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功臣、一代名将蒙冤受屈,马革裹尸,这就是明珠之谤!

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四月中旬的一天,洛阳城南门外彩旗飘舞。人山人海。沸腾的人群不时发出阵阵笑语。忽然有人一声高喊:“你们看,马将军回来了!”人们昂首跷足向远处眺望。这是朝廷文武百官正在列队欢迎南征交趾(今越南)凯旋归京的马援将军。

光武帝刘秀为马援接风洗尘设宴庆贺。宴会上,文武百官端着酒杯争先恐后向马援祝贺,一时间称颂之词不绝于耳。马援的好友孟冀,也随大家说了几句赞扬的话。不料,马援对孟冀说:“我们是老朋友啦,怎么也说起恭维话来呢?古人云,快马要加鞭,响鼓要重捶。我现在正需要你的良言开导!”孟冀吞吞吐吐地说:“马将军,你效国之心实在令人敬佩,然而毕竟年岁已高,此战够辛苦了,希望你今后就在家里休养休养吧。”“不行,不行!现在匈奴和乌桓不断扰乱,我正打算请求出征。大丈夫应该战死在边疆,马革裹尸还乡,怎能寿终在家?”孟冀听马援如此肺腑之言,大为感动连声赞道:“对,对!”

不久,南方五溪(今湖南、贵州交界地区)发生叛乱。光武帝两次派兵征讨,都遭失败,便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此时,南征北战、积劳成疾的马援,也拖着虚弱的身子参加朝议。他见众文武大臣一言不发,无人请战,就对皇帝说:“请皇上恩准我去试试!”

光武帝望着须眉皆白,身体虚弱,年高62岁的马援,笑着说:“马将军,你倒象个老顽童,年岁这么大了,又生病,还能打仗吗?”马援执意出征,在殿外穿上铠甲跨上战马,雄赳赳地来回转了几圈,说:“谁有本事和我较量一下?”光武帝看他英姿不减当年,目前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就命他统率4万人马前往征讨。

马援出征时,亲朋好友深知此行艰难,纷纷含泪送行。马援骑着高头大马,气宇轩昂,笑嘻嘻地同熟人打招呼。他的好友杜情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马援回答说:“以前我总担心年纪大了,不能实现马裹尸的愿望,这次出征,给了我一偿夙愿的机会,怎能不高兴!”

叛军知道马援多谋善断,都很惧怕,当马援率师到临乡时,叛军闻讯逃跑。马援乘胜追击,不料,在壶头山遭叛军伏击,马援进攻受挫。当时天气炎热,军中疫疾流行,士卒病死不少,形势极为不利。马援分析了敌情,决定把队伍分作两队:一队守住营寨对付叛军;一队在山岩上凿洞,让士兵轮流到里面避暑。他想用这个办法暂时避开敌大的锐气,等敌人麻痹松懈时再进行决战。

这时,心怀异志的部将耿舒,偷偷写密信给在朝廷的哥哥耿弇,说汉军受挫主要是马援不尽职,每到一处都吃喝嫖赌。耿弇收到信后,就转呈光武帝,皇上看后大怒,送命中郎将梁松到马援部任监军。

梁松是个驸马爷,骄傲自大,擅弄是非,曾因纵容部属乱杀人,被马援训斥过。这回梁松奉命任监军,自认为是报复马援的好机会。此时,马援由于劳累过度,心脏病复发,又听到外面的流言蜚语,含恨而死。梁松到了壶头山,见马援已死,心里乐滋滋的,心想,这下我梁松向朝廷说话可以随心所欲了,反正“死无对证”。

梁松在给皇上奏章中,把马援说得一无是处,说马援这个老糊涂不仅瞎指挥,还贪得无厌,搜刮民财,抢掠珠宝。光武帝看后,气愤不过,下令褫夺了马援封爵。

马援的尸体被士卒运到家里,他妻子不敢到朝廷报丧,战战兢兢地乘黑夜运到城外,埋在小树林中。第二天,马夫人到宫里向光武帝请罪。光武帝把梁松的奏章递给马夫人看,马夫人这才知道丈夫遭了不白之冤,便多次上书说明事实真相。

马援被冤,大臣们怕牵连,不敢到马家吊孝,与马援最好的朋友也不敢说公道话。但是,与马援不相识的县令朱勃,出于义愤,却壮着胆子给皇上奏了一本,说:“大将在外,朝中有人诽谤,做君主的就很容易记住他的小过,而忘记他的大功。我虽然不认识马将军,但他的品德早有所闻。他是受冤的,请皇上派人重新查看。”

光武帝看过这位县令的奏章,细细想想,觉得有道理,便派人重新调查马援案件。原来,马援因长期行军作战,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他听人讲薏米仁(一种中药)可去风湿。此次南征,路过一个村子,得知此地产薏米仁,便向老百姓买了一袋,装在车上。薏米仁亮晶晶的,有的人误认为是珠珍宝贝。传到梁松的耳朵里,他便导演了东汉历史上著名的“明珠之谤”。

此时,壶头山战场上,叛军缺食缺水,军心涣散,,被汉军全歼。马援虽然没有看到战局结果,但胜利的基础是他奠定的。

马援案件真相大白后,光武帝感到十分内疚。但有人嘀嘀咕咕地说:“皇上如公开恢复马援的名誉,会影响皇上的威望,不能更改。”就这样,为马援恢复名誉的事被搁置下来了。

光武帝死后,明帝执政,为恢复马援的名誉办了四件事:一是严惩梁松;二是为马援建庙;三是亲自题写金匾“马革裹尸”,派人送到马家;四是将“马革裹尸”谱上曲子,作为战歌,规定军队出征前要高唱三遍,以激励将士血染沙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