生长地。

邓国琴简评:

毛泽东一生丰功伟绩多多,泛泛而谈就会空洞无物。怎样避免这些问题?作者在选材时候就匠心独运,她把镜头对准毛泽东的故居,显示出构思的典型和别出心裁。

作者用绝句来表达,绝句体小言短,要写得耐人寻味,工夫全在起承转合之中。我们看看王惠获奖作品如何剪材用料,如何表达的:

《韶山冲》

开头两句没有直接破题去描写韶山冲和韶山周围的景物,而用迂回方式先述事: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键时候,毛主席唤醒了忆万民众,抗战八年,赶走倭寇,又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四年,打跑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转折句再没有继续承接上句,而是拓出新意,既用假设法后退一步法:假设就是世界屋脊巍巍昆仑再掘起三千丈高,这又怎么样?

这句话用的盘马弯弓手法。所谓盘马弯弓,好似在马上拉弓搭箭,但只  是虚張声势,故意摇曵,不急于射出。待到一切准备停当,气氛己到极顶再一箭中的。这种蓄势待发,欲说又不急于说出要说的主题,有意左右盘旋,其结果会引起读者急于去思考,去探究!

结尾答:尽管韶山冲是个平地,但韶山冲还是最高峰!

此结句用的是卒章显志”手法收尾。所谓“卒章显志”,就是在绝句的结尾 点明主题,深化主题,把作者立言的本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无误地表述出来。

后两句故意用昆仑山的高和韶山冲的低作对比比较,得出答案,恰恰相反,但在情理之中,其寓意深刻,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意味深长。借此真挚抒发了作者对毛主席无限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毛主席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

此作立意高,感情真,言浅意深,取材独特,表现手法巧妙 ,获奖确实名副其实!

诗人简介:

毛瑞花,笔名:毛瑞华,网名:梧桐秋语,爱好古典诗词,执古韵之雅,享时光静好,性情恬淡,与世无争,尤喜以我手写我心。作品散见于各诗词论坛、微刊与各级诗词刊物。

浣溪沙  枫

                                  毛瑞花

一抹嫣然不是霞,丹心似火接云涯。寒烟起处竞风华。

古有深情凭尔寄,今无小字与卿赊。枫笺落入几诗家?

邓国琴简评:

上片:山顶一片如云一样灿烂的红枫却不是红霞, 但是那片片丹心却似火一样烧到天涯。寒烟袅袅处尽显她们铿锵的风骨和芳华。

下片:古代有红叶寄深情的传说,可今天享受爱情自由的我们,却再没有必要借枫叶题字去寻觅爱情了,那么如笺的红枫又落到哪些诗家手里呢?

首句”古有深情凭尔寄”源于张孝祥《满江红》词:“红叶题诗谁与寄?

尾句:”枫笺落入几诗家”也源于”孙觌(dí)《熊夫人遣介欲婿泽民小诗之》:“不信侯门深似海,水流红叶谩题诗。”两句化用红叶题诗的典故,丰富了作品古典文化的内涵。

小令语言  清新 典雅 灵动  美妙

“一抹嫣然”把枫叶当女子来形容,枫叶写出灵动之美!

嫣然:女子美好样子;娇媚的笑态。多见于古诗词。出自《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沉约 《四时白紵歌·夏白紵》:“嫣然宛转乱心神,非子之故欲谁因。”。

“今无小字与卿赊”同样把枫叶当有生命力的女子一样,作者去与她对话交流。

表现手法多样化

上片分别用了先否定:红叶不是红霞却丹心似火烧到天尽头,下句再肯定:那气势却远比红霞还要美丽,片片红叶在严霜寒风中显得多么坚强!这样先抑后扬的手法,更加突出地表现枫叶的壮美!

下片今昔对比,先述说古代女子被选到皇宫后永远深陷深宫,她们孤独之余,却只有用红叶题诗,然后丢人河里随水漂泊去寻找梦中的爱情。作者借此典故先肯定了古代女子们命运的悲催。

下句用今否定了上句昔:因为现代社会里,女子走出家庭 ,走向社会,大胆追求爱情,因此不需要再托红叶为媒寄情思了,但是这传说中的红叶作的诗签落到那些诗家手里呢?

上下片这样先肯定后否定,一正一反或者先否定后肯定,一反一正的写法属于欲进先退,欲左先右的表现手法,其优势能够让作品更显得有张力。

作品没停留于只写枫叶的美,而通过枫叶题诗的典故以小见大作切入点,进行今昔对比,去反映了古今不同时代女子不同的命运。小令言简意丰,意味深长,颇耐人寻味。我们会想:过去女子如此不幸,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幸运和幸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去尽情地享受美满甜蜜的爱情哦!

赏析者介绍:

邓国琴 湖北武汉人,网名绿绮。狼社成员。其诗词散见于《中华诗词》《湖北诗词》《九州诗词》等各诗词刊物。也有多篇评论文章登载各诗刊和网络平台。几次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

你若盛开清香自来

精彩回眸

第001期    包德珍       侯孝琼

第002期                    宋彩霞

第003期    杨逸明       侯孝琼

   第004期    刘庆霖

第005期    邓世广       傅占魁

第006期    林   峰

第007期    楚   成       郑万才

第008期    向近青       吴江涛

第009期    沙   月

第010期    晨   崧

第011期    胡   宁

第012期    郭亚军 萧显仁王建勤

第013期    沙   月

第014期    吴世干

第015期    宋彩霞        古  木

第016期    萧凤菊        田幸云

图:网络

文:邓国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