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上幼小衔接班,到底是让孩子增加学习自信,还是会厌学?真相你可能想不到。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班上开了一次家长会,请优秀同学的家长来分享一下平时辅导作业的经验。当这位家长说到了孩子在上小学前是去学了幼小衔接的时候,班级里有家长提出了反对的声音,超前教育不是不可取吗?为什么我们家孩子也去学了幼小衔接还是学习问题一大堆呢?一场家长会,变成了教育探讨会,其实这也是老师希望的一种模式,关于孩子的教育学习问题,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还包括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就来讨论问题,并研究出解决方法,这才是一个良性的教育模式。

那么幼小衔接到底是给孩子增加学习自信还是很容易让孩子厌学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看。一是老师,二是学生。从老师的角度,会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来进行讲课,尤其是一年级的老师,当他在新的学期上过一周课以后,基本就对全班同学的学习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随着家长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早期教育启蒙,所以几乎一个班有80%的小学生都去上过幼小衔接,剩下20%是家长自己提前补习了一年级的课程。所以整体现在一年级小学生的素质都比过去5年、10年的小学生学习素质要高,学习能力也要强,学习意识更萌发得很早。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有良好的互动,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都很快,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鼓舞。并不是家长眼里认为,现在老师都这样,什么知识点都讲得很浅薄,孩子不提前学一点,是搞不懂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们的能力都被拔高了,他再按照原有的教学大纲来讲课,势必是没有经过教学反思的。所以,老师们会根据全体同学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来讲课。

另一个层面从学生的角度看,早期纯朴的学习意识萌发,就来自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的一个直接理解。老师讲的东西我都懂,我都会了,我就是会学习了。老师讲的东西我不懂,别的同学都会我不会,我就不会学习了。就会让孩子丧失一些学习自信,一二年级的学生还谈不上厌学,只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那么幼小衔接还上不上?到底是好还是坏?作为老师我想说,还是要看学生的个体差异。

1、 自律性强,性格不急躁的孩子可以上

我们先来说这个问题:有的孩子上了幼小衔接,就明显比其他孩子在知识理解、书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要强。同一种作业,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可以很快就写完了。没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却要慢很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实,这和上没上过幼小衔接没有多大关系,只是自律性强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他的主观能动性就强。不管做什么事,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不急躁,无论是游戏还是与他人相处,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准则。这样的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去超前学一些小学的知识点,是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的。

2、 主观能动性较差,平时性格自卑的孩子,可以不上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是可以通过小事来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是否是一个主观能动性较差的孩子。比如,穿衣服、穿鞋,孩子很少自己主动去做,都要父母去催促,如果遇到很难穿的衣服和鞋,孩子穿了半天没穿好,家长斥责一句,怎么这么慢?孩子就开始崩溃烦躁,在情绪控制上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参与一些可以体现成就感的游戏和玩具的时候,孩子往往显得很自卑,失败后会哭,会躲起来,这样性格的孩子,家长不要以为说去上一下幼小衔接,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小学文化,就能让孩子在上小学以后轻松一些。几乎很难,该不会的题他仍然不会,性格原因多半是和原生家庭分不开,家长的过于焦虑,容易传达给孩子,也一同分享了负面情绪。所以,具备这样性格的小孩,家长就应该先引导孩子去面对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情绪。不要急着就去上幼小衔接,把孩子锁在条条框框里,其实是为难他们了。

3、 家长没时间教孩子的,可以去上衔接班

教育专家常说,学龄前儿童需要掌握的就是生活习惯和学习意识的培养。我是赞同这个教育理念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意识都需要家长的陪伴,可是往往作为成年人,真的很难两全。那么不能陪伴孩子也没有时间去教孩子的家长怎么办?那还是送到衔接班去学一学,但是别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往往会给我们惊喜。到底要不要上衔接班,实际拷问的就是家长的焦虑到底该谁买单的问题。是否能让孩子在上小学后拥有学习自信,是考量家长对教育投资值不值得的问题。针对这一点,大家都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