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塔的海洋”之--- 古洲和尚塔
【灵峰寺塔】
--- 佛日圆明古洲和尚舍利塔 ---
五台山毕竟是“寺塔的海洋”,虽然数以百计的古塔总质量确实很不高,但从个别的角度来说,绝不是一无是处,灵峰寺塔就是一座从个体来说绝对出类拔萃的塔。这塔位于台怀镇杨柏峪村西山脚下的灵峰寺遗址上。以前五台山旅游不发达的时候,它可以算就在路边,现在台怀镇上到处盖楼,见缝插针,灵峰寺塔被围在了里面,从大路上是看不到了。而且灵峰寺遗址也被一座完全臆造的新建大寺庙(与其说是寺庙,不如说是楼房)所占据,灵峰寺塔的周边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所幸塔在边缘地带,新建的寺庙只破坏了其一侧的环境,别的方向还古朴幽静。灵峰寺塔也被修缮了,但因为它本身就保存的相当完好,所以整修的部位很小,仅限于坍塌的塔檐剪边部分。
【灵峰寺塔·明·背面全景】
要说我此次“台怀镇寻塔之行”还有特别目标的话,那这个“特别目标”就是灵峰寺塔,换句话说,促成我台怀镇之行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来看这座塔。因为这塔的外观看上去就很奇特。这是一座密檐式塔,但它有别于其他常规类型的密檐式塔:它的五层塔身间距是层层递减,而不是像常规密檐式那样层距完全(或大致)相同。
因为塔是纵向高空建筑,以个人的力量无法测量出高度方向的数据,但是从该塔的外观看上去,它的层距递减原则与塔身总高度肯定有一定的规律。比如,第一层塔身占全塔的(大约,也可能肯定是)一半,然后按一定的比例逐层递减。这样的造型初看上去显得凌乱,但是仔细看却很协调美观。
灵峰寺塔,大家更熟悉它的名字叫“佛日圆明古洲和尚舍利塔”,流行的古塔资料上都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号中,“古洲”是塔主的法名;而“佛日圆明”是皇帝给他的封号,或是徒子徒孙给他加的尊号。明清之际,五台山众多的大德高僧们多有封号或尊号,比如还有“寂照圆明”,除了这些“圆明”外,还有妙觉圆通、真正佛子等名号。
塔身第一层正面镶嵌的塔铭镌刻“五台山大圣灵峰寺塔院佛日圆明古洲和尚舍利宝塔”,上面那个很长的名字就是打这儿叫来的。在塔身第一层的另外两个隅面,还镶嵌着两块一样的塔铭,保存非常完好,可惜是梵文书写,一字不识。
不过,隅面的那两块塔铭不认识不太要紧,《清凉山志》上有塔主的小传。虽然很简略,但参照塔身正面那块塔铭的落款,大致能使我们知道塔主的经历:
古洲和尚是元代陕西人,是个德道皆高的大师。刚开始拜“中观沼公为师”,这个沼公禅行高深,可能身体不太好,古洲和尚一直“乞食供养”师傅二十多年。后来沼公圆寂时,古洲和尚说师傅您走了,我怎么办?师傅说了“庆八十去”这么一句谶语。
后来古洲和尚禅悟了这句谶语,找到了另一位叫做“中和老人”的高僧。通过一段时间的修行,中和老人有一天对他说,我这里有“禅行秘籍”可以交给你。其实是考验古洲和尚,结果古洲和尚掩耳逃跑了,意思是我跟您是学习您的道德和禅性,而不是贪图什么成佛的秘籍。这一下子不得了,古洲和尚名声大振,纷纷被人称道。
晚年的时候,古洲和尚到了五台山驻在华严寺,和“寂庵英禅师”交好。有一天他找来画工,让在他的室内遍画行云流水,并且要求当日完成。画工说这事弄不成。古洲和尚说,那我这事也没办法了,结果大和尚傍晚就圆寂了。
但塔铭的落款却是“大明正德三(公元1508)年戊辰岁八月初二日,中山法孙志信拜造”。这里面有个问题,古洲和尚是元代人,就算是元末的话,距离正德三年也有点远了。这个孙辈的“志信”隔了最少也一百四十多年了,才为祖师爷建塔,可能是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但一百四十多年才传两代人稍微有点奇怪。
灵峰寺是一座砖、石、铁混合结构的塔,塔身全部为青砖砌筑,塔座是石雕,而塔刹是铁质,塔基没于地面下不可见。该塔为八角五级密檐式实心塔,通高20余米;塔座为石砌须弥座,石座的上下枭雕作覆仰莲瓣,包括各层塔檐下装设的仿木构铺作,风格甚为古朴,和台怀镇上其他的同时代塔相比要精致的多,比如妙峰祖师塔。上下枋均雕饰细致的忍冬花纹。束腰部位的转角上各置力士一尊,刻凿的形象生动;束腰石上雕刻的既有宗教题材,又有世俗题材,还有道教题材,内容杂糅倒是符合明清时期宗教极度世俗化的趋势。
须弥座上又设一层仰莲瓣,其上是砖砌的平座,勾栏围绕,雕刻华丽;塔身背面辟大型塔龛一座,深入塔身内部,但已被堵塞;与背面相邻的两个隅面上,各镶嵌砖雕菩萨立像一尊,脚踏莲座,造像典雅浑厚,这种在塔身上造像的形制,在整个山西境内的同时期古塔中也是极其罕见的。除背面辟龛,相邻的两隅面造像以外,包括正面在内的其他五面,均设砖雕假窗,窗棂形式各有不同,造作工法极其细腻精美,远比塔座上的石刻纹饰精致,其仿木构程度足以乱真。
塔身第二、三层塔檐上,砌有简易平座;这两层塔身均八面辟有浅龛,龛门均刻作垂花门式样;第二层的塔龛砖柱分割为三间,第三层塔龛只一间,龛内原供有佛像,俱失无存。第四、五两层塔身由于层距过度缩小,既没有平座,也容不下塔龛了,只剩下紧凑的两层密檐。
塔顶为八角攒尖顶;其上设砖砌圆形须弥刹座,刹座下枋及束腰素面,上枋刻作仰莲座;刹身及刹尖一体为铁铸。
此塔虽属明代中期所造,但其仿木构手法极具早期(宋元)特征,没看塔铭之前我甚至有感觉这塔是元代遗作。其高度的艺术价值,呈现的华美在五台山现存的古塔中仅次于龙泉寺普济塔,而其时代比普济塔早400年,实属五台山古塔翘楚。而且500年来保存如此完好,实该珍视。
【灵峰寺塔·明·塔顶及塔刹】
灵峰寺为唐代古刹,宋元之际逐渐衰微。一直到明代成化年间时,有个号为“义宾上人”的主持集结了五十多人的僧团,结社参禅,声势不小。当时正好有个叫周善世的皇亲国戚到五台山来旅游,当他看到灵峰寺义宾上人参禅的浩大场面,颇为感慨,马上拿出“三千金”来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灵峰寺随即复振。这个“义宾上人”有可能就是古洲和尚的徒子徒孙,所以才有后来“法孙志信”为古洲和尚建了这座舍利塔。
入清之后的灵峰寺可能就又衰落了,到民国时期即已破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灵峰寺已经倾圮,经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破坏,到1998年普化寺的妙生主持重建时,已经只剩下这座精美的古洲和尚舍利塔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