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禁止出境文物(一)战国石鼓 07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时候偷着放大人的卡带,不明所以地听到“有位佳人”,后来看琼瑶小说哭得昏天黑地,再后来感悟《诗经》中的“蒹葭苍苍”,其实都是“在水一方”。现在,在石鼓上看到最真实的“于水一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拾 霝雨石□□□癸,霝雨□□,流迄湧湧,盈湈济济。君子即涉,涉马□流,汧殹洎洎,萋萋□□。舫舟囪逮,□□自鄜,徒驭汤汤,惟舟以行。或阴或阳,极深以□,于水一方,勿□□止。其奔其吾,□□其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癸某日,从丙申日第二天出游,已经是第七天了,游猎的队伍满载猎物回返,又来到汧水边。不过此时下起了大雨,汧水河上涨,有些地方还可以骑马横渡,有些地方就需要乘舟而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于是,就留下了这首游猎归途充满乐观向上氛围的诗歌。癸某日雷鸣雨(滂沱),洪流滚滚波涛涌,人马鼎沸待渡河。将官率先把河渡,人马奔流(随其后)。汧河啊汹涌澎湃,萋萋(水草任漂流)。方舟匆匆驶彼岸,我们来自鄜之乡,随从人马多浩荡,乘船而行向前方。舟行汧河两岸间,及到深处划双桨。勇士到达河对岸,没有(犹豫和)徜徉。将士奔跑齐欢呼,(记下)此事(永不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霝雨篇是十只石鼓的结篇,以前还保存得不错,不计复字还有50字,能基本连续地读下来,但明代以后石皮大幅脱落,现在只存10个整字和3个不全的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说来神奇,这么多字都没了,但篇首开头的“霝雨”二字却留下来了,前面、后面、左边的字全没了,就这两个字在。“霝”,古语中同“零”,意为落也,坠也。没想到,用万能五笔打fkkk2,就能打出这个跟石鼓上刻文完全相同的电脑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剩下的另几个字,就全集中在诗篇后部的一块石皮上了。四周全掉光了,就剩这一块,好像海洋中的一个孤岛,承载着这几个大难不死的文字:“以行或”,“极深以”,“一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诗经》中有一首《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一首多么优美的古诗啊,转成白话,谱上曲子,也是一首动人悠扬的歌曲。不过,这些文句真是三千多年前秦地人的原唱吗,真是被采风官收集记录的原文吗,真是经过孔子整理编辑的经典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要知道,现在我们读到的《诗经》,都是秦始皇焚书后,由汉代已经九十岁的老人,通过含糊不清的口齿,把一篇篇印记在脑中的先秦文章背诵出来的。这不得不让人担心,老人的记性还行吗,还有旁人是不是能听清他近于嘟嘟囔囔的语音,是否把老人脑子里的东西正确地转写到简牍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所以自汉以来,虽然四书五经成为了经典,但对这些经典到底靠不靠谱,是不是原来的文句,文人高士们其实都心照不宣。好在,唐代人在石鼓上看到了“于水一方”。所以,《诗经》里的“在水一方”没有问题,也所以,经汉代恢复的先秦文化基本靠谱。于是,韩愈等人举起了古文运动的大旗,以文学的名义力图开始一场思想上的革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就是中华古物和中华文脉!这也是一代代接续传承的中华文明,饱受风吹雨打,依然绵延不绝!这就是石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