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是人情

事情、人情,你选择从哪个入手?

从人情进阶到事情,这或许是我通常的做法,没有思考过这样做好不好,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我会观察参加这件事的人,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关系,进而指挥着自己参与到事情中。作为先行考虑的,是所认为更加重要的,以情绪为重,难免受到各样的影响,将每个人的眼色都做出分析不现实,将每人任何时候的眼色都作出分析,同样不现实。

先关注人情,进而运作事情,我追求尽量将人情和事情兼顾,尽量双方都不要为之牺牲,尽量在皆大欢喜的情况下,将事情做到中上。

可渐渐的,我发现这样有问题,首先,没有那么完备的方法将每个人的情绪都照顾到,事情太过繁琐,浪费的精力不成正比。其次,若是先人情,后面的事情难免受之影响,可能会发生超出你预计范围和承受能力的放弃,会让事情向前的发展更加不可控。

若是,将这两项颠倒一下呢,试问是否一群可能不太相识的人,共同为一件事努力得到的结果更好呢?各方面都更合适呢?

那么,我们来思考,若是先事情,后人情,我们能收获些?第一,易理清,更可控,或许事情的进程、责任明确、角色分配等量化的能更加明确。第二,我们可以将参与事情的人进行分类,在事情进程的考察下,发现更全面的形象。

进而再继续做到,将人情和事情平衡。

其实,两种顺序都有长处,都有更适合的情况,非说一方优于一方也不全面,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了解有多种顺序,有更多做法有可供选择。这是我们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发现的回报。

完工撒花!

(0)

相关推荐

  • 李亮_成年人需要注意的4个处世问题:

    李亮_成年人需要注意的4个处世问题:

  • 人情与事情

    人情归人情,事情归事情,人情与事情混为一谈的人,做不了大事情: 谎言永远不是独立的,如同吸毒,总会越说越上瘾:理直也不要气壮, 得理也要饶人:一等人成龙成凤,次等人攀龙附凤:不肯吃小亏的人, 是要吃大 ...

  • 情绪与人情

    人生不是用来发脾气的,控制好情绪,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人品. 能调控情绪的人,才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 能自己花钱解决的事, 尽量别动用人情,终有一天你会知道,人情比钱贵得多!

  • 《增广贤文》格言8句,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增广贤文》格言8句,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 乐嘉最精辟的十句话,不要把人情和事情混为一谈

    乐嘉最精辟的十句话,不要把人情和事情混为一谈

  • 看透人心的句子……

    人在逞强,泪在投降,人都在伪装.习惯一个人听着那忧伤的旋律,习惯一个人默默地看着那伤感的文字.夜那么静,静的让人有点想哭.生活那么苍白,苍白得让人有点无力.现实那么残酷,残酷得有点让人悲伤.感觉那么清 ...

  • 人情归人情,事情归事情。人情事情混为一谈的人,做不了大事情

    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除了血脉亲情,还有各种交换式的熟人关系.通过熟人与熟人间的关系,又构建了一张张关系网.出来混,必须要懂人情世故,仿佛不懂人情世故.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排斥.可往往正因为这些人情世故, ...

  • 应勇:办事情靠制度不靠人情 解决问题靠法治不靠关系

    湖北本月初公布的营商环境2020评价成果中,武汉.襄阳.宜昌.恩施.十堰.荆门被评为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其中,武汉市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比例分别达76.23%.99.21%. ...

  • 能花钱的事情,千万别用人情

    人情,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一样东西让人捉摸不透,无法把握,那就是人心.除此之外,还有一样欠不得的东西,叫人情.借钱不易,还钱更难,而比还钱更难上加难的是,还人情债! 人情难还,别试图在生命里勉强留住某 ...

  • 老百姓编的顺口溜:别的事情都不怕,最怕就是欠人情……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习俗.与世人交往时,入乡随俗,礼尚往来,理当如此. 宴席礼仪就是请客.待客和做客的礼节 ...

  •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千万不要欠人情!

    你所占到的便宜,会在未来让你失去更多,你所有得到的东西,都需要你付出相应的代价,而钱实际上是最小的代价.财妹觉得,努力赚钱,用钱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1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离家有点远,公司提 ...

  •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千万不要欠人情

    转:语丝的博客 一个小城镇家庭的女孩去邻近的城市读大学.一个堂姐提出,另一个叔叔家有大车,妹妹行李多,不如借了车让堂姐夫开车送你们去吧.(堂姐和叔叔都生活在那个城市,堂姐在假期回了老家,假期结束,刚好 ...

  • 一个人最好的处世法则:对人情、爱情、事情能够保持距离感

    很喜欢<菜根谭>里的一句话: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 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要懂得留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