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茶花香:陈龠武夷山中国画写生作品选

元宝山 38cm×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武夷山不好画”,似乎在国画圈已有共识。

传统山水画名作中,甚少见武夷山水身影(笔者孤陋寡闻,仅知有元人方从义所作《武夷放棹图》和清人所作《武夷山十八景图》为比较知名的作品);当代山水画坛,以武夷山为写生基地的画家亦不多见(倒是有几位福建本地画家,颇有水准),印象较深的有吴冠中先生的油画写生及关山月先生的名作《秋溪放筏》。

个中缘由,倒不是因为武夷山“不出名”,除了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之外,应该是因为“很难画”。(在狭义的武夷景区)武夷地质,属喀斯特地貌,这种山区,每个山头各自为战,欠缺大山巍峨的气势和幽深的巨谷;山体结构也比较奇特:巨大而平滑的山岩,缝隙里长出山草和树木,大块的极大块,琐碎的极琐碎,传统山水画的皴法很难有用武之地,用绘画术语来说,很难“深入”。故此,很多画人对武夷山望而却步。倒是“外行人”袁枚对武夷山水的特点有极其精辟的总结:“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游武夷山记》)

古画中的武夷山,基本均是借武夷山之境,以古法演绎,甚少跟当地山形地形、山石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元人方从义的《武夷放棹图》,当属武夷题材的古画中最具知名度者,颇有道家洒脱、飘逸之风神,名义上为仿五代巨然笔法之作,然用笔放逸,与巨然在笔墨风格上差别甚大,而且,境、山、树的造型基本与武夷山实景风马牛不相及。现成笔墨语言的缺失,是否乃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空间?如何提炼武夷山水的笔墨语言?如何表现难于形之笔墨、漫山遍野的茶树?如何从写生中升华出“武夷气质”和“武夷形式”?如何在传统山水情怀中体现“当代性”?

我相信,武夷艺境,仍然大有潜力可挖。

摘自/ 陈龠《又闻茶花香——武夷写生杂记》

武夷山下梅古镇郊外 38cm×4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马头岩印象 38cm×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白云寺 45cm×38cm 纸本设色 2018年

素描止止庵 45cm×3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瑞岩寺 45cm×38cm 纸本设色 2019年

骆驼峰 45cm×7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和合峰下 69cm×138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喊山台不见天 48cm×10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午后时光 38cm×4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武夷山红袍谷 38cm×45cm 纸本设色 2012年

茶的旋律 38cm×4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崇阳溪畔 35cm×13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武夷放筏 32cm×220.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九曲溪畔 34cm×193cm 纸本水墨 2016年

大王峰下 38cm×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烂漫乡村 38cm×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新茶 34cm×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陈 龠 (yue),本名陈映欣。自号龠庐、澄斋、北溪琴客。1963年生于广东汕头。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画院专职画家、《广东画院》副主编、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外聘教授。

(0)

相关推荐

  • 听茶记 | 岩茶圈的“霸道总裁”——肉桂

    TEA 武夷岩茶 在武夷岩茶的世界里,大红袍.水仙.肉桂是最引人注目的三大明星.近年来, 肉桂以辛锐持久的高香,"霸气"位列岩茶圈的"顶流",获得万千岩粉的宠爱 ...

  • 武夷岩茶的岩和茶,不是说长岩石上而是因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是中国乌龙茶之极品,产于"秀甲东南"的武夷山,因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而得名.素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之赞誉,品具&quo ...

  • 海南定安的这家休闲农庄,能闻着花香喝下午茶

    春天是美好的代名词.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和景明--人们似乎把最美的词汇都给了春天. 说起春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踏青春游. 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是春天里一抹亮丽的颜色,让人"久在樊笼里,复 ...

  • ​李志丹 || 又闻槐花香

    又闻槐花香  李志丹 四月,是家乡槐花盛开的时节,白如雪,晶莹如玉,纯净的没有一丝丝杂质,纯洁无瑕.团团锦簇,层层叠叠,妖娆嫣然,一树树绽放,一树树花开,槐花盛开,清香袭袭,沁人心扉,直抵心里.  我 ...

  • 穿透屏幕“闻”见花香你敢信?感应联动不是梦

    人的五感与生俱来,是人类感知与世界联系的桥梁.随着科技的发展,听觉和视觉早已实现了电子信息化,而难度相对较大的嗅觉.味觉.触觉,科学家们也正在尝试将它们"人造"化. "人 ...

  • 了不起的乡村(7)|在美栖村的幸福事:闻着花香,喝茶聊天

    人才外流.空心化加剧......这些乡村发展的现实困境,宜兴市徐舍镇的美栖村也没有躲过.2016年,美栖村被确定为扶贫村,当地政府通过土地资源的工业用地出租.承包鱼塘养殖等方式帮助村民增收,但这并不是 ...

  • 张蔚宏||又闻楝花香(有声美诗)

    又闻楝花香 文|张蔚宏  诵|张蔚宏 透过街道的晨光 扑鼻而来的一股浓郁的馨香 举目眺望 那一簇簇紫色的小花 在绿叶间朵朵绽放 散发出如此的芬芳 原来是这暮春初夏时节 醉了心脾的楝花飘香 楝树曾经比较 ...

  • 兰花不开花的5点原因,想闻兰花香,那就得仔细看看了

    把兰花养开花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在实际的种养过程中,很多人养的兰花却不怎么爱开花,总想着等兰花开花后闻兰花香,但总闻不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关于兰花不开花的原因我总结了5点,希望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到喜 ...

  • 『养生茶』(七)温热散寒茶: 艾陈茶

           原料:艾叶5.陈皮3.花茶3.        用法:用200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散寒.        用途:下痢腹痛,睡卧不安.        来源:< ...

  • 杨无咎梅花十首,仿佛能闻到花香

    杨补之(1097-1169),南宋著名书画家,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江西南昌人,一生未仕.工诗善画,以墨梅著称,祖承创墨梅法的北宋花光和尚(仲仁),然变水墨点瓣为白描圈花,自成一家,其传派 ...

  • 杨无咎《梅花十首》,仿佛能闻到花香

    杨无咎 杨补之(1097-1169),南宋著名书画家,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江西南昌人,一生未仕.工诗善画,以墨梅著称,祖承创墨梅法的北宋花光和尚(仲仁),然变水墨点瓣为白描圈花,自成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