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从古到今说“尺寸”
文◉杜若东
温馨提醒:请使用本公众号左下侧精选菜单中的号内搜功能,搜索你感兴趣的文章。欢迎您关注下载我的原创书《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22万字)《百余汉字探秘》《左传成语典故精释》等有关学好文言文的六本原创电子书
节选自《百余汉字探秘》
说到长度单位,大家知道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其实这些都是西方的度量单位。下面我们就说说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
1.米
米本义是碎米,让他表示距离是一种假借的用字方法。
米字自古至今文字的演变:
不过古代也有一种用粟米(小米粒)表示长度的方法,十个个粟米的长度是一寸,一个粟米的长度是一分。一百个米粒的长度就是一尺。但有种说法是这种米是黍,也就是黄米。
2.寸
说过米,再来说寸。寸,《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寸口,人手后退一寸处,那是人的动脉所在,就是医生把脉的地方。这是个指事字, 其实
就是手,加一点表示这是寸口所在。
寸字自古至今的演变:
这就是“寸”
具体位置见上图,也就是说一寸的位置是这样得来的。
《孔子家语》中说: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通过自己的身体就可以知道物体大概的长短了。这个意思是说,一般成人的一个中指节的距离就是一寸。
3.尺
下面再说尺,尺按照清代学者王筠(著有《说文句读》)的说法,就是人的上臂的距离,具体来说是从掌腕横纹到曲池穴,如图:
当然,另一种说法是说掌后横纹与尺泽穴之间的距离为一尺:
其实,还有一种更形象的说法,就是大拇指与中指尽量展开,两指端的距离,就是一尺。这一尺的距离,又叫一拃。
其实,还有一种更形象的说法,就是大拇指与中指尽量展开,两指端的距离,就是一尺。这一尺的距离,又叫一拃。
4.寻
下面再看一个长度单位“寻”,寻就是成人的两臂展开后,两中指端的距离,古代八尺为寻。用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庹,俗话说一庹长,就是这个距离。
另外还有一个常,二寻为常,也就是十六尺。
下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古代一尺与现代刻度的换算,周代一尺约23厘米。我们常说七尺男儿,如果换算的话是1.61米。这个高度拿今天来说太低了,我估计七尺男儿一次肯定出现的比周朝晚,并且一尺要比周制长。还有一个词丈夫,一丈是十尺,换算结果2.30米。
在《战国策》中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说:邹忌修八尺有余。“八尺有余”就是1.84米了。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一尺在唐代约合0.3米,难道王勃当时还不足1米?要知道王勃写作此篇时已经是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了!
即使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身高就超过1米了。其实这里的三尺指的是腰带打结后下垂的长度,名为““绅”。一般士人是三尺。王勃在这里是自谦身份低微之意。
5.仞
接下来,咱们说“仞”。
俗话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七尺为一仞,我们说八尺为寻。原来,度量物体长度时,人体总不能完全贴合物体,呈弧形,所以就要比八尺短些,就是七尺了。这是《说文解字注》中的说法。
6.咫
有个词语叫“近在咫尺”,或“咫尺之遥”还有说“咫尺天涯”的,那么咫尺是多长?
《说文解字》说是普通妇女的手长的距离,约八寸。如果按周尺折合算出来来的话是18.4厘米左右。
7.跬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那什么是跬步呢,跬就是半步,也就是说古代的两步相当于今天的两步。
学习 快乐
汉字
的奥秘
也就是一只脚从起步到落步的距离。周代一步的距离约6尺,换算成今天的米制,应该是约1.38米,那半步就是0.69米。
传统长度单位再探
《孙子算经》曰:“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
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氂(厘),十氂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五十引为一端,四十尺为一匹,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三百步为一里。”
由此长度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忽、丝、毫、厘、分、寸、尺、丈、引,他们都是以十进制为单位的。我们重点说其中的几种。
一、忽与微
1.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
2.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如果按照周制一尺约等于0.23米,一寸约0.023米。那就是一忽等于0.0000023米。一微等于0.000000023米。
二、里
唐代以前一里地约300步,一步约6尺,唐以后一里约360步,一步约5尺。
按周制计算,一里地1800尺,一尺是0.23米,约等于414米。唐一尺约0.31米,那么,一里地同样是1800尺,约等于558米。
三、弓
常说,长16,宽15,不多不少整一亩。这里的长度和宽度,都是以弓为计算单位的。经籍记载为:两尺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一肘就是由指尖到肘关节的距离,那一弓应是8尺。但实际中人们应用的是一弓等于5尺,按现代3尺一米来算,大约是1.65米。两弓就是一丈。过去农村丈量土地就用弓,一根略像弓形的木棍。16弓就是长16×5=90尺,15弓就是宽15×5=75尺。按唐代换算,长90×0.31=27.9,宽75×0.31=23.25,总面积648.67平方米,约等于现代的666.67平方米。在解放前,民间还用一种叫叉尺的工具丈量土地,像一个平头的大圆规。两脚之间恰为5尺,转动起来很快。
四、箭
古代一箭之地约等于130步,按唐代尺度,一步是5尺,一尺是0.31米。130步是650尺,650×0.31=201.5米。
五、匹
绢布的单位是“匹”,唐代规定:一匹绢应长40尺,宽1尺8寸;一匹布应长50尺,宽与绢同。按前面的唐制换算出来就40×0.31=12.4米,50×0.31=15.5米,宽是:1.8×0.31=0.55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