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美老圩看到一块“昇良桥”古石碑
星期天约了两位老友出去4+2骑车(所谓4+2,就是自驾车带单车到外地骑车,即4个轮子加2个轮子的意思),本来计划去河源骑的,谁知上了粤赣高速惠河段,才发现春运开始没几天,高速路北上的车流就多了许多,车行缓慢。而惠河段高速路又是堵车的黑名单,为了不添堵,我们临时改变行程,从泰美出口下高速,就近到泰美和观音阁的乡村小道骑骑车。反正我们目的性也不强,随遇而安吧。
骑到泰美镇,反正时间充裕,于是拐进泰美老圩转一转。虽然叫做老圩,但已基本上看不出老商业街的模样了,不像其他老镇那样,尽管冷落了,但还保存有老街和老商铺的旧址。失望之余,准备出去了。这是发现路边的树底下树着一块石碑,我对石碑有点神经过敏,于是停下车来看个究竟。走前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古石碑,石碑前面摆着一个香炉,说明这块古碑现在还有人来烧香的。石碑上面横排刻着“昇良桥”三个大字,下面竖排的是两列小字,看不大清楚,我们用矿泉水浇在字迹上面,仔细辨认,终于认出其内容是:“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岁仲冬月吉/彭有良重修石桥立”。
这是一块桥名碑,这座桥的名字叫昇良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冬天,一位名叫彭有良的人出资重修。这是这块古石碑上文字记载的全部信息。二百五十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泰美老圩的环境变化太大,老圩早已不成圩市的样子,这座昇良桥早已不见踪影,就连附近河道的痕迹都看不出来了。唯有这块古石碑,记录下了“昇良桥”曾经在这存在过,曾经在乾隆二十五年重修过,当时是一位名叫彭有良的人赞助重修的。
彭有良,这位捐款修桥的善长仁翁是什么人,现在估计已无从知晓了。或许他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当地富商,因为泰美曾经也是东江沿岸的商业重镇之一。对于东江沿岸,旧时民间流传过一句老话“头横二派三古竹”,说的是东江两岸繁华的集市。“头横”指的是横沥,“二派”就是现在的泰美,旧时叫做“派尾”,后来可能觉得不够好听,谐音改写作“泰美”;“三古竹”则是指紫金县古竹镇(现在古竹好像划入河源江东新区了)。
曾经听泰美附近乡村的父老讲,泰美东江边的厦青村,与东江对面的芦洲镇上青村,以前是在东江同一边的。后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东江改道了,改成了从上青村和厦青村之间流过,这样上青和厦青之间就变成隔岸相望,两地只能靠渡船来往了。而原来的东江老河道,则慢慢地变成了陆地,现在从卫星图上看,依稀可以看到在泰美老圩与厦青村之间,还有一条弯曲老河道的痕迹。
从卫星图上看,黄线内疑为改道前的东江老河道
这就可以理解,当年作为水运交通重镇的派尾(今泰美),现在为什么不是靠着东江边了。按理在水运发达的年代,繁华的集市一定是在江边,因为有码头,交通便利。原来,泰美老圩在当年的确是靠着东江边的,只是后来东江在这里改了道,所以现在泰美老圩离东江边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因为沧桑变化,面目全非了。
东江改道了,河道消失了,古桥也不见了,但是还有一块古桥碑幸存,依然还在告诉后人,这里的历史曾经是怎样的。至于那位叫彭有良的好心人,或许志书上都找不到他的事迹,但有这块古石碑的存在,他的名字和功德也一样流传久远,让后人依然记得,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件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