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国保--古建筑(10)

本篇目录:

*****************************************

291.江山文昌宫

清                               浙江省江山市

292.兰溪通洲桥

清                               浙江省兰溪市

293.雅端村古建筑群

清                                浙江省义乌市

294.塘下方大宗祠

清                                浙江省义乌市

295.椒江戚继光祠

清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

296.东阳白坦民宅

清                                浙江省东阳市

297.芜湖广济寺塔

北宋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

298.贵池百牙山塔

明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299.贵池清溪塔

明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300.滁州无梁殿

明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

291.江山文昌宫


文昌宫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占地面积1576平方米,主建筑是“三进四天井”结构,外墙为砖牌坊式的建筑风格。作为廿八都古镇居民崇学好文的体现,文昌宫历来是文人学子以文会友的重要场所。文昌宫前庭栽有两棵桂花树,因“桂”与“贵”谐音,取其“富贵逼人”和“蟾宫折桂”之意。外墙是砖牌坊式的建筑风格,四根石柱就是“门当”,出自成语“门当户对”。


文昌宫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宣统三年落成。该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70多平方米,总体布局呈纵长方形,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大门、前殿、天井、正殿、天井、寝殿,共三进二天井,左右为厢房,以檐廊相连接,前殿、寝殿为单层硬山顶。正殿是整个建筑的主体,共三层重檐歇山顶,平面为正方形。这幢文昌宫整个建筑造型不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而且它的单位建筑结构都有其独到之处,单体建筑四周设回廊,并以檐廊将其连接成一体。正殿三层楼阁,每层四角出跳上翘,其设计新颖别致。整幢建筑规模宏大,彩绘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生动形象,雕刻艺术粗中有细,刀法有力一气呵成,是座融绘画、雕刻、造型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宝库,它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廿八都镇,位于衢州市江山市西南端60公里,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的仙霞山脉中,素有"浙西南锁钥"之称,交通便利,205国道穿镇而过。南与福建浦城县盘亭乡、官路乡相邻、西与江西广丰县嵩峰乡、桐畈乡交界,北连保安乡,东接双溪口乡。 在险峻的仙霞山脉深处,仙霞关和枫岭关之间,廿八都从地形上说,处于一个盆地之中。


四周是山,中间一块平地,平地上流淌着一条小溪,是为枫溪,蜿蜒七道,从浔里村头绕到枫溪村尾。在这条小溪的两岸,就是廿八都古镇了,它是祖先们曾经生活的地方。至今仍保存着大量风格各异的清代建筑群(也有少量明代建筑),鹅卵石铺就的老街、木排门店铺、气势恢弘的殿阁庙宇,以及色泽如初的彩绘壁画……基本上都是100多年前的原貌。

天开参井文昌府   星焕山河孝友师

 ——孙文定题江苏扬州梓潼殿


拜孔夫子


私塾

2019年10月7日,文昌宫江山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292.兰溪通洲桥


兰溪通洲桥,横跨兰江支流梅溪,位于浙江省兰溪市梅江镇塔山脚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兰溪通洲桥桥是圆弧形石拱廊桥,六墩五孔,拱券为纵联砌筑,桥面铺条石,两侧设条石护栏。桥上建廊屋21间,两端为重檐歇山顶门楼,飞檐翘角,中悬通洲桥匾,“下临百尺之长波,上建廿椽之水榭”。兰溪通洲桥的作用亦非当年,但它仍发挥着自己的基本功能,并且成为一处重要的历史古迹。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陈周学在位于长陵武屏山麓的广学书院设席,邀请整个通化乡(1960年前浦江县辖,今梅江镇、横溪镇全部及柏社乡小部)的富户商贾、耆老乡绅商议集资重建通洲桥事(改木桥为石桥),不出十天,“已集资至六千金”, 为重建通州桥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兰溪通洲桥是圆弧形石拱廊桥,桥身用条石砌筑,六墩立孔,桥面用石板平铺,全长84.8米,两侧设高1.1米的石栏,桥头28级踏跺供行人拾级上下,桥上建有21间木结构廊屋,其中两头的一间各深0.88米;中央一间3.5,另外的各间均深2.76米;横向阔三间,明间2.52米,次间0.83米 。

梁架结构作五檩左右廊式,橹上施挑檐檩,以牛腿承之。桥梁两端为重檐歇山顶门楼,飞檐翘角,中悬通洲桥匾。廊屋屋面为两坡顶,阴阳合瓦。桥身下部为条石纵联砌置的半圆形拱券结构,桥墩形式与著名的北京芦沟桥和江西万年桥相同,似一只船状,迎水面呈锐形分水尖,减少水流对桥墩的推压力。

1989年12月12日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3.雅端村古建筑群


雅端村古建筑群位于义乌赤岸镇雅端村,由陈其文和陈松耀祖孙三代建造,时间跨度从清乾隆初年至清嘉道年间,长达百年。整个建筑群由陈氏宗祠(叙伦堂)、容安堂、容安堂南北重厢(兰翠堂、珠宝堂、荣春堂、明星堂)、遗安堂、居安堂、德星堂、敦礼堂、敦星堂等多个厅堂宅院组成,号称“七厅八堂”,总占地面积508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527平方米,整体布局基本保存完整。


整个建筑群以容安堂为核心,坐西朝东分布,容安堂居前,前临广场,建材取精用弘,由门厅、正厅、堂楼和左右厢房、南北重厢组成五路六院,计59间,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遗安堂居于容安堂之后,为一座十八间四合院,占地面积717平方米;敦礼堂居遗安堂之左上方,居安堂居右,分别为十六、十三间的四合、三合式宅院。叙伦堂即陈氏宗祠,是陈氏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占地面积799平方米。

该建筑群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且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古代宗法制度下聚族而居的真实体现,对研究江南地区清中晚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近年来,在古建筑修缮保护的基础上,雅端村积极投入空心村改造,成为了赤岸西海美丽乡村精品线上的一个亮点。


遗安堂居于容安堂之后,为一座十八间四合院,占地面积717平方米;


叙伦堂是陈氏宗祠,是陈氏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占地面积799平方米。


陈氏家庙


戏台


村落住宅


白墙黒瓦连成片。村中以容安堂为核心布局着一个典型的古建筑格局,被称为“七栋五堂”。这些古建筑大多都是清末时建的,最早的也有明朝晚期的。依托古建筑群的独特魅力,村内的活动可谓多姿多彩,吸引周边游人无数。


雅端村有425户836人,为了带领全村奔小康,去年,雅端村两委入股投资60万元用于赤岸镇飞凤物业楼建设,第一年就收到分红10万元。此外,村里还引进铁皮石斛基地,加上山地、水库等资源,村内共流转土地800多亩。仅2019年,村里就创收70万元,每位村民都能拿到分红。

雅端村古建筑群2011年列入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7日,升格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4.塘下方大宗祠

方大宗祠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塘下村,南宋景炎二年(1277)始建于上方镇圣殿之东,明嘉靖年间迁于现址。万历三十二年(1604)扩建,后毁于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场大火,现存建筑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清末在祠西侧添建花厅一座。

方大宗祠大门两侧有一人多高的石狮一对,气势宏伟,守护着古老的祠堂。门上方悬挂“方大宗祠”木匾一块,门外小溪上平铺着三座石桥,其中间一座为五板桥。推开大门,看着前后檐廊、牛腿上雕刻精美的图案和一幅幅彩绘,我的嘴巴半天也没有合拢,我的心情可以用无比激动来形容,我真的很惊讶,惊讶于义乌竟然还有如此漂亮如此完整的古建。

祠堂坐北朝南,分三进两廊一花厅三个院落,前进九开间,中进七开间,后进五开间,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从整个规制上看,飨堂、寝堂各为七间,门栏九间。据宗谱记载,方氏七世祖荣一府君为郡马,尚南宋济阳王郡主赵氏,宗祠乃按王爷郡马府邸的等级营建。


现存的建筑系在明万历基址上重建,飨堂、门栏的台基,方池的栏杆等均为明代遗物,建筑平面基本上仍保存明代晚期的风格。宗祠依山势而建,前低后高,意为步步高升。周边香溪环绕,靠山一面纵贯三座五花马头,寓方氏族中连中三进士。由于方氏家族没有出过状元,所以建筑不能称“府第”,只能叫“祠堂”。


前进与中进之天井内有两池清澈的水塘,水池上有一座双拱石桥,水池三面围明代留存的石质护栏,石桥栏杆上雕刻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池塘周围空地均以石板铺砌。我奇怪地问在那里晒太阳的一位村民:一般的天井只是放两口水缸,方大宗祠中为什么设了两大塘呢?这位老农笑哈哈地说:“关于这个水塘,我先要纠正一下,我们看到的是一口塘而非你说的两池塘,你仔细看就可以看到,这石桥下的水是相通的,至于为什么要设大塘,而不是放置水缸,大概是我们的祖先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房屋面积大,水缸容量太小的缘故吧,具体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了。”抬头向上,整座祠堂挂满了喜庆的纱灯,低头望水,池中是游动的鱼群,真叫一个美轮美奂。此情此景,让我的思绪一下飞到了北京,飞到了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在我的眼里,这两处的建筑是何其的相似。


整座宗祠庄严典雅,富丽雄伟。梁加绘饰,柱刻楹联,地甃方砖。前进门厅面阔九间,前檐和走廊设船篷轩,隔三步轩椽,后檐设天花,两侧连廊庑,靠天井一周廊柱间都为木栏杆。门厅的梁、枋、雀替、牛腿、廊轩、角栱等部位全是雕刻精细、色泽鲜艳的彩绘图案,走在祠堂,我只有感叹和惊讶的份。


中进大厅面阔七间,五架抬梁前后双步,均用度方石柱,冬瓜月梁,两端雕刻鱼鳃纹,牛腿以S形倒挂龙和人物故事为主。后进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原址上重建,台基大大高于前两进,中进到后进有九级踏步可上。乡人将整个建筑概括为“七厅五堂九门栏(门厅),九级踏步五石桥”。


从祠堂左侧一圆门进去,是清末年间添建的花厅,厅堂三开间,左右两厢两层各两间,整个花厅为独立式的四合院结构。


前檐和走廊设船篷轩,后檐设天花,两侧连廊庑,靠天井一周的廊柱间设寻仗式勾片木栏杆。梁、檩、枋雀替、牛腿等部位都有色彩艳丽、雕工细腻的木雕图案。二进为大厅,面阔七间,计29.6米,进深11.25米,五架抬梁前后双步,冬瓜月梁。丁头拱均作云头出翘,单步梁作卷龙状。用方形石柱,并置石鼓,方础。大厅的木雕精致华丽,部分人物图案上还有鎏金装饰。

三进面阔七间,系20世纪90年代在原址重建的,台基较高,共有九级踏步,建筑为抬梁式结构。花厅在中轴线西侧,三间加两厢二层各两间,为回廊式四合院结构。


祠堂

方大宗祠规模宏大,且保存完整,传承有序。直到今天,这里仍然是附近一带方氏大事要事的聚集地,真可谓“敦宗睦族连根同气,叙戚和亲一脉相承”。据《川塘方氏宗谱》记载:“黄帝封榆罔之子雷于河南之方山,后人因以方为氏。”义乌方氏始祖方沉,于宋神宗元丰年间迁来义乌,卜居稠岩之川塘,开辟草莱,生息繁衍,至今900余年。1987年时,义乌境内方姓人口达一万一千九百余人。如今塘下、李祖、新屋、大方、岭脚、上方、倪村、杨畈田、雅望、黄店、潘村等村,都是方姓后裔聚居之地,统称川塘方。

2011年被列入为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5.椒江戚继光祠


戚继光祠即现在的戚继光纪念馆位于台州市椒江区东山西南麓,原为海门卫卫城城隍庙。始建于明代,今建筑为晚清重建。海门人民为了纪念戚继光的抗倭功绩,于城隍庙戚继光当年驻兵处建立戚公祠,永奉香火。1984年,国家拨款重修,建为戚继光纪念馆,并开辟《戚继光抗倭史迹陈列》,于1987年1月开馆。


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重修。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坐北朝南。入口处为照壁,过石壁为石桥,山门五间楼,进山门为戏台。


戏台前有池,中间架桥。过池为看楼,五间面重檐歇山顶。


看楼七开间,自稍间出翼楼,三重檐歇山顶,看楼中间依山造石踏跺,上石踏跺与看楼楼面齐;进看楼为廊、大殿,大殿歇山顶三间两廊,两旁偏殿,与看楼楼面相接。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市)人,祖籍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戚继光风流倜傥,爱好读书,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守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凭借战功,累迁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后,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受到弹劾戚继光,罢免回乡。万历十六年,病死于家中,时年六十一,谥号武毅。


前殿为五开间歇山顶,两旁各连三小间偏殿,大殿两旁的偏殿设有两个陈列室,


戚继光祠前大殿,五开间有楼。大殿的戚继光塑像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卓予创作。上匾额题为“威镇海疆”,前金柱由张爱萍将军题写楹联“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

大殿、偏殿和看楼通联,布展《戚继光抗倭史迹陈列》。其中大殿为中心陈列,东偏殿和东看楼为第一陈列室,西偏殿和西看楼为第二陈列室。《戚继光抗倭史迹陈列》以文献、文物、图表、照片、模型等形式,再现了当年戚家军抗倭的光辉历史。大殿东边门出围墙内,靠大殿东山墙和东偏殿北山墙,立有白石碑九块,刻黄松涛、刘艺、刘夜烽、葛介屏、祝嘉、游寿、周昭怡、任政、钱君匋等为纪念戚继光创作的书法作品。东边门围墙北面架设铁制天桥,与东山公园通连。


马上作介绍:木屏风上写着戚公著名的诗篇《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关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寥寥28个字,是戚公南征北战,赤胆报国的写照。


2019年10月7日,椒江戚继光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6.东阳白坦民宅


东阳白坦民宅位于浙江省东阳市,是清朝时期的建筑。现存40余幢明清及民国初期古建筑,务本堂、福舆堂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2017年开始,每年春节,白坦村古建筑古厅堂内,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村里挂红灯笼的农户也越来越多,数千余盏灯,一道亮丽景观……温暖了外出创业回村过年的人,也吸引很多人来游玩拍照。白坦民居(含务本堂、福舆堂)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新碑未立。

务本堂,建于清道光年间,原为进士吴品珩和贡生吴品瑀兄弟的居宅。根据资料,建筑主轴线由门楼、正厅、后堂组成,两边分别为菊壮厅、三立堂。正厅和后堂前廊的轩、梁、檩、枋、斗拱,雕刻精致,牛腿雕戏剧人物,山墙前廊各开青石洞门,门框石雕,花草动物栩栩如生。正厅三开间七架前轩后双步,左右各有厢房5间,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后堂明间的藻井,木雕极精细。藻井后设有神龛。之前,一场火灾烧毁了务本堂最珍贵的核心部位“见龙即登”,实在令人遗憾。


务本堂占地约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420平方米,建于清嘉庆至民国初。建筑呈横向布局,由三条轴线组成,务本堂居中,菊庄厅、三立堂分列左右,每条轴线间隔以小弄,相互连通,形成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大院落。


务本堂雕饰精美,木雕、石刻、壁画并用,反映了东阳民间工匠高超技艺。义务文保员吴基生是务本堂主人第七代孙,他说,自己有守护责任。全国各地都有人慕名而来,四合院经巧妙设计,每个角落都能有阳光透进来,体现老祖宗的智慧。吴基生说,华东师大有位姓唐的博士就在这里住了一个月。


1997年务本堂为浙江省文保单位,2019年升格为国保。


福舆堂,建于清嘉庆年间。根据资料介绍,福舆堂由主轴线及另一分支组成:主轴线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由门楼、照厅、正厅、后堂组成,后一部分由照壁、后堂组成,左右两边为通道和厢房。正厅三开间,七架前轩后双步廊,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五架及三架梁上置伏斗。轩部分雕刻精致,前檐饰狮子戏球牛腿,斗拱上溜部分的牛腿成象鼻状。砖雕花脊。前照壁由水磨砖斜向砌成。福舆堂占地10余亩,共有4个厅堂,建筑物及装饰基本保留完好。


福舆堂建于清嘉庆至咸丰年间,由两条轴线、四房建筑组成,整体平面呈“品”字形布局,六个院落,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27平方米。村老年协会就入驻在第一院落。


福舆堂汇聚东阳民居典型的三合院、四合院以及复合三合院、四合院平面布局形式,全宅大量采用东阳木雕装饰,也采用砖雕、石雕、书法、壁画、堆塑等技艺。吴持浩说,保护很重要,这里常有人来检查,房屋设有监控、消防栓、烟感器等,电线是用铁套管套着的,院落四角设置太平缸,有应急用水来源,平时缸里可以养睡莲。


村干部吴持浩说,福舆堂纵深近百米长,百余间房间。白坦村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春节期间福舆堂四个厅堂正门全敞开,500盏红灯笼亮灯,很是壮观。


2019年福舆堂为浙江省文保单位,2019年升格为国保。

******************************************

297.芜湖广济寺塔


广济寺位于大赭山南山腰,唐乾宁年间(894——898)建,原名永清寺。北宋时(1003——1016)改名广济寺,民间俗称“小九华”。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光绪年间重修。寺有四殿,依山构筑,由南而北,山门内为弥勒殿,依次为药师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广济寺塔。殿殿高叠,贯穿相接。地藏殿仿九华山格局,俗称八十八级石阶陡削直达,两旁铁链护持,信男善女捧香跪拜而上。“文革”时被破坏。上世纪80年代修复一新。


广济寺塔位于广济寺地藏殿后,北宋,198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赭塔,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芜湖八景之一“赭塔晴岚”即指此处。


广济寺塔楼阁式砖石结构,六角五层,每边长3.5米,塔高20.8米,坐落在北广济寺中轴线后。塔身、檐、椽、斗拱、窗等装修均为砖砌仿木式样,塔体自下而上,逐层收分明显。墙面均嵌有佛像、莲花等纹饰的砖雕。塔内结构为交错布局的穿心式台阶,回廊式塔室。芜湖八景之一“赭塔晴岚”即指此处。


广济寺塔顶端,塔顶置覆钵,上为葫芦形刹。


塔身每层每面隐出直棂窗或辟有拱券门,相错安置,檐下作层层斗拱。


八角五级楼阁式砖塔,高约30米。


底层下有基座,现已被埋于地下。


芜湖广济寺塔198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8.贵池百牙山塔

百牙山塔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建于城北,依山定名。为六边七级楼阁式,砖制,高34.3米,底周长20.98米。塔内有砖阶自复壁盘旋而上,顶端立青铜质葫芦状刹。外观塔体,各层均设腰檐,平座和佛龛。明嘉靖十七年(1538),池州知府陆冈为镇水灾而建塔于山上,嘉靖二十二年(1543),知府柯宝卿从城西移建东岳庙于塔旁,并改名固池庵,今仅存遗址;抗日战争时期,塔东北角被日军大炮击坏。

塔侧原建有招提寺、东岳庙、水德亭等,现均圮。


百牙山塔2012年为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10升格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9.贵池清溪塔

清溪塔原名妙因塔,立于城东北下清溪山丘上的水闸管理所内,离城中心5公里,与百牙山塔遥遥相对,明万历29年(1601)万历四十三池州知府钱槚集资建成竣工。因临清溪河后更名为“清溪塔”。亦称清溪妙因塔。此塔高55.7米,塔径12米,每层有拱门、景窗,拱门有虚有实。塔身内外设有壁龛,原壁龛内有佛像,今无存。

楼阁式砖塔。七层八角。塔高55.7米,底层直径为12米。塔底有三门可入塔心室,一门为上塔通道,余皆为盲门。塔心室穹窿收顶,有砖阶治复壁盘旋而上,诸层内均有佛龛,内嵌佛像。清人曹殿奇登塔作《清溪塔》诗:“嶙峋高塔倚遥天,拾级凭临俯大千。雁影下投秋浦树,渔歌遥带杜湖烟。青苍岚影桥边合,浩渺江流槛外旋。犹忆故人天际去,峭帆几片断云悬”。

清溪塔内结构与百牙塔大同小异。它在二层和三层处有两个梯口,可供人上下,通往每层的台阶25至29级不等,沿陡削的石阶盘旋而上时可见诸层都设有佛龛。每层塔体也有区别,有的有复壁,有的有暗门,有的有碑记,有的有卷云纹饰的砖雕,但也有无法修复的大小洞眼和多处伤痕,它们在此记录着历史的天灾人祸。

如果爬上第七层最高层,向四周看视野就更远了。从塔顶南窗可见:清溪河与白沙湖伸出的“手”在下方“牵”住,然后共同流向北边的清溪河下游。从北窗远眺,这条蜿蜒通江的清溪河下游在眼下变成一条宽敞的绿色绸带,飘游在黄花若灿、绿树如茵的大地上,正义无反顾地走向远处浩渺的长江。这两座宝塔就是池州的百牙塔和清溪塔,清溪塔又名妙因塔。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清溪塔好像是有点倾斜,塔尖显得小而且不协调。

塔刹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夏遭雷击过。塔身一侧,抗日战争时期曾被侵华日军炮击,残留10多处弹痕。今仍挺拔直立。永泰元年(765),唐王朝为了政治、军事的需要,复置池州,移治于今池州城,以便“扼控大江”。开成、会昌年间(836--841),池州刺史在城东南湖中筑翠微堤,开始了城内的建设。明正统十年(1440),知府何绍正费银33000两,修筑府城(旧府址在元伯颜下江南时毁于兵火)。新城将近10里,开有6门,其中九华门楼3层,高6级,宏伟壮观。后来知府陆岗、钱槚相继建造百牙塔、清溪塔。历代数次修缮。

2019年10月7日,清溪塔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00.滁州无梁殿


滁州无梁殿原名玉皇阁,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寺,为道教场所,明代重建,是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由于整个殿宇全用砖石砌成,无一根木梁,没有飞檐、也无斗拱,里面是类似西方教堂的拱形门,故俗呼为“无梁殿”。


无梁殿,殿高三丈二尺八寸,深二丈四尺,灰砖拱形垒成,四角为四条栩栩如生的巨龙瓷瓦饰成,门额有砖刻浮雕的龙、凤、狮图案,正殿正中塑有玉皇大帝,托塔天王和太白金星像。无梁殿建造年代久远,结构坚固,气势雄伟,在中国建筑史上堪称一绝。


2019年10月7日,滁州无梁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

  • 2013年万载古城什么样?那时还叫“田下”,有本真的宗族文化

    万载,原本是赣西北部一座普通小城,在岁月的长河里默默的成长,这里孕育了中国宗族社会最淳朴与本真的宗族文化. "富万载,和田下",在有着近1800年建县历史的古城万载,有一处古韵犹存 ...

  • 走进吉安红色古村,探寻几代人的记忆,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虽然这个景点已经因为某些原因暂时关闭,但是,还是想分享给大家回味一下,渼陂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集发达的古代商业文明和红色文化于一体.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数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绘.楹联. ...

  • 美丽乡村文化骆家: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旗袍秀水乳交融,相映成趣,你去了吗?

    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宁远有一个古村,它叫上宜骆家.人民公社时期它属上宜公社,后来又叫上宜乡,再后来撤区并乡建镇,则称冷水镇.骆家文化底蕴深厚,在县一中读书时,就有四五个同学姓骆,都是上宜骆家的. 上宜骆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1)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古建筑 三.古建筑(共计280处) 本篇目录: ***************************************** 198.长椿寺 清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目录: **************************************** 211.原平普济桥 金                           山西省原平市 212.平定马齿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目录: **************************************** 221.田庄全神庙 元至清                       山西省陵川县 222.团东清化寺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目录: ************************************** 231.普救寺塔 明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目录: ****************************************** 241.长则普明寺 明清                          山西省平遥县 242.热留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目录: ****************************************** 251.静乐文庙 明至民国                          山西省静乐县 252.汾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目录: ********************************************* 261.朝阳南塔  辽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目录: ************************************* 271.荡口华氏老义庄 清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272.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目录: *************************************** 281.湖州潮音桥 明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 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