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发现---世界最年轻的圆土楼
平和发现---世界最年轻的圆土楼
黄 武 疆
深山里的土围楼
近日,笔者行走于南靖、永定、平和等地,开展旅游规划项目调研。利用空余时间拜访平和县芦溪镇连丰村下黄社的宗亲,并在黄海船、黄七珍宗亲指引下参观了下黄宗祠、顺兴楼、隆兴楼以及下黄南澳房宗祠旧址。
位于凹垄的下黄宗祠
宗祠大门
宗祠远景
顺兴楼远景
顺兴楼近景
远处为永定、平和、南靖三县交界的九十九尖山
宗祠左边的小山
顺兴楼地处书(洋)芦(溪)公路东侧
芦溪镇连丰村
最年轻的圆土楼
(一)明末清初开基建楼
连丰村位于芦溪镇北部的九十九尖山下,与永定奥杳、南靖田螺坑(“四菜一汤”土楼)仅一山之隔,居住着黄、汪、詹、叶等姓氏。据《平和大坪黄氏》记载:下黄社黄氏的开基祖是平和大坪黄氏第九世文恩公,按世系时间推算应该在明末清初,迄今三百多年。目前下黄社黄氏宗亲500人,繁衍广东省南澳县近万人,部分宗亲迁居平和县城、南靖、漳州、厦门、台湾、广东等地。
文恩公率子孙眷属艰苦创业,在开基芦溪数年后(应在清康熙初年),动工兴建方形土围楼,后人称作“楼仔”,这座方形“楼仔”居住了三百多年,十多代人,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破损倒塌。
自文恩公开基以来,人丁兴旺,子孙于清乾隆初年在“楼仔”的西北面兴建“隆兴楼”,可惜现在仅剩下“楼包”。
《大坪黄氏族谱》
《大坪黄氏族谱》记载芦溪下黄房文恩公派
顺兴楼背面
顺兴楼大门
中庭入口
顺兴楼中庭大埕
(二)七十年代建成竣工
1965年,在下黄社宗亲的倡议下在方楼旧址重建新楼。就这样,宗亲们采用传统的夯墙技艺花了近十年时间建成了新的圆土楼,规模由小变大,造型由方改圆,空间的利用更为充分。宗亲们将新楼起名为“顺兴楼”,撰楹联:顺步登云光梓里,兴仁怀义振家声。
顺兴楼坐东朝西,背靠厚实的后沟龙山,左右龙虎为护,形成交椅状,前面清溪环抱,面前明堂开阔,近处案山相守,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圆楼直径约46米,共有22个开间(含大门、中厅),每个开间均从庭(大埕)入口。进入每个开间依次是户门→前庭→前厅→厨房→小天井→客厅→一楼卧房,侧边是楼梯,直上二、三卧房。圆楼中心内院有一口清澈水井,宗亲们喝这口甘甜的井水。
顺兴楼冬暖夏凉。在炎热的夏季,这里仍感觉到凉风习习,空气清新。难怪围楼里每个开间都有住人。古老的潮音,或是流行的音乐在围楼里环绕,充满着生活气息。
每个单元都有住人
围楼里充满生活气息
中庭
三楼通廊的农具
四十多年的木作
(三)建造者身体还健壮
现年六十五岁的黄七珍宗亲在四十多前与其岳父承担整座楼的木工制作。七十年代初,只有二十出头的黄七珍已是当地出名的木匠师傅,年轻力壮加上技艺娴熟,他与岳父共花了两年时间将整座楼的木作全部竣工。
站在顺兴楼的大埕,黄七珍非常自豪,他说这些楼板、屏风、谷仓、家具……,牢固大方、经久耐用,注意保护再用上十代人也没问题。
顺兴楼见证了这三、四十年来的历史沧桑。同时人们可通过顺兴楼了解到平和最纯正的土楼建筑技艺。
下黄黄氏宗亲:黄七珍师傅
牢固耐用的木作工艺
收割稻谷的农具
装稻谷的箩筐
三楼的窗
顺兴楼居民的生活(摄于2014年)
(四)世界最年轻圆土楼
笔者查阅许多资料,了解到永定有座最年轻土楼---侨福楼修建于1962年,南靖最年轻土楼---永庆楼在1972年落成,再也没有找到更年轻的土楼了。
根据下黄宗亲介绍,顺兴楼动工于1965年,全部完工时间比侨福楼、永庆楼还要晚几年。笔者认为:以传统技艺建成的土围楼,至今仍然以传统方式生活起居,这样才是真正的土楼民居文化。侨福楼、永庆楼虽也算是年轻的土楼,但已缺乏原汁原味的生活形态,唯有平和的顺兴楼保持最为道地的土楼生活方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年轻的圆土楼。
但愿宗亲们能好好爱惜这份宝贵资产,自行保护顺兴楼、隆兴楼(楼包)传统民居的环境,让顺兴楼发挥更大的价值,让黄氏先祖艰苦创业、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再放光芒。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对这样有开发价值的土围楼进行适当保护,控制周边钢筋水泥建筑,并将顺兴楼纳入县、镇旅游规划,成为平和县传统民居的又一张新名片----“世界最年轻的圆土楼”!
黄武疆 从事文创策划、品牌设计、旅游规划、书画创作多年
文博旅游规划工作者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
中华乡土人文探索者
长按关注“平和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