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数量急剧减少?原来它们遇到了和人类一样的困境
曾经在农村,燕子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似乎越来越少见到燕子了。
事实上,燕子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它们遇到的问题,跟人类正在面临的问题存在重合。
燕子数量急剧减少
燕子在我国属于夏候鸟,我们最常见到的是家燕(拙燕)和金腰燕(巧燕)。这些鸟儿喜欢在屋檐下搭窝,亲近人类,并为农林业消灭了不少害虫。
可如今,人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燕子,却似乎慢慢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这并非错觉,燕子的数量确实在迅速减少。
曾有学者对苏南地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农户都认为,在上世纪50-70年代间,燕子非常多,家家户户都有燕子窝,有些人家甚至有好几个;而在80年代,燕子少了许多,90年代继续减少。
对于燕子种群的监测,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局部地区的调研结果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此外,我们在乡下时也能感受到,燕子不如以前那么多了。
我国吃货可谓来者不拒,但燕子是益鸟,跟人类关系一直很亲近,很少有人吃燕子。它们并不是因为被食用而越来越少,而是因为遇到了跟人类一样的困境。
住房困难
“住房”是我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尽管国家不断出台政策缓解住房困难,但群众普遍存在房产焦虑,为买房而发愁。
燕子也遇到了住房方面的问题。在农村,它们最常在屋檐下的折角处筑巢,既能遮风避雨、躲避天敌,也能拥有较为广阔的视野。
筑巢时,它们会衔来泥土、草茎、羽毛,跟口水混合在一起,垒起自己的家。而现在,它们失去了这样的条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的住房进行了升级,很多房子都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有的还是别墅式的独栋住房。
这些房子不再使用椽(chuán)、梁等结构,燕子可选择的筑巢空间大大减少。既然无法搭窝,它们自然不会像以前那样经常出现在人类家中。
在城市,处处都是高楼大厦,燕子无从寻找泥巴,缺少筑巢的材料。在农村,一些地方为了增加商业用地供应,摧毁了池塘,燕子获取泥巴也变得困难。
食物困境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食物是不可或缺的。我国有14亿人口,粮食消耗量巨大,之所以大多数人能吃饱吃好,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努力。
对于包括燕子在内的动物来说,食物更是决定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燕子作为益鸟,通常以农田、树林里的害虫为食,但我国农村的发展,使得这些昆虫大量减少。
在很多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养殖业规模扩大,种植业规模缩小。在种植业这方面,人们采用现代化耕种方式,机械操作、农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消灭了燕子的食物——昆虫。
燕子食用的昆虫,不仅数量下降,质量也下降了。自然界存在生物富集作用,昆虫受到药剂的污染,被燕子吃下去后会对后者产生一定影响,威胁到它们的生存繁衍。
人口流失
在很多农村里,除非过年过节,否则村里大多数住房都是空无一人的。青壮年都到城市务工去了;或者家家户户都在城市发展,很少回老家,有些村落甚至成了空村。
农村人口流失,不仅是人类面临的问题,也是燕子面临的问题。燕子之所以在屋檐下筑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类能为它们提供庇护,其他动物不敢贸然入侵。
可人口流失之后,空荡荡的房子就与野外没有太大区别,在人类屋檐下筑巢的优点之一就丧失了。
人类态度转变
除了以上几个跟人类相似的困境之外,燕子在其他方面也受到限制。以往在农村,基本家家户户都很欢迎燕子筑巢,至少不会反感。
可如今,人们生活习惯转变,通常是门窗紧闭,直接阻断了燕子筑巢和外出觅食的通道。
同时,居民对卫生要求更高,很多人无法忍受燕子的粪便,有些环卫在工作的时候,还会捣毁燕巢。
除此之外, “缺乏保护意识”也是燕子数量减少的一大原因。不少人认为,濒危动物才值得呼吁保护,燕子属于“随处可见”的动物,不必放在心上。
再加上,现代社会的人大多远离农耕,不像老一辈那样,对燕子等益鸟有特殊的情感,便不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正是保护意识的削弱,使得许多人连燕子都不认识,甚至有些熊孩子故意捣毁燕巢、杀死雏燕,燕子的处境又能好到哪去呢?
不过,燕子数量下降并不全是人类的锅,很多燕子是自然死亡的。它们在越冬的时候飞到大洋彼岸,那些没做好准备的燕子,就会死在途中,每年因此死亡的燕子不在少数。
不管燕子因为哪种原因而急剧减少,对于人类的这位跨种族朋友,我们应该多一分温情,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别等到动物变成濒危,才意识到要保护。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