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陶瓷枕上的人物形象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作为目前国内收藏瓷枕最多的博物馆,馆藏瓷枕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择其几种作以简要分析。
▌金 磁州窑白地黑花“屈原投 江”纹长方形枕
根据《楚辞·渔父》中的情节描绘了屈原投江之前,与江面渔夫之间对话的场景。画中三人,屈原身着素衣,披头散发,神情忧伤,独立于江边。渔夫戴斗笠,划一叶小舟徐徐靠岸。屈原 身后一人疾奔而来,似欲劝阻屈原。
屈原破旧衣衫随风飘摆,呈现出一片凄凉景象,借此表达出诗人的忧愁苦闷之情。寥寥数笔,却展现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的孤傲品行。此枕画面不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在文化内涵上都体现了金代磁州窑这一最大民窑的卓越品质。从枕面构图来看,采用以景达意、以象表意的艺术手法,刻画了被流放的屈原忧国忧民的故国情怀。
磁州窑作为当时北方地区最大的窑口,其产品之所以能够独步一时,说明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在于能够贴近当时人们心理上的需求。宋金时期,宋王朝面对北方女真铁骑的南侵,抵抗无力,一次次地遣使乞和,割地赔款,使得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在此枕画面中我们不难发现磁州窑匠师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在深沉的意境中,借古喻今,既有对昏庸无能的宋皇帝的不满,又期待出现屈原这样的爱国人士来警醒萎靡的宋王朝。
▌元 磁州窑白地黑花望子成龙纹长方形枕
画面中有一长者一童子和空中的云龙,长者须眉皓然,身着大袖广袍,右手指向空中的云龙。童子一手指向天空,一手夹持风筝,一副天真烂漫的神态。空中的云龙蟠曲矫健,见首不见尾,体现出神龙兴风作雨的无限神力。画面简洁明了,人物勾画到位,充分表达了人们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
▌元 磁州窑白地黑花“高士卧床”纹长方形枕
枕面描绘高士一手托首侧卧于树上,眼望长天,呈惬意的神态。高士脚后有一鱼篓。画面表达出这种世外桃源般的渔猎生活 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之心(注:此枕人物图的内容可能为宋代陈抟高卧故事)。
执莲婴戏图是瓷枕纹饰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又被称 为摩睺罗。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睺罗(磨喝乐之音译讹传)之状。”孟元老《梦华录》中有更为翔实的描述:“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辈特地新妆、兢夸鲜丽。”摩睺罗(磨喝乐)是梵文的音译。据 传他是释迦牟尼的儿子,曾在母腹孕育七年,生于牟尼成道之日。他15岁出家,天生聪颖,在佛教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
因此,七夕时节人们奉磨喝乐向其乞求孩童们能聪明伶俐。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宋代的磨喝乐为手持荷叶的童子形,因此每逢七夕节来临之前,孩童们争相购买新鲜荷叶,换上新装,装扮成磨喝乐的形象。所以在七夕节玩荷叶也就成为儿童们节令性的时尚游戏。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所藏的两件金代晋南白地填黑持荷娃娃纹八边形枕即表现了童子手持荷花嬉戏玩耍的场景,从这种图案上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一个古老的游戏和风俗。此外,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所藏褐地剔牡丹花擎荷娃娃枕,造型精美,把婴孩与荷叶两大主题元素相结合,寄托中国人对子孙的美好祝福。
其他馆藏人物造型枕还有卧女枕及以人物形象为底座的各种枕,这些枕作为日常起居用品,其蕴藏的大千世界值得我们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