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参附汤治疗阳虚脱证危候医案一则
温某,男性,年74岁,三角公社爱国大队社员,于1965年9月中旬晚饭后,突然面现苍白,昏厥不知人事,舌蹇不能言,汗出如雨,两手不能握,身不能转动,呼吸急促而喘,四肢厥冷,脉微几不可得,口角流涎,邀余外诊。
《黄帝内经》有“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又“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又“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又“暴厥者不知与人言”(不省人事为厥之重者)。《金匮要略》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则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此为肾阳虚,虚阳外脱危候。盖肾藏精而气根于肾,《黄帝内经》谓“清阳实四肢”,今肾阳虚不充于四肢,则手不能握,而四肢厥冷。肾为水脏,“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肾阳虚则气不化水,则成痰饮,上闭心包,则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其脉微几不可得,舌卷难言者,肾将绝也。肾不纳气则呼吸急促而喘,汗出如雨则虚阳外脱矣,证之危殆可知。当此之时,唯一方法,在于扶正以祛邪,急投大剂参附汤,庶几元阳复而邪内解,或可转危为安。当时曾预言,患者愈后可能有语音不正常之后遗症。
大剂参附汤:附子125克,高丽参24克。煎服。
二诊:昨服药后4小时左右,患者神识稍醒,能发出微弱而断续的语音,两手稍能动,仍照前方,分量稍减,附子94克,高丽参28克煎服。
三诊:诸症悉减,汗止,再拟附子62.5克,高丽参13克煎服。
四诊:服后,诸症若失,病情基本解决,乃改用:附桂八味丸18丸,3天分服,后再予:附桂理中丸30丸,10天分服,病痊愈。
1973年走访,温某已82岁,精神甚佳,只是语音不很正常,但每天能干一些家务,并能行40分钟路程,寿至85岁而终。
体会:
1.《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乃指肾属先天,阳乃元阳,人身有此阳气,犹天之有日也,天得日之光明而能普照;人赖阳气温煦,则身体健壮。今温某乃肾阳虚脱危证,非用力专任重之大剂参附汤以回阳固脱不可。
2.预言有后遗症者,盖本于十二经脉循行学说,“足少阴肾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缘患者年逾古稀,肾之生理退化已达焦点,即使此次肾阳虚脱危证幸而获痊,肾之元阳虚衰是意料中事(舌为心之苗,心主语),又安能从小趾而直达于舌本以充实之乎。这是根据经络循行之说而作出预言,此其一。
再则《黄帝内经》有云:“声如从室中言,此中气之湿也。”又“言而微,终日乃复言,此夺气也。”元阳虚损,在青壮年修复,尚有可苦,似此风烛残年,以言修复,不亦难乎,此其二也。今预言虽然得到了实践证明,但仍待今后之实践再实践,证明再证明。此言当否,请质之高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