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出身
《三国志·魏书》第一篇《武帝纪》是曹操的传记,曹操生前并没做过一天的皇帝,“武帝”的庙号实际上是曹丕称帝后追封的。可以说曹操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实际的创建者,同时也是汉末三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说三国无论如何也绕不过。不过,曹操又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难说且很可能费力不讨好。
曹操的出身颇不寻常,他的祖父曹腾原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裔,完全可以说是根红苗正。但是(怕就怕在这个但是上),不要忘了,曹腾少年时就做了宦官,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操的祖上究竟是谁,本传上没写。按理说,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距离曹操去世不过五十余年,他可能会听到一些传言,诸如曹操本姓夏侯之类。另外当时魏、吴两国已先有史(官修的有王沈《魏书》和韦昭《吴书》,私撰的有鱼豢《魏略》等),还是有可以依据的基本材料,可是提及曹操的身世,陈寿还是老老实实地写下了“未能审出其出生本末”几个字。
这样的写法确实出人意料,因为史书上皇帝君王之类的大人物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大量的异禀异样,来证明自己非同常人,虽伟大如司马迁,在写道汉高祖刘邦的出生,依然是刘邦的母亲“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暝,太公(刘邦父亲)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这种开国神话,在汉代以后的历史书写上几乎形成了一个套路。但是这一套路,在陈寿笔下并未采用,不知是由于曹操死前仅封魏王,离称帝仍差一步,还是由于他的身世本来就糊里糊涂,陈寿干脆来了个秉笔直书。
按照这个套路,没有什么异禀异样的曹操是没有资格来奉天承运的,但时势造英雄,曹操硬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事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以曹操有“定天下之功”,封他为魏公。在表彰曹操的同时,也道出了相应的理由:第一,率先领兵战董卓,忠于本朝;第二,战胜黄巾军;第三,讨伐乱政的韩暹、杨奉,迁帝都于许昌,恢复王室秩序;第四,击败妄自称帝的袁术;第五,擒杀吕布、张杨,征服眭固、张绣;第六,官渡之战,歼灭“逆乱天常”的袁绍;第七,杀袁谭、高干,平定黑山;第八,北征三郡乌丸;第九,南征荆州刘表;第十,征马超,抚定戎狄;第十一,使鲜卑、丁零重译而至。
按理说这些成就都是响当当而且未掺加任何水分,事实上也确实为汉家王朝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即便如此,被封的当时,就有马超、许靖等人上书汉献帝,痛责曹操是“窃执天衡”、“剥乱天下”、“残毁民物”。而曹操的出身也同样屡屡为人诟病,像清代学者赵翼对此就评论说:“东汉坏于阉,而操本阉人曹腾之后,竟移汉祚!”(《瓯北诗话》)
曹操的出身终究还是影响了后世对他的评价,最极端的是在中国的戏曲里,曹操的脸谱全部涂白,以显示其狡诈,只有眼角部位稍沾墨笔,表现着他机警应变的能力。