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如树
文:刘一伊 聂传安
一班刘一伊同学是个非常有思想的孩子,她常能从别人很容易忽视的地方读出不寻常的道理,让人称奇。
她走在校园里,看到许多树……许多树……
于是,一篇《人不如树》的文章就出来了。
校园里有许多树。(马上想到鲁迅先生的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树的品种有许多,形态各异。有几棵树长得笔直,更多的则好像都奇形怪状的。(特别是那些与盆景相关的)
我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有些树的枝干扭曲着、挤压着?母亲说是为了美观。我又问:“树没了树的样子,还算树吗?”(一伊不解,所提问题也扎心)
“可能吧。”母亲是这样回答我的。(其实母亲也许不知如何回答更好)
那么我有两个问题要问。(也算是积蓄已久的问题)
在人的眼中,畸形的树是美观的。那么在树的眼中,“畸形”的人是否也美观呢?(问得好)
在人的眼中,“畸形”的人是怪异的;那在树的眼中,畸形的树是否也怪异呢?(问得好。这两个问题需要读慢一点)
当人们看厌一种树后,就会想方设法造出不同形状的树,不论是损坏树或者扭曲树,也不论树是否痛苦。(审美疲劳后,就再创造所谓的“美”)
但是人呢?人就不扭曲自己了么?(由树及人。仅写树,是难以写深的)
其实人真是一种怪异的动物:他们一边嫌弃其他人,一边又怕自己不像其他人;他们既怕无法被人理解,又想自己成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人又想趋同,又想求异)
于是,一些人也变得畸形。(过于与众不同,显得畸形)
树的畸形是无可奈何,而人的畸形多有主动。(同是畸形,却有本质不同)
故,人不如树。(得出结论,非常有力)
一伊文章逻辑非常清楚:畸形的树丑,畸形的人丑;畸形的树被迫,畸形的人主动。所以,人不如树。
在校园里走一遭,就能想到这些深刻而又沉重的问题,实在让人惊叹。
是啊,树畸形,毕竟是树;人畸形,何以为人?
但愿树与人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