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关心
大多数的家长可能都没意识到一个问题:独生子女往往受家人的关心呵护多,而他关心别人的机会少,长此下去,会使他失去关心照顾别人甚至照顾自己的能力,对他将来的人际交往、心理发育、甚至事业发展都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关心。
楼上小何的儿子已经读初中了。一天,小何到我家聊天,说到儿子,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说:“唉,可懒了,每天早上起床,他脚一伸说'妈,帮我穿袜子’。他说他难得躬腰。到现在,书包都是我给他收拾。可前天我病了,躺在床上吐得死去活来,请儿子帮忙倒杯水来,他却不耐烦地说:'你怎这么多事,我要做作业!’虽然最后他还是给我倒了水,但我心里却又是气,又是酸。禁不住流出了眼泪。”
按说,这么大的儿子,自己的妈妈病了,应该主动关心,照顾。可这位“小祖宗”倒好,不仅视而不见,妈妈请了他,他还不耐烦。这能不让母亲伤心吗?
无独有偶。我家小女虽已芳龄11却也是心中独有自己。本来,爷爷奶奶有时想到她是孩子,长身体需要营养,常常千里迢迢从老家给她带点家乡风味的香肠、腊肉之类。仿佛暗中有约似的,我们大人都很“自觉”地不动筷子。孩子则旁若无人地独享美味。至于孩子爱吃的零食,如饼干,冰棍之类,我们更是从不“插嘴”。时间一长,孩子不仅体会不到这些细节里的爱心,不心存感动,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一天,和女儿出去游玩。她要吃火腿肠,给她买了两根。过一会儿,我也觉得饿了,便要吃她一点火腿肠,谁知她却不愿意!我有胃病,一饿就痛,但那天,更痛的却是我的心。
我找到一位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一套的朋友,向她诉说心事。她说:“像你说的这种情况多呢!这不能怪孩子,都是家长给'爱’出来的毛病。你们一切都为他想好弄好,一切都是以他为中心,当然他也会认为自己就是中心。实际上,你们已经剥夺了孩子关心自己的权利,时间一长,他连自己都不会关心和管理了,哪还有关心别人,关心社会的能力和愿望呢?”
朋友侃侃而谈。她说,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关心。关心有四个层次。首先,你得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也就是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管理自己。让他自己收书包,收卧室,独自做作业,让他自己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连自己都不会关心好的孩子,怎么有关心别人的意识和能力呢?只有先做到这一条,他才有可能学会关心别人。
第二是要让孩子学会关心家人。有了好吃的,要让他先请爷爷奶奶吃;家人过生日,你要提醒孩子,并启发他做点小策划,如和父母一起给爷爷奶奶做点老人爱吃的;给爸爸留一张温馨的小纸条或画一张画,做个小手工等等。他爸爸下班累了,你要启发孩子去给爸爸倒杯水,问候几句;爸爸病了,你要鼓励孩子去问问爸爸,哪儿不舒服,想要点什么?反之,爸爸也应该引导孩子这样对妈妈,让孩子感到关心别人的快乐。
其次,要引导孩子关心他周围的人,了解别人的心理和愿望,难处和需要。如老师病了,提醒孩子去看望一下;同学有了困难,让孩子去帮一帮。只有当他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他才可能去关心社会。而只有他对别人付出了关心,他才可能真正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试想一个冷漠自私的人,谁愿意和他交往呢?他在社会上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朋友喝了一口茶,接着说:“让孩子学会关心,其实也是对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未来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会关心别人的人,才能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他才能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也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朋友的话使我茅塞顿开。此后,我开始按照她的点化去努力。一方面,我引导孩子自己收拾书桌和床铺;要求她星期天自己洗小衣服,开始她当然不情愿,我便耐心地讲道理,告诉她这样做的好处。后来她自己洗了袜子和短裤,我便及时夸她洗得干净。慢慢地,她管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我引导她关心照顾家人,关心帮助同学,并告诉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段时间后,女儿果然好多了。一天,女儿一进门就递给我一支黄色康乃馨,说:“妈妈,明天是母亲节,我祝你节日快乐!”我惊奇了:“明天是母亲节吗?”“对呀!”女儿甜甜地笑着。那一刻,我的心差点被那甜美的笑容和娇美的鲜花带来的温馨融化了,我高兴地说:“谢谢你!难得你记得起这个节日。”女儿班上新转来一位女同学,是乡下人,还缺了一只手。女儿告诉我说,同学们都不和她玩,还有人欺负她。我便对女儿说:“你不仅不能欺负她,还要多和她玩,帮她交朋友。你想如果你像她那样的处境,该多可怜啊!”女儿听了点点头。果然,女儿成了那位同学的第一个朋友。
对她的这些进步,我都及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我想,孩子毕竟还小,还没有定型,相信在我们和她的共同努力下,她一定会改掉自我中心的毛病,学会正确地关心和管理自己,也能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