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射不主皮(3-16)
习“六艺”看似是学习技艺、掌握竞技,但不能单纯地从力量或能力上观察其本领大小,而是应该从如何通过“六艺”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行上去认识其重要意义所在。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释】
主,推崇、崇尚、重视。
皮,用皮做成的箭靶。
为(weì),原因。
科,等级。
【译文】
孔子说:“(比赛)射箭不能只崇尚穿透靶子,因为每个人发力有不同的等级。这才是古代的射礼之道。”
周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目的是通过练习技艺来帮助君子修养品德。按古代射礼,“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即用一块布挂起来做箭靶后面的背景,然后在正中用兽皮“以为的”即靶心,比赛时候看谁能射中靶心。“射有五善”即和志、和容、主皮、和颂、兴赋,不仅仅以射中、穿透靶心为善,更注重“射”的整个过程中的礼仪容节,以教化风俗,所以有“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射不主皮”,既强调技艺要精益求精,又强调只要能中的而不需要显示强大的武力,因为习乡射礼的目的是既要比技艺是否精良,更要比是否真正知礼守礼,这是古时候(夏、商以来)的习射之道。
朱子对此专门列举《礼记·乐记》篇说,“记曰: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革之射息。正谓此也。”意思是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打败殷商、建立周朝之后,就解散军队并在郊外举行射礼,以“郊射”教化人们从此不崇尚武力,而崇尚技艺和礼仪,穿透皮革这种单纯崇尚武力的射法从此就停息。《礼记·乐记》记述的正是孔子所表达的意思。但随着周朝渐渐衰落,春秋末年礼崩乐坏,从天子到诸侯都不懂得实行礼仪,射礼也被废除,僭礼越礼现象相当普遍,诸侯各国都崇尚武力以争夺霸主地位。为此,习武之射成为首选,而且崇尚一定要穿透皮革。原来的周礼被统统废弃,“射不主皮”之射礼自然也就消失怠尽,所以孔子积极倡导推行“射不主皮”的“古之道”。
孔子这里所讲的射礼还教给人们做人的基本原则。射手只要能射中靶心就是高手,由于每个人力量不同,不必苛求必须穿透靶心。做人也是如此,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对社会的贡献自然就有差异,不必要求每个人都一定要为社会做出伟大的贡献,只要秉承守礼敬业之心,深深扎根于自身的岗位,圆满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每个人都能成为仁德的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